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桑基鱼塘是顺德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但是近年来逐渐衰弱。随着顺德的城市化发展,顺峰山周边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其原有的桑基鱼塘已被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取代。不仅如此,在顺德其他地方能看到桑基鱼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顺德桑基鱼塘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转型的建议。
一、保护桑基鱼塘的现实意义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模式。
▲桑基鱼塘
参观顺德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可以了解到桑基鱼塘的智慧之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又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所以常发生洪涝灾害。为减轻水患,当地人将渍水地挖成水塘养鱼,并在塘基上种桑。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种桑一养蚕一养鱼”的生产循环,即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比较完整的生产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谚语“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充分说明了桑基鱼塘的生产关系。
▲桑基鱼塘农业循环模式
桑基鱼塘农业循环模式桑基鱼塘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体现了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先进理念,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美德。
二、顺德桑基鱼塘的衰弱及分析
自明代以来,顺德桑基鱼塘就是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典范,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益。但是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已经大面积萎缩,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大量生丝滞销,以生丝生产为龙头产业的顺德受到波及,桑基鱼塘面积大大缩小,逐渐被蔗基鱼塘代替。
2、“大跃进”时期
为响应国家当时“以钢为纲,赶英超美”的号召,全民开展大炼钢铁运动,使得大量基塘劳动者被抽调至冶炼钢铁的行列。大量的基塘因为无人打理而逐渐荒废,生产能力大幅下降,桑基鱼塘再次没落。
3、“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底,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市场的回暖使顺德沉寂已久的桑基鱼塘渐渐“苏醒”并发展。然而,基塘农业的经济效益与工业相比较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原有的桑基鱼塘面积逐渐缩小。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工业废气污染使桑叶质量下降,废水污染使鱼苗成活率下降。在多方面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顺德的基塘农业蒙上了阴影,正逐步尘封在顺德人民的记忆里。
三、顺德百丈园桑基鱼塘案例研究
▲百丈园餐饮企业
百丈园是顺德以桑基鱼塘闻名的餐饮企业。
当地的一位农民表示,如今种桑树收益一般,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桑基鱼塘的传统生产模式主要围绕“桑”“蚕”“鱼塘”这三个要素展开,现在旧模式无法继续,只能被迫“换道”。
百丈园面积不大,大约有10个鱼塘,呈现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在这里,具有有别于普通桑基鱼塘的现象。
1、鱼塘周围不仅种植桑树,还养殖家禽
百丈园的负责人表示,只种植桑树经济收入有限,养殖鸡、鸭等家禽不仅可以满足店内对肉食的需求,还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很早之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突破桑基的局限,从而出现了蔗基鱼塘、花基鱼塘、杂基鱼塘等多种多样的基塘形式。百丈园继承了这种由桑基鱼塘演化而来的发展模式,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2、所种桑树的用途不再是缫丝织布
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种植桑树很少是为了养蚕缫丝。百丈园以创造性的手段,通过将桑融入菜品和具有独家特色的桑叶茶,激发了桑叶的活力,打开了新市场。经过加工后的桑叶变得咸香酥脆,搭配顺德本土的炸牛奶、乳鸽、炒虾、蒸鱼等,美味无穷,更有由桑叶包成的桂花粽,令人回味。桑叶茶是百丈园特有的,品桑叶茶,你会感受到不同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一众名茶的淡淡的甜味和“桑”味。
▲桑叶茶
3、桑基鱼塘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方向
百丈园园区内,有工人正在向鱼塘内投放人工饲料。可见百丈园中所保留的桑基鱼塘已不再是真正的“桑基鱼塘”,其原有的良性循环模式已经被改变,仅仅是在鱼塘边种植了桑树。而鱼塘中的鱼,大多都作为食材直接供给了百丈园的各个分店。可见,百丈园的桑基鱼塘是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的。珠江三角洲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百丈园这样的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剩余数量不多的桑基鱼塘。
四、顺德桑基鱼塘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现如今,有学者认为顺德大力发展桑基鱼塘已不现实,最好的方法便是:保留现有桑基鱼塘,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展现桑基鱼塘的文化风貌。
1、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当前,顺德的桑基鱼塘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甚至即将消失。作为珠三角的重要文化符号、珠三角发展的见证,以及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农业生产模式,桑基鱼塘对顺德的发展曾做出过巨大且不可忽视的贡献,同时也为其城市化与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十分有必要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反观浙江,为保护与顺德桑基鱼塘相似的湖州桑基鱼塘,已经建立起从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论坛到《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和财政支持的完善机制,湖州桑基鱼塘成功通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成为全球遗产
2、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近年来,顺德的基塘整治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践充分显示了这一发展方向的良好前景。在新时期基塘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可以加大机械化投入,在水产养殖中增加鳗鱼、加州鲈等优质经济水产品种,大力开展农产品和水产品深加工,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行动。2015年,顺德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制定了《关于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及的两大核心区备受关注,尤其是杏坛海心沙一均安南沙生态岛综合体建设。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环保金奖”的“桑基鱼塘”也将重现。
3、大力发展以桑基鱼塘为主题的第三产业
在顺德,桑基鱼塘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包含着人们对历史的美好回忆,如果能借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之力,适当保留或小规模发展桑基鱼塘,开发旅游和休闲项目,其效益将超额补偿生产功能的不足,成为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比如,可通过定期举办“桑基鱼塘文化节”、设计“桑基鱼塘研学精品路线”,或通过顺德美食节推介桑基鱼塘衍生美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桑基鱼塘”建设成顺德著名的文化旅游符号。
▲均安·南沙 太子休闲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