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绿色电网 “电亮”乡村振兴之路——连樟村步入智能绿色电网新时代

清远手机报
+ 订阅

10月17日,由广东电网清远供电局投资1400万元的连樟村电网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投运。多路电源、储能微电网、光伏发电、自愈式快速复电系统等等,经过改造升级,连樟村电网架构得到进一步完善,200多户村民用上了智能绿色电,连樟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昔日的贫困村步入智能绿色电网新时代。

开足“电马力”,为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以前每到打雷刮风和夏季炎热天气时,村里经常停电,有时候在外面的女儿们回来吃饭的时候,突然就停电了,很不方便。家里经常备着很多蜡烛,我还用汽车的蓄电池改造成照明灯用。”说到以前的用电情况,连樟村村民陆志强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电网改造前,连樟村由110千伏红溪变电站10千伏高山线连樟分支线供电,由于该线路投运时间较长,线路残旧,恶劣天气和高峰用电时,时有发生停电情况,影响村里生产生活用电。随着当地政府对该连樟村重新规划建设,连樟村承担着全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展示窗口功能,同时集农村电商供应链服务、有机农业示范、工业扶贫、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旅游服务、科普教育、技术研发等多项主体产业功能,预计负荷增长460千瓦,现有电网已无法满足连樟村长期发展需求。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为保障连樟村用电需求,清远供电局以建设农村绿色智能电网,打造南方电网优质工程为目标,共投资1400万元对连樟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线路约15公里,配电房2座,建成1套光伏系统,1套储能式微电网,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我们正在连樟村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二期共占地74亩,将建成11栋标准温室大棚,届时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规律、营养水分等条件提供最合适的水肥灌溉方案并自动执行,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这段时间看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给村里建好了电网,我们就放心了。”碧桂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技术员刘茂微说道

三路电源+储能微电网 四重保障供电无忧

为满足当前连樟村规划建设用电需求,让村里“用好电”,清远供电局新建一回约11公里的10千伏中心村线(主干线)给连樟村供电,配置2台5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可以满足沿线区域15至20年用电发展需求。新建线路自动化程度高,还配置了多腔防雷新技术,保障线路免遭雷击,可靠运行。同时,中心村线与35千伏下汰变电站10千伏新坡线行成环网,当红溪变电站检修或线路故障时,连樟村转由新坡线供电。更值得关注的是,清远供电局还建设了储能式微电网,平时把用不完的光能和水电储存起来,当两回环网线路都不能正常供电时,储能微电网“接力”供电,并发送指令到塘旺水电站,由塘旺水电站和微电网同时供电,大大提高连樟村供电可靠性。

“储能式微电网是由光伏发电、水电发电、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装置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脱离电网孤岛运行。”据清远英德供电局工程建设部副主任毛健聪介绍,连樟村微电网配置了虚拟同步发电机功能的潮流控制器和储能系统,能够进行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模式智能切换。电网正常运行时,微电网把能源储存起来;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微网综合控制器“出手”,线路将进入离网运行模式,维持电压稳定,“接力”继续供电,保证连樟村电力供应的不间断。

电网智能化,让停电”零感知”

除了上述介绍的“线与线环网”,新建的2座智能配电房也形成“配电房与配电房环网”。据了解,2座智能配电房均安装了安全、智能、可靠的成套自动化开关柜,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三遥”功能。“通过自动化开关柜和数字化平台,我们搭建了一套自愈式快速复电系统,当其中一段线路或一间配电房设备故障时,经数字化平台监测与其环网的配电房线路设备正常时,另外一个配电房中的开关将于1秒内自动合上,无需人为操作。”毛健聪说道,成套自动化开关柜造价高,技术要求严格,施工周期长,我们第一次在农村电网中安装应用。

除了成套自动化开关柜,在新建线路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监控系统,对内把安防、环境、设备状态三大模块融合,对外把充电桩、光伏发电兼容接入,通过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可控、可调、可视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利用云计算功能,实现线路设备运行数据智能判断,提升预警分析效率,精准地将隐患扼杀于摇篮,实现连樟村电网“零停电”,供电可靠性远超一般城市水平。

此外,储能式微电网作为完整的电力系统,它除了能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还具有功率平衡控制、系统运行优化、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功能,能够减少电能损耗,对当地电压起支持和校正作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清洁用能,文明施工,“电”亮美丽乡村

漫步村庄,四处环境干净整洁,两旁种满绿化树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五颜六色的花海,新建成的休闲广场,经过整治和美化的沟渠,以及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昔日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宛若一个花园般幸福村庄。而为这份美丽事业奋斗的,还有清远供电人。走在村间大道上,仔细一看,杂乱残旧的电线不见了,矗立在村中心的台架变压器也消失了,只看到整洁的楼房上有一排排崭新的黄绿红蓝的电线和充满现代气息的配电房,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为了倡导绿色环保,清远供电局建设了光伏发电系统。“5千瓦装机容量,按光伏系统运营寿命25年计算,预计总发电量13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预计5200千瓦时”,清远英德供电局安全监管部副主任许量鹏表示,按等量替代煤电,每年相当于节省燃烧标煤约2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吨,对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有着积极意义。

除了建设光伏发电,清远供电局还采取文明施工方式,途径村道的线路采用下地电缆敷设,低压架空线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表前线由居民屋后经过,使用紧线器取代以往的绑扎固定,相序颜色清晰,架设美观。新建配电站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结合工厂预制式构件进行建造,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现场施工对周边的影响,同时建筑外型和颜色的精心设计,更显现代气息,与美丽和谐的新农村面貌相融洽。

106天,连樟村送电工程的“清远速度”

2019年7月2日,连樟村电力工程现场指挥部在村里正式驻扎,全面拉开连樟村建设新时代农村智能绿色电网的序幕。“我们的目标打造南方电网公司优质工程,所以我们既要快,还要好”清远供电局基建部配网工程专责陈亮介绍。

据了解,连樟村电网建设,一共新建了电缆线路3.5公里,电缆井35座,铁塔15基,电杆80基,架空线路11.5公里,智能配电房2座,500kVA配变2台,双枪大功率直流充电桩2台,储能式微电网控制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各1套。既要加快进度,讲究质量,管控安全,还要注意美观。建设过程中,从电网规划、民事青赔、物资供应到检查验收,清远供电局历时106天,建成投产连樟村电网工程,创造了送电工程“清远速度”。

加强党对重点工程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清远供电局成立了连樟村电网规划建设临时党支部,由党委委员邝振星担任支部书记,每两周组织一次支部会议,协调工程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在建设10千伏中心线5号杆塔过程中,民事青赔一度阻碍了施工的进度。该杆塔途经连江口镇成樟村的杉树林,林场主认为青苗赔偿的标准太低,要求供电部门直接征收部分山地。对此,电网规划建设临时党支部成员多次到与当地村委沟通,并到现场反复核实。“仅仅是丈量面积、清点青苗,我们都爬了四五次山,每次上下山都耗上大半天,经常是又急又气又累,但还是要耐心和场主沟通。”清远英德供电局连江口供电所的郑永钦除了经常会同村委负责人到场主邓长群家里解释,还联系其亲戚朋友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场主的信任,最终就青赔问题达成一致协议,电网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把工程做实做细做好,清远英德供电分局连江口供电所安全员、党员黄文杰,则选择了长期蹲守在连樟村。“像路边转角陆姨的黄泥砖屋,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我们在电网改造过程中既要考虑整体美观安全,也要考虑避免房屋的损坏,这就是从规划上提前着手,施工上做到尽善尽美。耗的时间更多,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更高了。”现场的每个施工点,黄文杰都要逐个把关,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脚印。

忘我投入到电网改造建设的,不止黄文杰一人。兼任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的毛健聪带领指挥部成员连续三个多月基本没休过假,夏天暑气逼人,因为长期暴晒,毛健聪的皮肤也晒伤脱皮。现在他的皮肤一见阳光就发红发痒,只能在工作服里再套上一件防晒的长袖套。“为了配合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的线路走向很是讲究,要逐家逐户去看,去记,还要不断修改,这条村子的道路,我已经不记得走了多少趟。”为确保样板电网的建设质量和进度,项目管理人员驻点始终奋战在乡村一线,全程监督工程进度和安全,确保各工程项目按期完工,让群众“用好电”。

“我们看到供电部门的兄弟们,为了给我们建设电网,近40度高温下还在电线杆上作业,我们很感动,我们有时会送些凉茶和西瓜给他们。”连樟村村民陆发开动情地说道。

正是有了这群“拼命三郎”,连樟村电网改造建设工程仅仅历时106天便完成了所有送电项目。清远供电局在工程项目中,还应用了预制式钢结构、预制电缆井、新型紧线器、双枪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等新技术新设备,把连樟村打造成与人居环境相和谐的美丽乡村智能绿色电网示范点。

通讯员:黄耀亮、周晓、李晓怡

编辑:胡灏  责编:闫弢  编审:王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