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生,服刑人员也有春天

南方法治报
+ 订阅

不少服刑人员因背负犯罪记录、缺乏相应职业技能,在刑满释放后难以适应社会而再次犯罪。服刑人员出狱后如何重回生活正轨已成为社会和个人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期域外警讯为大家介绍美国和马来西亚如何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重建生活。

封存犯罪记录重头再来

1

今年6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通过一项名为《清白历史》的法案。该法案规定:被逮捕但未被定罪或犯有轻微、非暴力罪行且服刑时间不超过2年的人员,出狱后10年无新的犯罪记录,其以往的犯罪记录将被自动封存;被判犯有暴力、性侵犯、杀人和危害儿童等严重罪行的人员则不具备犯罪记录被封存的资格。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在签署《清白历史》法案当天发表讲话。

符合该法案规定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在其犯罪记录被封存后,接受大多数用人单位、房东和高等教育机构等的背景调查时,其以往的犯罪记录都不会被发现,只有该国情报机构、执法机构以及部分须进行犯罪记录调查的特殊用人单位等可查看其犯罪记录。

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切尔夫表示,《清白历史》法案展现了该州刑事司法系统的公平、公正要义,旨在为有犯罪记录的人员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保障他们在职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再次融入社会。

目前,美国仅宾夕法尼亚州和犹他州有自动封存犯罪记录的条例,而该国各地均大量存在因有犯罪记录而遭遇就业困难的人员。

2018年,美国监狱政策倡议组织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曾被判入狱者的失业率超过27%,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因无法融入社会而再次走向犯罪。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曾对该国30个州、40万余名刑满释放人员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刑满释放后的前6个月再度犯罪而被捕入狱。

据介绍,为提高有犯罪记录人员的就业率,降低累犯率,美国密歇根州也将启用自动封存犯罪记录模式。

VR模拟场景学习生活技能

2

2016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法机构通过决议,将重新对在未成年时期被捕的无假释以及无期徒刑服刑人员进行判刑,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可能由此获得刑满释放机会。

但这些在未成年时期被捕的长期服刑人员缺乏监狱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为帮助他们做好出狱准备,该州弗里蒙特惩教所于2017年10月启动一项计划,旨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下称“VR”)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界社会的最新动态,学习如何在当下社会生存。

服刑人员借助VR练习生活技能。

该计划开设了多个主题的课堂教学,包括基本生活技巧、工作技能、卫生保健知识、时间管理技巧以及紧急情况处理技能等内容。同时,借助VR将服刑人员“带出”监狱,置于特定主题的虚拟时间和空间中,让他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使用”一些监狱里无法接触到的生活工具,比如用手机结账、用洗衣机洗衣服等。服刑人员甚至还可以在虚拟交互场景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处理人际冲突等。

该计划的负责人梅利莎·史密斯表示,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开设32门课程,内容涵盖各类在监狱外生活的基本技能。只有那些在未成年时期被捕、服刑超过20年且表现良好的人员才有资格参与该计划,并且其在完成为期3年的课程后,可向假释委员会提出假释申请,经州长同意后便可被假释。

此外,VR在美国还被当作一种治疗工具,帮助服刑人员克服创伤压力、焦虑和恐惧。2012年,美国审判组织对1500余名在青少年时期被判无期徒刑的服刑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中71%的人经历过家庭或社区暴力,发生概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他们经历的这些童年创伤和精神压力会损伤大脑,阻碍其认知力、注意力和情绪控制力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以重塑人们的大脑,如果这些服刑人员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遭受的童年创伤将会得到有效修复,从而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以后的生活。显然,监狱提供不了这样的环境,而VR的运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该国某虚拟康复治疗公司的CEO拉吉·瓦希迪表示,VR可以帮助服刑人员修复心理创伤、接受教育,使其在获释后更快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还能降低累犯率。

参与职业培训向公众开放

3

马来西亚吉隆坡加影监狱为了帮助服刑人员在获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开展了一项职业培训计划。根据该监狱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已有1.7万余名服刑人员参与该计划,学习针织、农业、家具制造、汽车维修等30门职业培训课程。

该计划不仅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还为他们提供生产制作场地,在该场地制作的产品将以“我的骄傲”为品牌名对外销售。今年2月,加影监狱与当地政府、银行机构共同创建了“我的骄傲”品牌在线销售网站,进一步扩大服刑人员生产产品的销售量。有数据显示,其产品年销售额约为3400万令吉(约5800万元人民币)。

该监狱还计划成立一个创收机构,帮助服刑人员增加收入,并鼓励其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存储收入,以便获释后有足够积蓄开始新生活。

马来西亚吉隆坡加影监狱女服刑人员在水疗中心工作。

据悉,加影监狱内有一个运营7年多的水疗中心,提供各种各样的美容服务,员工大多是女性服刑人员。该水疗中心的服务不仅面向监狱内部人员,还对公众开放,服务价格为5~200令吉(约8~340元人民币)不等。其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不少顾客的青睐,周末想来体验服务还需提前预约。

该水疗中心的资金收益一部分会以津贴方式发放给在此工作的服刑人员,其余部分则用于监狱其他服刑人员的康复支出。

管理加影监狱水疗中心的警长贾利勒表示,设置美容水疗项目旨在为服刑人员提供工作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做好重返社会的准备,同时也希望借此改变公众对服刑人员的看法。

此外,2016年,马来西亚启动企业智能实习计划,让监狱与私营企业合作,为假释人员提供各个行业的狱外实习机会。根据加影监狱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已有2万余名假释人员参加该计划,其中90%的人已被其实习单位雇用。

今年8月,马来西亚内政部部长表示,将进一步推广企业智能实习计划,加强监狱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同时也呼吁更多私营企业加入该计划,帮助假释人员重返社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