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收官之站”走进华农——专家建议广东加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南方+ 记者

“今年的巡展从3月16日第一站启程直到今天,走过了北京、南京、衢州、尤溪、广州共5站,历时230天,全程3000公里,参观总人数已经超过120万人次。”10月26日上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广东站)开馆活动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据了解,广东站为本次巡展的压轴展。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戴军在开幕式上表示,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活动从今年开始,计划用时5年走遍祖国大地,这将是路线最长、时间最久、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方位展示,对提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公众认知和社会影响力,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开幕式现场

广东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丰富,价值突出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中国农业博物馆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承办。开幕式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在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作了题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刘北桦指出,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得益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思想法则和独特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物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及技术体系。我国不同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文化特征,许多独特农业生产方式、技术、工具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文化对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举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旨在通过展示我国91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理念、模式、技术体系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的强大合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古代生态农业的典范和传统循环经济的代表,岭南桔园因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被国内外学者一致称为世界最早的生物防治法,葑田遗产被视为全球无土栽培的先声。”广东是岭南地区传统农业的核心和中心,农耕历史悠久,形成并保存了众多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刘付启荣在开幕式上强调,我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如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遗产、岭南荔枝栽培农业遗产等,数量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突出。本次巡展最后一站放到广东,既是对我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也是推动我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力鞭策。

与会嘉宾参观巡展

华农为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2019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收官之站走进华南农业大学别有深意。”据戴军介绍,华农老校长骆世明教授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军人物、农业文化遗产农业生态学创始人,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南农业大学一直关注农业文化遗产。”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咸春龙指出,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院士和梁家勉教授等诸位前辈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农史研究;改革开放后,华农创建了农史界最早的学术刊物《农史研究》,主编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农史专业硕士点。近年来,在华农帮助下,海南琼中山兰稻农业系统项目成功申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华农还为增城(荔枝)、东莞(荔枝)、广西容县(沙田柚)等撰写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简称农史室)。据介绍,该所藏有3.8万余册中国古农书,其中一些甚至是海内外孤本。如清代道光年间赵古农所撰的《龙眼谱》《槟榔谱》和《菸经》是传世甚稀的岭南栽培植物专书,目前正收藏于农史室特藏书库中。其中,《龙眼谱》和《槟榔谱》都是我国古代唯一一部关于槟榔和龙眼的专书;《菸经》是广东历史上第一部烟草专书,也是写得最好的一部。《癯仙神隐书》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所写的农业技术书,里面收藏了不少农业技术资料,十分珍贵。《农政全书》主要撰写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被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著名文化学者、收藏家郑振铎先生称为“十年求之不遇”的珍品。

广东应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利用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了正在展示中的“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据介绍,该系统是以凤凰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茶树种植面积6万亩。广东潮安种植凤凰单丛茶,始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距今已经近500年的历史。目前,凤凰古茶树保护区有树龄200年以上,单株产量1公斤以上的单丛古茶树3600多株。

据了解,此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开展了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工作,但广东省仅有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闵庆文教授在学术报告中指出,目前评选出来的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广东仅有1个入选,数量比较少,这和广东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

今年的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倪根金也表示,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实践路线等与我国当下正在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契合,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东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与利用明显落后于全国,这是广东的短板,广东要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利用。

闵庆文教授作学术报告

闵庆文教授在报告中还表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对于过去的记忆或保存”,而是“在核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面向未来的提高与创造”。目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凸显,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三个关键机制,一是以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二是以有机生产、功能拓展、“三产”融合为核心的“产业促进机制”;三是由政府、科技、企业、农民、社会构成的“多方参与机制”。

【记者】杜金亮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樊静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