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江门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协办,工信光耀(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华侨出版社支持的“华侨与新中国”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唐闻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中国华人华侨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中国华侨博物馆原馆长黄纪凯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言。与会领导和专家还为“京阅江门”宣传平台揭幕。
△论坛现场。
与会专家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华侨在新中国成立、建设及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及贡献,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世界各地的华侨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唐闻生。
唐闻生指出,华侨与新中国始终心心相连,举办“华侨与新中国”主题论坛,回顾近代以来广大海外侨胞追寻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心路历程,展现广大海外侨胞积极参与、支持新中国建设、改革的贡献,很有意义。
△“京阅江门”宣传服务平台试运行揭幕仪式。
△中国华侨出版社在“京阅江门”平台设立侨心书苑。
此外
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孙女司徒月桂
梁思礼院士女儿梁红
著名雕塑家司徒杰之女司徒蒙等
也参加了此次论坛
他们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家人的爱国故事
↓↓
△左:司徒蒙、中:司徒月桂、右:梁红。
当司徒月桂讲到爷爷司徒美堂的经历时,仿佛画面就发生在昨天,司徒美堂一生心念祖国,致力于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国才有家”,他的一生是爱国和战斗的一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正是梁思礼院士的人生格言,梁思礼院士2013年获得“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当梁红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时,她说就是凭着这份信念和执着,父亲忠于祖国航天事业的初心伴随了他一生。
司徒蒙重点讲述了父辈们(画家司徒乔、雕塑家司徒杰、指挥家司徒汉)为新中国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面对生活的艰辛,不改热血本色,激励一代代青年奋勇向前。
△现场合影留念
活动期间,既有专家的精辟论述,又有侨胞家人的故事分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对新中国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讴歌和弘扬了进取、勤劳、开放、包容、奉献的华侨精神。
一生爱国——司徒美堂
孙中山被他竭力守护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他服务10年
毛泽东下令为他打造藤椅
周恩来特意为其定做大衣……
他是谁?
他就是出生于江门开平赤坎镇的爱国侨领
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
向上滑动阅览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他“打工”10年
出身贫寒的司徒美堂在14岁那年毅然决定,要“出海”谋生。母亲四处奔走求告,好不容易才凑到53块龙洋,为他买了一张下等客舱的船票。
到美国后,他在中国餐馆当过厨师,做过洋人的管家,也在美国军舰上做厨师,后来又到波士顿当小贩。
华人飘零海外,亟需抱团取暖。17岁时,司徒美堂在旧金山加入了华人帮派组织致公堂,从此揭开“洪门大佬”的传奇一生。
△1939年10月11日,全美洲洪门总干部举行成立典礼合影。(最后排右为司徒美堂)
为了改变华侨堂斗的情况,团结广大华侨社团,司徒美堂于1894年在波士顿成立了安良工商会,简称安良堂,仍隶属于致公堂。秉承“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理念,安良堂的势力很快就扩展到全美,为在美华人提供了很多保护和帮助。
为了更好地保护华人的利益,他给安良堂请了一位优秀的法律顾问。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在任安良堂法律顾问的10年内,罗斯福与司徒美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许是促使罗斯福积极推动在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典押大楼为孙中山筹革命经费
1904年,司徒美堂结识孙中山,并被他的革命思想深深打动了。从此,出钱出力,倾其所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同盟会从国内向孙中山致电急需15万美元经费。孙中山手足无措,得司徒美堂雪中送炭,将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的4所致公堂大楼典押出去,筹得巨额革命经费汇回国内。
△捐款收据。
在日本大肆侵略中华大地时,司徒美堂发起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组织和领导广大华侨声援祖国,抗击日本侵略者。
司徒美堂还以身作则,筹集了大量衣物、医药和汽车,通过宋庆龄在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运往各个抗日战场,又认捐10架滑翔机,支援祖国抗战。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大量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祖国。
△纽约侨胞捐赠给八路军的救护车。
△1943年《华侨先锋》报道“美侨领司徒美堂认捐滑翔机十架”。
1942年初,司徒美堂在重庆出席了周恩来为他举办的欢迎会,并发表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演讲。
△皖南事变爆发,司徒美堂旗帜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愤慨,他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义举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司徒美堂在中共驻重庆办事处门前与周恩来等的合影。(左起:司徒柱、董必武、司徒美堂、周恩来、徐汉、邓颖超)
国家领导人为其定做大衣
司徒美堂曾言:“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新的生活已经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老的原因,我的心是年轻的。”
1949年1月20日,毛泽东电邀司徒美堂回国参加新的政协会议。司徒美堂收到邀请后,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回国。
在司徒美堂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时,毛泽东下令为司徒美堂打造了一张藤椅。周恩来关心年龄最大的委员司徒美堂,特意在瑞蚨祥为其定做了貂皮大衣。
△出席政协会议的部分代表合影(前排右四为司徒美堂)。
△出席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司徒美堂。毛主席下令给其打造的藤椅。
1949年10月1日,已是耄耋老者的司徒美堂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开国元勋们并肩而立,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当选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委员后,司徒美堂积极参政,献言献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司徒美堂参与讨论《宪法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草案》等,还在大会上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
△司徒美堂在投票。
爱国也爱乡的司徒美堂还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司徒美堂曾回侨乡调研,为侨乡土改政策提出中肯的建议,保护了华侨、侨眷的利益。
1955年5月,司徒美堂突发脑溢血,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公祭大会当天,周恩来亲自到场主持,哀悼这位一生为国的洪门元老。
△1955年5月司徒美堂逝世后,周恩来总理在公祭大会上为他敬献花圈。(后排右起:董必武、黄炎培、彭真、廖承志、郭沫若)。
火箭专家——梁思礼
梁思礼系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也是戊戌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
近代著名大学问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1941年赴美留学
1949年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向上滑动阅览
1985年,梁思礼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同年,英国剑桥国际讨论中心把他列入了《世界名人录》;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
他领导和参与了我国多型运载火箭,以及战略导弹的研制、试验,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做出重要贡献。曾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梁思礼与杨利伟等航天员合影。
梁思礼有着“爱国救国”的胎记
1924年出生的梁思礼,很受父亲的宠爱。在对自己众多的称呼中,梁思礼最喜欢“老白鼻”,这是父亲梁启超对他的昵称。风趣的父亲将英语Baby(宝贝)一词汉化,“老白鼻”三个字成为梁思礼特有的甜蜜。不幸的是,1929年,梁启超永远地离开了,那一年,“老白鼻”不满5岁。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梁启超生前的话语,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来的路。
△梁启超与子女。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四哥梁思忠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参加抗击日军进犯上海的“一·二八”战斗,后因病早殇;二哥梁思成患重病依然潜心研究我国古建筑;三哥梁思永是著名的考古学家,抱病拼命工作;五姐梁思懿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爱国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六姐梁思宁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新四军;梁思礼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最先感染自己的子女,九子女中七个出国求学或工作,但都相继归国,报效祖国。
△1935年,小学毕业的梁思礼。
回忆中,梁思礼眯起了眼睛:“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
然而,就是这个“老白鼻”,后来成了中国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白手起家”制造我国第一枚导弹
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规划以后,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方面的研制,并从其他单位抽调了梁思礼等30多位专家和143名大学生,白手起家。梁思礼回忆:“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1957年中苏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几种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进行仿制。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方面在“1059”仿制上处处设卡。1960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但是无论多么艰苦,我们也要继续干下去!”仿制工作极其困难,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
△梁思礼院士。
“1960年11月5日‘1059’发射成功,也就是后来被命名的‘东风一号’。它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协作网,直接支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进步。”
开创“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梁思礼还自始至终地参与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梁思礼:“过去,人们往往只把可靠性工作和概率统计、可靠性预测及可靠性评估、抽检等联系起来,我认为,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工作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工程实践问题,由此我提出了‘可靠性工程学’这个问题。”
梁思礼提出质量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实验和统计分析出来的”,“实际上,真正要提高可靠性就要在整个研制过程解决每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极小批量的全面质量理论相关原则。”
1983年,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作用愈加凸显,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起到很大作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了近60年来研制的所有型号中从未达到的高度。
梁思礼的趣味生活
回顾梁思礼的一生,幼年丧父、中年丧子,“名门之后”并非人们看上去那样光鲜体面。近些年,这个当年的“老白鼻”目睹兄姐们一个个离开,渐渐成为家族中的最年长者。可他的乐观豁达没有改变,行动依然敏捷,思维依然清晰,毫无耄耋之象。这一切归功于父亲对他的趣味教育。
父亲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他嘱咐孩子们:“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梁思成思忆说:“父亲从不强迫我们被动接受很多事物、观念,而是经常给我们提出很多问题。通过热烈讨论,启发我们的思维,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让我们自己得出结论,明白道理。”
接受了趣味教育的梁思礼爱好广泛。留学期间梁思礼参加了学校古典式摔跤队,几经征战,他们获得了美国中部大学联赛摔跤冠军;在美国求学时,年轻的梁思礼曾经当过游泳救生员,当年的他横渡颐和园的昆明湖不在话下。耄耋之年的他依然酷爱游泳,并发明了“水母式”泳姿——长时间漂在水面上。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完全失重的状态让他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
工作上退居二线后,梁思礼迷上了网上象棋室。家人怕他面对计算机久坐,有害健康,经常提醒。梁思礼嘴上念叨着“不下了,不下了”,却仍然下了一盘又一盘。
此外,他对篮球也很痴迷,现在只要有NBA的球赛,他总要挤出时间收看。他是姚明的铁杆粉丝,对乔丹、奥尼尔等球星的名字如数家珍。
继承了父亲的心态,让梁思礼穿越逆境,乐观生活,获取成功。他也以同样的心态和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
这位不平凡的老人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他曾坦言,真善美需要坚持,有时候还要吃些苦头。“吃苦头就吃吧!”梁思礼爽朗地笑着说,自己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一门三杰——司徒兄弟
江门直面南海,遥望港澳,毗邻东南亚
是屈指可数的著名侨乡
处于西方文化东渐、东方文化西进的交汇地区
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
从而造就了独特的开平侨乡文化
而在这片土地上
司徒兄弟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令人惊叹
△开平碉楼。李惠文摄
向上滑动阅览
开平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享誉中华。例如堪称中国唯一、世界独有的开平碉楼,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绚丽桂冠。这方水土的文化孕育出璀若群星的人物,他们既具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得益于西方文明新风的深远影响。司徒家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司徒乔(1902—1958)是20世纪杰出的画家。他在绘画探索初期即受到鲁迅先生的喜爱和指引,以毕生的勤奋和人道主义精神,用画笔投身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浪潮中,他的作品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苦难,具有深切的、不可多得的时代精神。其最重要的油画代表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已为公众所熟知。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激越的情感是艺术家良知使然;其正义的信念通过题材的选择,确立了他为生民立命的追求。他学贯中西,功深百练。大约40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先生所作的《五个警察一个零》时,便深深为作品中所传递所迸发的强烈的悲愤与怜悯所震撼。寥寥数笔,炭精条的速度,构成黑白强烈的节律。那一个“零”代表着基本人权的毁灭,警察暴力与妇女柔弱的鲜明对比,是艺术家娴熟而深刻地把握艺术语言的自然流露。他创作于1942年的《国殇图稿》跌宕交错,风云变幻。我们犹听:“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深深的忧患意识形成司徒乔艺术的主结构。
司徒杰 (1920-2005)中央美术学院雕刻系老教授。青少年期受哥哥画家司徒乔的影响和指导,决定学习雕塑。1937年考入北平艺专雕塑系师从王临乙先生,1939年赴新加坡向德籍雕刻家杜迪希KarlDudige 学雕塑。1941年在仰光拜教授曾竹韶先生为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1948年起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后中央美术学院),直至退休。司徒杰历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员,加拿大安大略省美术学院特聘驻院艺术家。多次应邀赴美国费城大学、康乃尔(Cornell)大学等讲学。受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持司徒杰雕塑教学工作室,中央美院主持第一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教学期间对中国古典和民间雕塑做过深入研究,搜集大量资料,对中国传统雕塑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白求恩纪念像》,分别建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白求恩广场,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广场和白求恩墓地,获首届全国城雕优秀奖。
司徒汉 (1923-2004)音乐指挥家,中国合唱事业的开拓者及奠基人之一,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及社会活动家,广东开平人。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央乐团苏联专家合唱指挥班。后历任上海合唱团团长、指挥,上海乐团团长、指挥、名誉团长,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曾担任清唱剧《矿山烈火》和《幸福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指挥。
来源:江门日报、央视新闻、金羊网、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等
责任编辑: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