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将多措并举提升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能力,2019年底前新增公办幼儿园7所、学位不少于2000个;2020年再增加公办幼儿园30所、学位不少于10000个,同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近日,珠海印发《关于集中治理群众普遍关注的九个方面突出问题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治理群众关注的九大方面问题。其中解决公办幼儿园少、学前公办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排在首位。
记者梳理《珠海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珠海市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各区安排发现,珠海正多措并举提升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能力,三年内有望实现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超过50%。届时,珠海学前公办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其现有学前教育市场格局也将彻底改变。
需 求
公办园占比14.58%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全省靠后
9月25日,伴随礼炮声,位于香洲区湾仔片区的中盛路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中盛路幼儿园按照省一类幼儿园标准设计,可容纳9个教学班,建成后可为周边居民提供270个学龄前公办学位。
这是时隔三个月后,湾仔片区开建的又一所公办园。今年以来,香洲区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整体呈现“学前花开”的喜人局面:计划年内开工建设16所公办园,并基本确保明年秋季新投用8所公办园。
相比往年,珠海每年新增三四所公办园的节奏,今年秋季,珠海新增了7所公办园,且学前公办学位总共新增超2000个;根据预期,明年珠海将以惊人速度加大公办园建设:新增公办园30所,新增学位数超1万个: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入数量明显增多。
“提升公办园学位供给能力既是政策要求,也是现实需要。”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受制历史原因,珠海多个区尤其是主城区香洲学前公办学位十分紧张。今年秋季,香洲区公办园电脑摇号平均录取比例为1:4.10,相当于每41名报名成功的孩子中,仅10名孩子可入读公办园。这创下2016年市属幼儿园划归香洲区教育局管理后的最高值。
“人才新政”的实施和入户政策的放宽也对珠海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考验。据统计,2018年珠海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89.11万人,较2017年新增12.57万,成为珠海自1979年建市以来常住人口新增量最多的一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占比偏低,成为近些年珠海教育主要的短板之一。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珠海全市共有幼儿园343所,在园人数8338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人数15093人;民办幼儿园293所,在园幼儿人数68295人。珠海公办幼儿园占比仅为14.58%,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仅为18.10%,与国家、省要求的公办园占比达 30%、在园幼儿占比达50%的目标相差甚远,在全省排名靠后。
目前,珠海已成立由市长姚奕生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学前教育专责小组,从体制机制上理顺学前教育管理。同时,全市建立起学前教育信息通报制度,各区每月上报辖区学前教育学位供需情况,并按要求上报辖区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路 径
多种形式开办公办园
民办园差异化发展
前不久,万科海愉置业有限公司将万科海愉半岛幼儿园无偿移交给香洲区教育局,并由后者开展装修,配备师资,开办成公办性质的海湾幼儿园。
这成为珠海加大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能力的一个剪影。
目前,珠海正通过新建、改(扩)建、收购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今年秋季新增的7所公办幼儿园,其实施路径并不一样:其中香洲区健民幼儿园和高新区港湾幼儿园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幼儿园;斗门区白藤一幼为开发商移交的幼儿园,香洲区文盛幼儿园、斗门区井岸镇西湾村幼儿园、斗门区白蕉镇办冲实验幼儿园和高新区大同幼儿园则为民转公回租方式的公办园。
根据珠海市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以上。因各区情况不一,推进公办园建设工作安排各不相同。香洲区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区公办园总数突破50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超过2万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
保守估计,“公办园占比30%、在园幼儿占比50%”两项目标2022年前能够落地,到时全市也将建立起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机制。
“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各区结合区情都在探索不同的操作路径。”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香洲区提出“新建一批、扩建一批、回租一批、移交一批、补公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斗门区计划充分利用村集体空置资产的方式,高栏港区则探索与国有企业合办公办园的模式。
殊途同归,市、区都在为打赢这场“学前教育战”发力。到2022年,珠海学前教育市场格局将被“重组”,“公办园数量少,占比低”的现状将会改变。这对民办园开办和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一步,民办幼儿园要多朝特色化和普惠性方向发展。”熟悉珠海学前教育的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目前政策动向,公办幼儿园着重解决珠海户籍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非户籍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则通过民办园解决。侧重招户籍儿童的民办园需要走特色发展路子,为这部分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侧重招非户籍儿童的民办园则要走普惠性办园路线,在提升办园品质的同时注重办园控制成本。
扶 持
加大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力度
大幅提高补贴标准
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占比低,意味着绝大多数适龄儿童通过民办园解决学前教育问题。
9月中旬,一则“香洲幼儿园收费公示,‘最贵园’1.1万/月”的消息刷屏网络。尽管“最贵园”1.1万/月仅为珠海容闳国际幼稚园两个特色班的公示收费价格,但今年部分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上调的趋势引起了不少市民关注。
自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起,珠海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民办园入园贵问题。
扶持政策各区大同小异。以香洲区为例,普惠性民办园可享受四重补贴:包括按照每年每班2万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对当年通过规范化、区一级、市一级、省一级评估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一次性奖励等。
基于这些政策实施,珠海普惠性民办园占比逐年提高。2017年10月全市已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有215所,占当时全市幼儿园比例为75%;今年9月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已高达84%。
目前,香洲区174家公办、民办幼儿园中,12家公办幼儿园、127家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在2500元及以下,占比为79.89%。
按照部署,下一步,珠海将加大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力度,力争明年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这就意味着今明年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会被评为普惠性幼儿园,并拿到相应的补贴。
认定范围扩大的同时,补贴额度也将提高。根据珠海市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各区对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补贴标准将提高,省一级普惠性民办园按不低于5万元/班/年,市一级按不低于4万元/班/年、区一级按不低于3万元/班/年、其他规范化民办园按不低于2万元/班/年的标准进行补贴。补贴经费中,七成用于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三成用于补充办园公用经费。
此外,珠海还将在师资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支持力度。如继续发放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稳定普惠性民办园教师队伍;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质量的帮扶力度,通过深化幼儿园一体化办学联盟、委派学前教研员、幼儿园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指导等多种方式提升普惠性民办园保教水平。
珠海市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2018—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稳定在100%以上,满足本市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以上。
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
科学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
到2020年,全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幼儿园,每个镇(不含万山区所辖镇)至少建成2所以上规范化公办镇中心幼儿园;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至少举办1所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
【记者】 冉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