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田家炳先生诞辰100周年,10月26日上午,为缅怀田家炳先生,大力弘扬田家炳精神,大埔县举行田家炳先生诞辰 100 周年系列活动。今天,在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的田家炳实验中学召开了纪念田家炳先生诞辰 100 周年座谈会。
田家炳基金会主席田庆先,田家炳先生侄子田振先,田家炳基金会秘书李素香,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绿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振龙,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县长熊锋松等县领导,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其它县(市、区)田家炳系列学校校长等出席活动。
座谈会现场,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代表师生向田家炳基金会赠送书画作品,田家炳基金会秘书李素香接赠。随后学生代表,大埔县人民医院主要负责人,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兴宁市田家炳学校、五华县田家炳学校三位校长发言。
学生代表胡茄以《缅怀百校之父——田家炳爷爷》为题发言:“今天,是您诞辰100周年,我们怀念您!田中学子怀念您!我们定会将您的精神作为学习、成长、进步的动力,一直朝着心中的诗和远方前进,书写芳华的人生;我们定会如您所愿,把您的爱传承下来,传递出去,像您一样用爱感化这世间,回馈这世间,使世界充满爱。”
“2002年9月,田家炳先生慷慨解囊,捐资创办了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此后不断地捐资完善学校办学硬件,学校的规模不断壮大。如今,田家炳实验中学已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先后荣获了三十多项省、市、县荣誉称号,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肯定。”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黄功道发言时表示,今后继续加倍努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打造田中品牌,使田家炳先生的崇高教有精神薪火相传、弘扬光大。
“我们时刻牢记田老先生的嘱托,兴宁市田家炳学校站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开展工作,教师们秉承履仁崇善的宗旨辛勤地培育学生,学生怀着崇高的人生理想努力地学习知识。”兴宁市田家炳学校校长肖善民说,一路走来,该校继续秉承田家炳精神,以“爱国、团结、创新、发展”为校训,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为办学宗旨,以“和谐人文”为办学思想,立德树人,构建“严教、勤学、求实进取”优良校风。
五华县田家炳学校校长罗彩凤发言时表示,一直以来,五华县田家炳中学得到田家炳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硬件建设中,解决了该校教学设备短缺;在内涵发展中,针对学校薄弱学科开展为期两年的一对一帮教活动;在师资培训中,每年定期对校长,班主任进行了系列培训。同时设立田家炳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5万元,田家炳特别奖学金每年2万元。
据了解,田家炳先生坚持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信念,热心公益,倾注心力支持国家教育发展,尽心尽力支持家乡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建设。累计捐资13多亿元,在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范围内捐建项目数百宗,在全国93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等,捐办中学163所、小学42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馆达1800余间。
据大埔县教育局局长汪德欢介绍,百校之父、大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及其亲属爱国爱乡、宅心仁慈、广济博施、兴教助学、德泽桑梓,一直以来极度关心,支持大埔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慷慨捐巨资1亿多元,为家乡创办或捐助了45所学校。其中:创办了田家炳师范学校、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等4所中专学校,创办或捐助了家炳一中、田家炳实验中学等17所中学,创办了县城田家炳小学等21所小学,创办了田家炳实验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田家炳系列工程的建设,为推动大捕振兴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巨大的贡献。
汪德欢表示,大埔将秉承田家炳先生矢志教育事业的愿望,践行田老先生的精神,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加强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田中年会的作用,加强与家炳系列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田中共同体校际之间的友谊,学习各校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上新台阶。二是吸取先进理念。积极争取田家炳基金会的支持,借助其专家团队的作用,继续实施好“梅州市大埔县学校专业团队发展计划”,深入学习香港等地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大埔教育更好地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三是传承家炳精神。加强家炳精神研究,编辑德育本土教材,让“家炳故事”“家炳精神”走进课堂、深入人心,让全县师生真切感受家炳精神,自觉传承家炳精神,成就自己、回报社会。
“今天大家齐聚在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的实验中学举行纪念田家炳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意义非凡。田家炳先生是爱国爱乡的杰出代表、客商精神的时代楷模、慈善公益的华夏标杆。”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绿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振龙讲话时表示,他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大埔人、一名外出深圳创业的客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希望和大家一起用实际行动来传承、发扬和践行家炳精神。并以田家炳先生为榜样,致力公益,捐资教育、医疗等利国利民的慈善事业,努力成为时代楷模、社会表率。
田庆先在致辞时提到,家父自小就受到祖父的熏陶,祖父常常会和后代讲述先祖的事迹,又以先哲贤人的智慧细心教学、言传身教,他们重视家训和中华传统文化,又经常关心乡里老弱。“我父亲耳濡目染、铭记于心,故此在他身上体现了很多宝贵的道德素养,为人待事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家父一直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他希望大家弘扬田家炳先生的精神,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未来社会领袖。”田庆先说。
“田家炳先生的百年人生,是成就斐然的传奇一生,是大爱无疆的慈善一生,更是情系家国的辉煌一生。我们纪念田家炳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国崇善的高尚品格、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学习他回馈社会、不图回报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勤俭朴素、律己厚人的高尚情操。”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讲话时表示,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当前,大埔全县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田家炳先生的最好纪念,就是奋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任务,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用心用情用功推动大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让我们再次缅怀田家炳先生:
田家炳先生,1919年9月28日出生于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1935年不足十六岁时父亲逝世,不得不辍学从商,肩负持家重担。1937年远赴越南推销家乡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树胶工业。后感于印尼排华风潮日盛,又为了让儿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1959年毅然举家迁到香港,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生产塑胶薄膜和人造皮革。
田家炳先生,爱国爱乡,心系社会。早在六十及七十年代,便出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要职,推动社会福利工作。1982年,本着“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捐资创办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公益事业,泽荫神州大地。2009年田家炳先生将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并广邀社会贤达参与基金会管治,自己退任为无决策权、无投票权的荣誉主席职衔。
田家炳先生视慈善为第一事业,并始终为此倾心尽力。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田家炳先生坚持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信念,热心公益,倾注心力支持国家教育发展,尽心尽力支持家乡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建设。累计捐资13多亿元,在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范围内捐建项目数百宗,在全国93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等,捐办中学163所、小学42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馆达1800余间。其中,仅在家乡大埔就捐资近3亿元,捐建中学11所、小学22所、幼儿园3所,桥梁128座,道路6条,还有23间医院等。可以说,大埔学生就读的学校、患者就医的医院、人民群众行走的道路和桥梁,很多都是他捐资建设的。
田家炳先生的高风亮节,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在白金汉宫授予M.B.E勋章;数十所高等院校授予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国内70多个市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2004年,北京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田家炳先生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慈善人物,2006年再获该会颁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10年7月1日,田家炳先生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
【全媒体记者】马吉池 汪思婷
【摄影】何森垚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