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禅城打造文商旅融合引流的“青春之城”

南方日报

秋日暖阳里,从广佛地铁祖庙站走出来,岭南天地的大榕树下,年轻的面孔手握着咖啡杯一起探讨着,这是属于禅城的面孔和禅城的节奏。从这里出发,驱车十分钟路程,陶博会上,外国面孔与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在进行商务会谈,这是佛山禅城的商贸活力。距离中国陶瓷城不远的大雾岗森林公园,则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前来,听爷爷奶奶讲述在老国企那过去的故事,然后再前往未来生活馆实地体验一番,这又是禅城的另一种人气和节奏。

一场活动百万游客

全域旅游示范区“磁吸效应”显著

“高铁同游文旅共融——2019中国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暨第三届佛山(禅城)旅游文化周”得到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多个城市热烈响应。活动期间,禅城区旅游市场火爆,共接待游客121.65万人次,同比增长18.69%;旅游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20.18%。

禅城作为四大名镇、四大聚之首的佛山镇的所在地,在骨子里就对“聚”有着独特的理解。回眸历史,在南海之滨,古海湾内河外海交汇之处,得益于海洋文明的润泽,作为乡邑之地的佛山,明清古镇的繁华正如《佛山忠义乡志》的记载:节庆活动“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

水路交通时代,佛山人善于利用天时地利,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之间善于寻找机遇,主动对接市场,把各地资源汇聚此地,最终实现实体产业链的上下游深度合作,以手工业和产品立市。

湾区时代,禅城更要把“聚”的效应发挥到最大,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出发,依托文商旅融合,在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与青春潮流国际范儿等当代生活方式之间,寻求最大程度的链接,禅城正在构建集人文精神、生活方式与城市发展共融的文化生态共同体。

数据显示,仅2019年5月1日至6日,禅城区联合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共同举办“高铁同游文旅共融——2019中国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暨第三届佛山(禅城)旅游文化周”得到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多个城市热烈响应。活动期间,禅城区旅游市场火爆,共接待游客121.65万人次,同比增长18.69%;旅游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20.18%。国庆期间,祖庙商圈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消费。戴嘉信 摄

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禅城以节庆盛事为切入点,在不同时令上演着形式各异的民俗活动,岭南年俗欢乐节、行通济、三月三北帝诞、中国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暨佛山(禅城)旅游文化周、陶艺建陶设计周、秋色巡游、华光诞等文旅活动贯穿全年,成为禅城旅游市场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磁吸效应下,禅城文商旅融合显示出强劲地引流能力。

禅城游客来源地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从省外游客分布来看,高铁沿线、沿海发达地区是主要来源地。广州、深圳、肇庆是禅城排名靠前的游客来源地。据《2017年禅城数据白皮书》显示,广州游客占比超过一半,广佛同城深化对禅城旅游市场拉动明显,广佛肇一体化为禅城旅游带来机遇。禅城游客集中在19—54岁年龄段,25—34岁年龄层游客最多,禅城游客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这个年龄段的群体也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足见禅城旅游市场对年轻人有独特吸引力。

人才密度已达19.6%

人才结构“年富力强”

截至2019年9月,禅城区人才总量达到25.8万人,比2017年增长2.0万人,增幅7.7%;副高及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1.15万人。按照禅城常住人口130万计算,人才密度已经达到19.6%,人才资源在人口数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从湖北一家三甲医院来到禅城区人民医院工作任职妇儿中心主任的覃烨,是禅城“三顾茅庐”请来的妇科微创手术专家。来到禅城的半年时间,徒步活动、区情教育培训班、玫瑰友约青年人才音乐会等活动不一而足。

参加新引进人才的区情教育培训班,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座谈交流,她感慨,进一步了解了禅城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禅城发展的脉动,感受“家·禅城”的温暖。她也在这里找到了青年人才联谊交流的“朋友圈”。

一边是高层次人才的“朋友圈”,另一边则是满怀憧憬、轻松活力、从外地来到禅城实习的“青春圈”。今年7月,从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来到禅城企业实习见习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由政府组织他们赴祖庙、南风古灶、南国酒文化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城市魅力,这是禅城对青年人才发出的邀请函——“来禅城,有事业,有未来,有圈子,还有生活”的生动体现。高校优秀学子们的青春正从佛山起航,佛山这座城市也由此跳动着青春的脉搏。

人才是检验一个地区人口质量的最直观呈现。来自禅城区人才办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禅城区人才总量达到25.8万人,比2017年增长2.0万人,增幅7.7%;副高及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1.15万人。而且,全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30—40岁的年龄段,人才队伍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

产业为人才提供了发展平台,人才在禅城找到了成长空间。近年来,禅城依托高能激光项目引进24名激光领域专业人才,其中博士22名;依托科力远CHS项目引进近600名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应用人才。

“禅城是一个能够安放青春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找到真爱、找到归属、找到家的幸福。”这是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2018年“佛山大城工匠”陈红军的感慨。

青年人才作为时代的先锋,正是禅城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动力。近年来,立足产业需求精准引才,加快项目落地、政策兑现、平台能级提升,禅城正用最真挚的情谊和礼遇,“张开臂膀”欢迎青春力量的到来。在着力打造“创客之城”的背景下,过去三年多时间,一系列招才聚才、创新创业政策陆续出台,吸引人才把青春安放在禅城,以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惜才留才,把禅城打造成为善待人才、创业干事、实现梦想的城市。

从进入禅城工作生活开始,到逐渐沉淀下来拥有圈子,再到圈子内部与圈子之间的交流碰撞,禅城通过玫瑰友约青年人才俱乐部、禅城博士俱乐部等平台,为人才在技术交流、信息互动和联谊沟通上搭建起桥梁。而位于青年人才身边的多个“青年之家”,则以打造青年人才身边的“门店式”服务平台,打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些做法涵盖了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的整个链条。放眼未来,禅城着力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撰文】阎锋 孙景锋 李晓莉 李晓玲

【摄影】戴嘉信

【策划/统筹】段思午

编辑 田人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