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雕塑家梁明诚“永不退休”,新作宋庆龄雕像落户广州越秀

南方+ 记者

日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一座全新的宋庆龄雕像在位于越秀区农林上路的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地点宋子文旧居落成。

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是以宋庆龄的旗帜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和慈善动员的平台,致力传承宋庆龄关爱妇女儿童事业。近年来,他们先后设立了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广东省救助孤残儿童基金、关爱好人基金等公益慈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这座宋庆龄雕像由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梁明诚教授历时两年精心设计创作,通体采用汉白玉,高1.2米,重达2吨。雕塑形象雍容大度、庄重典雅、慈祥睿智,带有亲切的眼神、温暖的笑意。

见证中国雕塑写意化转型

梁明诚是中国现代雕塑“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上世纪70年代以前,城市雕塑、公共雕塑在国内尚鲜为人知。梁明诚是较早参与城市雕塑创作的雕塑家之一。

1978年,他和著名雕塑家潘鹤复建了《广州解放纪念像》,他们的方案从100多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如今,屹立于海珠广场中央的《广州解放纪念像》已成为广州的城市标志之一。

复建的《广州解放纪念像》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曾指出,梁明诚较早从事人的形体变形研究,他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到国外学习的中国雕塑家之一。

198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雕塑专业的留学生,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

《海风》

意大利留学的经历让梁明诚的艺术风格大变。他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创作的《海风》,以简洁的造型、大写意似的笔触将无形的海风通过铜制雕塑实物化,成为他从写实向写意艺术风格转型的标志性作品。《海风》也成为梁明诚个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钢琴》

后来,梁明诚继续创作出一批探索性的雕塑作品,如《钢琴》《音乐泉》《海天》《人》等,对国内外现代雕塑产生很大影响。其中,作品《钢琴》从中国的书法线条中得到启发,以近似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线条勾勒出钢琴外形,表现为一位如痴如醉的钢琴演奏家。《钢琴》放大件被置于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广州版《钢琴》坐落在星海音乐厅前。

融合宋庆龄不同时期形象特征

梁明诚的雕塑世界里也不乏领袖人物题材,走进位于广州大学城的梁明诚雕塑园,《孙中山大元帅》《张太雷》《1945·重庆》等作品赫然在目。其中,《1945·重庆》被选入广东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

《1945·重庆》

2016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宋氏后人及部分理事提议,在宋子文旧居大院内设计制作一尊宋庆龄雕像。梁明诚接受了这一任务。梁明诚介绍,宋庆龄是他创作的首个女性领袖人物形象,这一作品利用光影理念,结合汉白玉的材质特征,塑造宋庆龄坚定革命信念的伟大形象。

为了使雕塑更贴合老百姓心中宋庆龄的形象,梁明诚还专门买来一本老相册进行参考。他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宋庆龄形象作为创作原型,重点刻画了宋庆龄的嘴角和上唇。“笑容是她最具标志性的形象特征。”他说。

不过,梁明诚并未完全照搬照片中的人物形象。他对宋庆龄的发尖进行了修改,把宋庆龄青年时期的头发特点,拼接到晚年时期的脸部形象中。他认为,人物雕塑不必要完全写实,去粗取精才能更好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今,梁明诚已届耄耋之年,创作却从未间断。每天他都会来到雕塑工作室“上班”4小时,打磨自己的写意风格新作品。在梁明诚看来,做雕塑“永不退休”也是一种“享受”:“我还有创作的灵感和力量,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广东宋庆龄基金会方表示,宋庆龄雕像的落成将进一步丰富宋子文故居的人文内涵,推动海内外社会团体和青少年交流,提升宋庆龄的崇高声誉和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力。

【见习记者】万璇

编辑 黄楚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