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探索以“六个一”工程牵引劳动育人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订阅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任务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恰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原则的生动体现,因此,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劳动育人强化立德树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水平,是建设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2009年8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职业教育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中高度重视融入劳动教育,将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生活素质、团队素质、发展素质分解落实到课堂学习实践、公益劳动、体育运动和岗位实训实习、科技实践等众多环节中,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社会、热爱学习、乐于动手、善于动手、敢于创新的精神。具体体现为:学生在校期间要做到至少“参加一次科技赛事、参加一次企业实践、投身一项志愿服务、形成一项业余爱好、参与一项企业项目、取得一项职业证书”,简称“六个一”工程。“六个一”工程正是通过不同类型、不同方式对劳动教育的贯彻落实,将劳动教育以多种类式有机融入职业教育各个环节中。

以劳促学,通过科技赛事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院系统推行科学实践和职业技能竞赛文化,把竞赛作为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相应学分,通过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打造高水平的教练型教师团队,在组织和奖励制度、资金、场地等方面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科学实践、参与开发科研微项目和各个层级的职业技能比赛,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学生竞赛工作运行机制,每年有序推进4类赛事:国家和省级赛事选拔赛,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课程作品竞赛和校企合作类竞赛。根据比赛层次和类别的不同,分别由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主办,在学生中全面推开,做到既覆盖全体学生,又能对不同专业、不同爱好兴趣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该院出台了《课余时间教学资源(设备和场所)开放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实训室管理规定》,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和竞赛练习。

自2010年起,该院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科技实践竞赛获得各类国家级赛事奖项超过80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在全省排名前五,2017年在国家级技能赛事获奖数量排名全省第一。

全院45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各层次技能竞赛、课程作品竞赛覆盖率达到100%,很多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在导师团队和学长们引导下,带着浓厚兴趣走入实训室、实验室开展实操、科研活动,教师也因此而不断寻求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大大促进全校形成良好的师风教风学风。

以劳促行,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学生技术技能

学院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做真做实做细以“工匠进课堂”为关键标志的校企“双主体、双课堂、双课程、双教师”教学模式,贯穿理论和实操教学环节,在二年级学生中实行“双向选择”,以建设“预就业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或设立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载体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或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历练,把企业的设计、生产、技术创新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素养等职业元素无缝引入课堂,有针对性的实施精准训练,让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动腿,真正提升技术技能、敬业爱岗。

自2011年以来,该院与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具体方案,全面覆盖所有45个专业,以现有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增开企业特色选修课、企业选派导师来校共同承担企业岗位核心技能课程,有针对性提升专业技能层次,让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素质训练进入课堂、融入生活。企业还在校内建设企业文化与技能案例训导中心,推动企业真实案例经验教育、行业企业文化熏陶、岗位技能和素质训练一体化浸泡式培养。目前该院工科专业技能大师、文科专业企业高管或骨干进课堂已经成为常态,“工匠进课堂”成为该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版本的着力点、落脚点。学院成为国家首批1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

以劳促德,通过志愿服务锤造学生品格意志

    学院建立了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实践机制,大力推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让广大学子通过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进工厂、下基层、阅社会,感悟一线劳动的魅力和真谛,锤炼友善待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坚守信念、挑战困难的意志。该院毕业生因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专业技能较强深受企业欢迎,近5年企业满意度高达98%以上。

学院以各二级学院为主体开展宣传国家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义务维修电器、义务献血、环保宣传、助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奉献社会感悟民情。学院青协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多次获得市一级和区一级颁发的团体和个人荣誉。2010年以来,该院每年的一年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均在6000人次左右,基本做到每人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

在该院帮扶的丰顺县璜溪村农村电商扶贫项目中,项目小组成员顶着夏日高温,用两周时间在各家农户中走访调研,实地查看果树等农产品种植情况,引导有条件的农民掌握电商创业基本技能,锻炼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创青春”2015年广东青年农村电商创业创富大赛中,张杰等学生扎根农村、无偿培训农民电商技能,荣获最佳团队奖,受到京东总裁刘强东先生高度肯定和亲切接见。

以劳促健,通过业余爱好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学院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健身健美、文化艺术、讲座沙龙等活动,引导帮助学生锻炼健康体魄、养成健康心理、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涵养人文素质,能够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爱生活、爱工作、爱社会。

学院组织举办校运会和体育节活动,工会、各二级学院开展师生田径、健美操以及球类运动和武术、轮滑、跆拳道、自行车等体育运动。学院每年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奖数量均保持在全省高职院校前6名。

学院每年开展“携手同逐梦,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其所在的团体”道理。

学院以各个学生社团为主体,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国学、茶艺、汉服、中医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美、享受美、追求美。目前全院共有各类社团60多个、在校生参加达1.2万人次。

学院通过宿舍文化节、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校园卫生大扫除、校外公益卫生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树立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意识。特别是结合每学期的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节和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做好寝室卫生清洁等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目的,做好学雷锋等社会公益劳动。

以劳促全,通过企业项目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近10年来,学院对准中小微企业需求,逐步形成以企业项目为核心的校企深度合作常态化机制。即: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和调研,参与企业的生产劳动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校、企双方人员通过岗位锻炼、名师讲座、专家教学、师徒传授、现场改进课题小组等多种方式共同深入课堂等人才培养环节,密切沟通、及时发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员工培训提升需求等,促成校企科技合作、员工培训提升等项目,精准培养人才。在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共同承担企业项目,使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企业项目成长得更快更好,成为全体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领头羊。

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合作项目孵化基地40个。学院在校内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企业资源和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社团建立创新创业团队18个,成立“双创”导师团队,在6家二级学院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工作站、创客工作站和专家教师工作室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入真实项目,让师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改进产品,优化项目,寻求合适商业模式,在劳动创新实践中提升就业创业、职业发展能力。目前,学院建有“启创谷”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大学生创客中心等场地,已经有9个项目小组进驻“启创谷”从事研发、运营。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中,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团队合作的颈椎治疗仪已经上市营利,参与学生成为合作企业技术骨干;“袋装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取药机”项目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赛中获得一等奖;“种菜机器人”项目在“科创杯”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取得优秀奖,获得天使投资共200万元;“新型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输液报警器”等4个项目亮相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

以劳促长,通过职业证书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近10年,学院坚持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高度对接产业、行业、企业需求。

学院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取得规定学分和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学院致力建设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与本科院校对口合作、与龙头企业联合办学等,为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士提供专升本、专插本继续教育通道和技能培训考评服务,全面为毕业生乃至社会人员提供终身学习平台。

目前,已有汽车专业群教授陈力捷教学改革成果《“标准引领、平台支撑、品牌带动”的汽车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创新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进制造专业群教授漆军教学改革成果《基于职业成长的数控技术专业标准开发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汽车制造与维修、机械数控技术等行业提供了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启示:勇于探索  不断实践

近10年来,该院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积极践行劳动育人理念,致力营建以“六个一”工程为基础的劳动教育路径,涌现出以全国先进工作者陈力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漆军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和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深言、一汽丰田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冠军陈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2019年,学院成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列入国家“双高计划”。学院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学生管理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七类项目认定名单中均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仅6所高职院校实现了七类项目大满贯。

启示一:要形成协同机制。2009年至今,学院坚持不懈实施“六个一”工程,实质上是为学生持续构建一个校企紧密合作、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综合性劳动的学习锻炼机制,包括:以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统筹协调,以各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具体执行的组织机构;以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六个一”工程实施办法》为主体,《学生综合素质“六个一”工程成绩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规范》《校外实践管理规定》《实践技能考核管理规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项目化教学管理办法》《企业实习成绩评定暂行办法》《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暂行)》《学分置换管理办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修订)》等一系列劳动教育制度。这个机制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充实之中。

启示二:要形成明确导向。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科融合开展劳动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企业实习、技能竞赛、科技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宿舍管理等等环节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和活动,开足开齐劳动技术类型课程和活动,确保课时落实、师资落实、管理落实,不断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鼓励教师申报劳动教育相关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本课程推进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自身实施课程的能力。

启示三:要形成评价体系。学院建立起以课程教学评价为主体的、针对不同层面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时计划、备课教案、成绩记载、教学技能等要素开展的评价,学生个人评价是对学生劳动态度、实践技能、学习质量、职业习惯等作评价,评价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企业为依托的双向评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