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深度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教授在深圳6年潜心做科研自称“创业”

大湾区创投前线
+ 订阅

2019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校友秋茗会于10月12日在深圳南山举行,该校的教授、校友展开思想交流。如何结合香港研发实力和深圳产业基础融合发展,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焦点话题,也成为这场秋茗会上的重点主题。

在秋茗会的致辞嘉宾中,香港科技大学生命学部讲座教授王文雄教授算是来深圳做科研较早的专家代表。

王文雄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实验室负责人,这间实验室是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圳设置的专门实验室。研究团队致力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毒理学的基础研究,探索海洋重金属污染、微量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等生态环境的新动态特征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

王文雄教授以“海洋生态系统重金属的食物链传递和生物可利用性”项目,曾经获教育部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首位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香港学者。2013年1月至今,王教授一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实验室主任。

据王教授介绍,其在2013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草创期的科研试验室只在一间小茶水间,设备简单,此后不断壮大,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实验室。

“这些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工作,更像是创业。”王文雄称,正是自己从香港来到深圳工作,才对海洋环境的研究从深圳辐射到中国近海、从小河口到大河口、从理论走向实践,才得以把中国近海研究覆盖起来。王文雄教授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研究尤其深入,已持续做了8年,一年两次数据采集,累积了大量非常重要的数据。

据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学院李世玮介绍,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深圳、佛山都有布局,其中广州有一个校区,而深圳有三个地方,分别在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含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发公司)、福田保税区深圳基地。经过三年多的筹备,2019年5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教授主导、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成立,这是首家深港共建基础研究机构。

“深圳乃至大湾区产业,发展很快势头猛,但高校的学术氛围和研发资源还需要时间积累,这方面与香港的高校资源互补性很强。”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孙庆平教授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认为,感觉现在大湾区尤其是深圳一方面经济和产业实力雄厚,国家高度重视,但另一方面其基础科研、应用研发远远难以满足目前的产业需求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出现明显“断层”现象。目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基础和应用研究,比如深圳将会建立可支撑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综合科学中心,但感觉具体实施尚需顶层设计,需要新政策、新机制等,以保证高效率建设和不折腾。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孙庆平。 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 摄

“大家都看好大湾区发展的大好机遇,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会全力以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的最大挑战仍然是缺乏科研和研发人才,事情要做好一定要靠训练有素的人,今后要继续做大做强。”孙庆平称。

关于未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孙庆平介绍,一是激励香港本部的精英教授借助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来深圳发展和建立团队,做好成果转化和资源连接;第二是大力培养年轻科研和研发人才,例如博士后人才,帮助其扎根深圳,与企业做好接轨和融合,“服内地的水土”;第三是大力培养创业人才,做好创孵工作。“不是港科大的校友我们也会培养”。

【记者】李荣华

编辑 胡佩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