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英德市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野生茶树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有新进展。据华南农大研究发现,英德野生茶树EGC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属于优质红茶群体。经筛选繁育,有望从中培育出适制品质特优的红茶新品种。
规划至2025年发展5万亩野生茶树优良株系新种
据悉,在英德市石门台、阿婆嶂、五郎嶂、乌泥坑等地广泛生长着为数不少的野生茶树,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野生茶树分布区。
华南农业大学黄亚辉告诉记者,英德的野生茶树种群分布广且保存量较多,其植株间植物形态差异性大,具有原始性、多样性、优质性的可能,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基因、优良单株,是一个难得的茶树种质资源库。为此,2018年开始,英德市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对野生茶树资源进行普查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开展英德红茶品种的选育和繁殖工作。
“这项工作,不仅可以理清英德茶叶的发展脉络,重塑英德茶叶的厚重历史,还有利于赋予英德红茶更多的地域特色。”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蓝志坚表示,英德野生茶树品种耐寒性强、产量高,所制茶叶味道醇和,回甘味好,售价远高于茶园的茶叶,经济效益很好。从英德野生茶资源中筛选具有高产、优质、高抗潜力的单株,进行扦插或嫁接扩繁,建立株系圃,为进一步的新品种选育作准备,对英德特色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多年来,英德十分注重红茶良种繁育的工作,培育出包括极具地方特色的英红九号、鸿雁十二号、英州一号等等茶树品种,同时鼓励品种多样性、丰富性、高品质多茶类发展。2018年,英德红茶产业园入选广东省首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野生茶树资源进行普查和开发利用就是英德红茶产业园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按照英德红茶产业园建设规划,将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英德野生茶树优良株系种植规模。规划至2025年,英德茶叶种植规模面积达50万亩,其中野生茶树优良株系新种5万亩,产值10亿元。
EGC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
英德野生茶树群是优质红茶群体
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先后多次对英德市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研究团队对野生大茶树进行了标记,采集枝叶及花果器官,压制了腊叶标本,并分析嫩梢生化成分,制作永久切片。
生化成分分析表明:英德野生茶树单株生化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差异大,部分资源表现出水浸出物含量高、咖啡碱含量高、富含EGC等特征。发现水浸出物含量在48%以上的资源有3份,EGC含量超过6%的优质红茶资源有18份,高咖啡碱资源有6份。
“茶黄素含量高低直接决定红茶品质的好坏。”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亚辉告诉记者,此次调查的60份英德野生茶树单株的EGC含量在0.16%-10.26%之间,平均值为4.98%。我国茶树EGC的平均含量约为2%左右,整体而言,英德野生茶树的EGC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说明英德野生茶树群体是一个适制优质红茶群体。其中EGC含量超过6%的单株有18个,有望进一步从中选育出品质特优的红茶新品种。
另外,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也对英德栏杆山、石门台、五郎嶂等地的野生茶树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其叶片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英德野生茶树主要为中小叶种,大叶种约占18%。其中,五郎嶂野生茶树相对原始,石门台、栏杆山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包括进化类型。从叶片外形特征综合来看,英德野生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原始型、进化型以及中间类型并存,但以中间类型和进化型为主。
【记者】焦莹
【通讯员】张涓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