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有故事 | 为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科技金融中心
+ 订阅

本期黄埔有故事,我们邀请到了两家获得质量奖的企业主管以及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质量故事。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好字当头,质量第一。

余洪斌

中科惠元(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

广东省质量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广东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曾先后获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广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检集团科技创新二等奖和三等奖

梁建科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馈质量管理部总监兼天馈交付中心总监

申剑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副总监、企管部部长

中科惠元(广州)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1月15日,注册地位于广州科学城。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量技术咨询服务;电子设备回收技术咨询服务;科技成果鉴定服务;科技项目评估服务;科技项目招标服务;科技项目代理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医疗技术推广服务;无人机系统技术服务;机器人系统技术服务;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技术服务;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服务;环保技术推广服务;信息电子技术服务;文史典籍保护技术开发;图书数据处理技术开发;机械技术推广服务;节能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生物技术推广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通信信号技术推广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房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信号系统设备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务;专业网络平台的构建和运营。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移动通信设备专业厂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线优化、传输与接入的整体解决方案。集团于200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拥有无线优化、无线接入、天线及子系统、无线传输四大产品线,在各产品领域均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拥有众多自主的知识产权。京信通信在广州科学城设有总部研发基地,在中国南京、美国弗吉尼亚、加利福尼亚分别设有研究所。已形成直放站、天馈及基站子系统、数字微京信通信波三大产品系列,并在各产品领域均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拥有众多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建有全球生产基地,拥有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通信设备制造厂房。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中药现代化大型企业,拥有科研创新、生产销售和药材基地建设体系为一体的全程价值产业链,隶属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全国制药行业100强,全国最大的糖尿病中成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2万平方米,总资产7.5亿,拥有在职员工1200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药学专业人员占30%。

质量在于行动,而不在于口号

余洪斌是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自1995年7月始,长期从事质量管理、质量认证审核(审查)、咨询与培训、低碳发展、质量评价、节能环保和绿色生态等领域科研及政策法规研究工作,历年来多次作为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专家组组长参加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

身为四川人,他浑身充满着幽默的劲头。他拿自己的身材打趣,说做质量的人都很瘦,主要是因为生活中的吃穿用度都会让他忧虑背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余洪斌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质量不在口号里,而是在我们的行动中”。而这,恰恰是举办质量奖的意义——引导企业理解质量,帮助企业提炼质量管理经验。

高质量发展,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余洪斌的职业生涯中,他见证了太多企业的兴衰,而这一切的背后,都关乎质量二字。因为只有高质量才能让消费者买单,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曾经一家在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连续三年申报政府质量奖都没有成功。余洪斌指出,出现这样的案例都是因为走入了质量奖的误区。企业将质量奖当做政府项目来做,组建团队写一堆申报材料,结果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质量奖并非关注哪家企业口号喊得响,材料写得厚,而是看重哪家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要求严格完善。即是企业上下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成功的经验和是否真正在企业落地发展,才是质量奖追求的结果。

采访中,余洪斌提到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华为公司什么都不会留下,就剩下管理。”这正是余洪斌所推崇的企业经营理念,他常常在讲课中以华为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为例子,号召企业管理者向华为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出特色有效的管理方法。

今年,余洪斌创立中科惠元(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在黄埔区领导的邀请与支持下,将公司落地在黄埔。中科惠元积极传播质量理念,总结中国特色的质量方法,为黄埔区的企业进行指导与服务。

作为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专家,余洪斌也对黄埔区的企业寄予厚望。黄埔区内优秀的企业数不胜数,他希望这些企业参与到质量奖的角逐中,狠抓质量提升,将黄埔打造为质量强区。

质量奖是一条清晰的道路,也是所有企业最终要走上的一条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没有终点,而质量奖是最好的起点。

质量人生,成就美好

1997年,京信通信成立。而后经过五年的培育,京信通信的产品第一次走出国门,打开了海外市场。然而不久,京信通信就收到反馈,其中部分产品无法进行装配。问题产品退回来后,公司马上安排测试员进行测试,却显示产品性能没有任何问题,难道是客户误反馈吗?

客户既然反馈就说明产品一定存在问题,于是检测人员反复进行排查,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产品插孔上贴有in和out的标识,对应着两条不同的插头,然而这批问题产品就是因为标识贴反了,导致插头插孔无法对应。

产品第一次走向海外就遇到质量问题,这引起了京信通信的高度重视。于是,公司将这些产品贴上不合格标签,写上不合格的原因,让技术人员抬着它们,在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办公室“游行”一遍。让当事人亲口讲述质量故事,剖析质量问题,树立质量意识。将坏事变成好事,在公司上下起到警示的作用,预防这类问题再次发生。

找到了质量问题,接下来就是研究解决方案。京信通信开始在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但还是有漏网之鱼,最后在多次跟研发团队讨论后,决定直接铸造带有标识的模具,这样就避免了二次加工带来的问题。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改进,京信通信的产品质量才得以一步步提升。

质量工作虽然成效卓著,但背后着实埋藏着许多辛酸。梁建科说,既然选择了质量行业,你就要喜欢上它,要有方法、有策略、有思路,并持之以恒。

但也有人会调侃,质量部门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质量人在公司内部的举措不被理解,而面对客户则会被指出产品的各种问题。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在承受这些压力的同时,对于质量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公司内部的员工心悦诚服,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

在公司内部,张贴着许多质量标语,其中大多都出自京信通信的一线员工的亲身经历。只有把日常在质量工作中的心得,反复体会,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企业特色的质量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人绝对不仅仅是质量部的工作人员,好的企业需要每个员工从质量出发,为质量努力。而对于质量人来说,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就是他们的追求。美好生活,质量相伴,感谢质量人的奋斗,让我们能够享受精彩的生活。

质量造就卓越

如果从最初算起,白云山中一药业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有信史可查的。作为老牌药品企业,中一药业恪守着药品行业的规定与标准,在生产作业中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因为其中但凡出现一点问题,轻则该批次产品报废,重则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后患无穷。

申剑表示,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受到市场的青睐,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来自于高质量的产品。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中一药业死守生产制造的四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岗位自检,全公司有五千多份岗位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为的就是严格规定生产流程。第二道防线来自岗位之间的互检,在流水线式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第三道防线是每个生产班组专门安排的质量检验员,严格筛查产品的各项指标。最终的防线是药品出厂前进行的全流程的批生产记录的审核,对操作人员、时间、工序、操作间、含量、质量、质量标识一一进行审查,最后由质量授权人签批产品出厂放行条。至此,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

在公司里,质量部门的权利是最大的,因为他们要从源头开始一层一层把控质量。比如几十吨重的黄芪,千里迢迢从内蒙运到广州,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导致运输过程中原料水分含量出现偏差,被质量部门拒之门外,这种事情每年都会发生。

质量监管虽然严格,但并非无情。中一药业会为运输方提供晾晒场地,等到晾晒过后,水分含量达标了,这批原料才能运进仓库。质量正是在这样的细节把控中,一点点被打磨出来的。

前不久,白云山中一药业在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中,勇夺银奖。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作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国际交流、竞赛盛会,以其在质量管理领域规模大、涉及面广、凝聚力强的特点,被誉为“质量奥林匹克”。

在此之前,中一药业通过了层层选拔,从广药集团内部评选,到广州市质量协会认可,再由广东省质量协会推荐到中国质量协会,最后通过中国质量协会的评选,才能参加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

申剑认为,质量是一种卓越的能力。只有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才能让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落地。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十分严苛,每位工人必须参加专业培训,拿到80分以上才能上岗工作。并且在批生产记录上,要保证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述规范。同时,中一药业会通过企业文化、工会关怀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员工因工作压力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工作与生活。

目前,中一药业正在申请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简称TGA)认证,由于澳大利亚对药物的生产和进口实施严格的管理,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药品管理严格、市场准入难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因此TGA认证是澳洲政府的GMP认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衷心地希望这份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最终收获成果,让白云山中一药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图书推荐

本书从价值、要素、体系三个方面, 深度解析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法则。上篇“价值管理”,围绕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这三个层面,剖析企业管理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如何全力地创造价值;如何科学地评价价值;如何合理地分配价值。中篇“要素管理”,阐释与价值创造最密切的三个要素“组织、干部、人才”,以及华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化”。作者结合华为的管理实践,深度分析“组织、干部、人才、文化”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们背后的相互支撑作用。下篇“体系管理”,重点介绍HRBP(业务伙伴)、HRCOE(领域专家)、HRSSC(人事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三支柱如何在华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华为不可复制,但可以学习。”

——黄埔阅读引领者:余洪斌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这时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本关于忠诚、责任、创新以及执行的书,希望大家多读几次这本书,让我们成为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黄埔阅读引领者:梁建科

《问道改革》是亲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打造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家——宋志平的访谈集。收录33篇访谈实录。在本书中,宋志平与几十位媒体人、专家学者纵论改革,在真诚的对话沟通和精彩的思想碰撞中,全面呈现了一位国有企业家在40年改革进程中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思考。

“我觉得书中对高质量发展的提法非常好,并且很符合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

——黄埔阅读引领者:申剑

本期故事就讲到这儿

但黄埔故事仍在继续……

我们下次再会!

视频及文本版权归黄埔区图书馆所有

内容转载自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