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要长草?
想想都觉得“太南了”
首先
石头的表面坚硬
不利于草木扎根
其次
石头的质地紧实
不利于存储草木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和“石头上长草”类似
大面积严重受损的皮肤创面的治疗
也面临了通用的困难
特别是损伤已经深及肌腱的伤口
裸露的肌腱就像光秃秃的石头
没有血肉和皮肤的覆盖
还会有感染的风险
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柔济君最近了解到
有一项“黑科技”
帮助了一名年轻小伙子
且看看
黑科技是如何
让“石头”长“草”
右脚碗口般大的伤口
脚背的肌腱都露在外面
血肉模糊
……
19岁的小华(化名)
因骑电动车不慎导致右脚出现大面积损伤
原本需要2至3个月
反复住院、换药才能愈合的伤口
通过自体再生因子治疗(ARF)+手术植皮术
加速难愈性伤口的愈合
28天实现创面基本愈合
顺利出院
“肌腱外露就像光秃秃的石头”
8月20日,小华从外院转来广医三院骨科。这个因骑电动车不慎伤到右脚的19岁小伙子,右脚脚背上皮肤缺损,脚背的肌腱都露出来了,伤口有碗口那么大。从外院转过来时,小华母亲知道儿子的伤口不好恢复,心里很担忧。
肌腱暴露属于骨外伤中较难恢复的一类,肌腱就好比连接骨头和肌肉的橡皮筋,肌腱暴露时意味着周边的组织都已损伤,裸露的肌腱就像光秃秃的石头,没有血肉和皮肤的覆盖,还会有感染的风险。
▲未进行治疗前小华右脚脚背的伤口。
“过去此类肌腱暴露病人的治疗周期长,一般需2至3个月反复住院、门诊换药,伤口才能逐渐愈合,且单纯靠手术植皮的存活成功率较低,病人和家属在经济和心理方面均承受较大考验。”
广医三院骨科主任医师曾勉东表示,要让小华的伤口愈合,就好像要在石头上长出草,有一定难度。
再生医学技术与手术植皮术强强联手
考虑到单纯植皮手术效果不理想
如何加速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广医三院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的张智勇教授团队的再生医学技术——自体再生因子治疗(ARF)派上用场。
ARF技术利用再生医学原理,通过抽取病人血液,在实验室提取、浓缩出高浓度、复合型的生长因子,制成特殊的“生物敷料”用于患者的伤口,重塑伤口修复再生的微环境,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8月21日,小华入院的第二天,医院便为其实施ARF技术,抽取小华的血液,制成特殊的再生修复敷料覆盖在他脚背的伤口上。
仅仅两次治疗后,便看到暴露在外的肌腱上有少许肉芽覆盖。“这么短时间内,石头上还真的长草了!”
得益于ARF技术加速创面组织的再生与修复,9月3日,曾勉东为小华实施“右足皮肤裂伤清创+右大腿取皮植皮术”,创面植皮效果较好。术后,小华第三次实施ARF技术,再一次为伤口愈合加速。
曾勉东指出,相比传统的单纯手术而言,ARF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短时间内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的快速生长,为创面修复提供良好的湿性愈合环境,为外科手术奠定了基础,提升外科医生手术植皮的成功率。
9月17日,在小华住院28天后,原本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愈合的创面已基本愈合,小华出院了。
▲出院时,小华右脚脚背的伤口已基本愈合
为难愈性创面患者带来福音
肌腱外露、钢板外露等病人的伤口愈合属于临床中的难点问题,这类外伤患者往往面临愈合时间长、感染几率高、治疗费用高等问题。
从去年起,广医三院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联合临床将第一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应用于临床难愈性创面的患者治疗,目前已为50多位患者加速了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其中包括4例肌腱外露患者的创面愈合难题。
该技术的应用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护人员对伤口处理的工作负担,获得病人与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可,中心也正在积极研发和优化第二代技术(即ARF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疗效,拓展不同的治疗应用疾患,并于近期获得“广州市临床重大技术立项”。
在广医三院骨科主任胡汉生看来,将再生医学技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治疗难愈性创面,是实验室技术与临床技术的完美结合。
未来,该院将继续推进实验室与临床的合作,取长补短、集合各自的优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速愈合效率,共同解决创面难愈合的问题,为患者解决病痛,为社会造福。
更多链接:
创新英雄丨病人自己的血竟可做成“再生因子”,助伤口加速愈合
文/综合自广州日报、南方+、信息时报
图/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