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会】东江地区在全国率先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惠州发布
+ 订阅

红色文化是“岭东雄郡”的精神脊梁,红色文化资源是惠州城市精神图谱最鲜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因的核心因子,是激励惠州人民奋发有为,敢闯敢试,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前,我市正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我们一起重温惠州红色故事,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土地革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一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被捕牺牲,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或逃亡港澳和海外,工农运动陷入低潮,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了。为了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艰难探索。

在全国率先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4月下旬,东江地区共产党人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建立东江地区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简称“东江特委”),带领东江人民发动了1927年夏季的“讨蒋”起义、秋收起义和1928年的年关暴动。在全国首先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揭开了东江地区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927年5月以后,东江特委和各县工农武装转移到惠东高潭中洞周围,展开武装割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年8、9月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不久,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领导发动东江秋收起义并取得了胜利。

东江地区一系列“讨蒋”武装起义,参与工农群众达3万多人,在全国的“讨蒋”武装起义中具有爆发时间早、起义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东江接连举行三次武装暴动,以惠东百坵田村为代表的平山区农军与白花、多祝各区农军一道,在百坵田建立起义总指挥部,配合东江武装暴动,英勇地举行平山武装起义。1928年4月,东江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扫荡革命村庄,百坵田村惨遭围剿12次,全村村民被迫流亡。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3日,起义军2万余人南下广东。然而,在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下,南昌起义军在东江的军事行动遭受严重挫折。起义军余部1000多人在陆丰与东江特委取得联系后,于10月12日经激石溪进入高潭中洞一带。10月中旬,东江特委根据广东省委的有关指示在中洞对南昌起义军余部实行改编,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同时设立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红军兵工厂、电话所等机构。高潭中洞成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后方基地,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红色心脏。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

1927年11月7日,高潭圩被装扮得五彩缤纷,到处红旗招展,贴满革命标语。圩内的两条主街道——新街和老街被布置成了彩花街。高潭圩的四大圩门都搭起牌楼,其间挂着由红军代表崔更生画的马克思和列宁画像。

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最早参加高潭革命活动人士之一、后来成为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黄星南主持大会并宣读了《高潭全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宣告成立高潭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公布了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没收分配土地”等决议,公布了区苏维埃政府《关于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的决定》。到会群众齐声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第一次创建工农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为中国革命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至1928年8月,东江地区共有党员29500多人,约占广东省党员人数的一半,是当时全省及全国党员人数较多的地区组织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视。

革命形势急剧变化,东江地区的革命烽火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和疯狂反扑。从1928年3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东江人民抗击国民党反动派数万军队的进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高潭区先后有2868人被杀害,全家被杀的有412户,中洞村原有群众900多人,最后仅剩下300多人。

高潭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特殊的一页和地位,“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成为惠州红色文化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丧失之后,中共广东省委对东江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大调整。6月初,新组建的中共东江特委继续领导人民坚持斗争,扩建工农武装,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红十一军,将东江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推向新高潮。由于党内先后出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东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也遭到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被迫转入隐蔽斗争。

★ 本文节选自《惠州日报》“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全力传承惠州红色文化基因”系列报道。

来源:惠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