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只要说起跟心脏有关的疾病,人们都会第一时间说:“找省医心研所”。
2019-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完成呼吸等8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个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一批名单出炉,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选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
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接受广州日报专访。他指出,心血管病研究,是省医当年崛起的基石,是省医至今的亮闪闪品牌,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是荣誉更是重任,省医人、省心研所人将不囿成果,志在超越,鼓足干劲建设好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
余学清
▲2018年,实施全球首例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硕果累累:
这么多“首例”“首创”受益患者从“1”扩至“数以万计”
要说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威水史”,几乎是数之难尽。
从最近说起,除了“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这一重磅好消息,国内外医学界还特别关注的是,几乎与之同时,广东省心研所再次获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这不仅是连续40年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更是目前WHO在西太区和中国唯一保留的心血管病合作中心。
回溯到最初,省心研所就在心血管病防治领域令世界惊艳——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省医潜心于社区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控制与干预,减少或预防人群心脏病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最顶尖最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一研究还在继续,3万多病人获得持续随访”,省医院长余学清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宝库,为临床研究与医学转化应用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医学其实是最植根于需要的科学,在省心研所下述包括且不限于的众多“首例”“首创”等成果里,受益患者从“1”扩至“数以万计”:
1、成功进行我国第一例深低温心内直视手术(非体外循环)。
2、国内率先开展“法洛四联症矫治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小儿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3、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穿刺气囊导管心脏瓣膜成形术”。
4、国内率先开展β阻滞剂普萘洛尔活性代谢物的药动学及个体差异关系研究。
5、建立南中国最大的心血管流行病调查基地。
6、国内首创自主研发心室辅助装置成功应用于临床。
7、国内率先开展心电生理射频消融术。
8、完成广东省首例心脏移植术,广东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
9、为体重仅为640克的早产患儿施行心脏手术,为国内至今报道体重最轻的心脏手术患者。
10、完成亚洲第二例、我国首例产时带脐胎儿心脏外科手术。完成我国首例胎儿先心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
11、建成我国首家心血管医学3D打印医研企联合实验室,全球首次利用虚拟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12、完成世界首例3D胸腔镜辅助下介入治疗二尖瓣瓣周漏;世界首例一站式经股动脉路径TAVR+TEVAR微创手术。
13、完成国内首例主动脉瓣下狭窄(左室隔膜)合并两种以上畸形的“一站式”介入治疗。
14、完成世界首例经股动脉TAVR+TEVAR一站式手术。
15、自主研发全球首款生物可降解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
16、广东省卫健委委托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组建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
17、广东省人民医院领衔建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华南中心。
18、牵头国内首个“冠心病患者终身管理项目”—南方冠心病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是首批获得“冠心病健康管理示范项目中心”称号的13家单位之一。
19、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通过“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单位”。
……
▲2015年亚洲第二例、全国首例胎儿产时带脐心脏手术。
治病救人:
67%患者是区域内转诊的危急重症
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创新的医疗器械、最顶尖的医学团队,都是为了提供最好的诊疗服务给患者,在这一点上,省心研所用一个个数字,践行着治病救人的初心。
67%:每年省心研所的患者统计里,高达67%的患者是来自区域内转诊的危、急、重心血管病、心脏病患者;
5万:每年心研所的门诊总量都在约5万人次,2016-2018年年门诊量分别是580160人次、545671人次及487352人次;
7000例/年:“心术”难,三四级“心术”更难,而省心研所心外科四级以上手术占比例大于30%,近三年每年三级手术及四级手术例数大于5500例,2018年达7006例,各亚专科手术量每年手术量大于100例。
40例/年:在省心研所,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心脏移植外科”,自1998年以来共完成133例心脏移植,从2016年开始迅速发展,到2018年每年完成40例心脏移植的规模,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心脏移植例数第三,2019年发展更加迅速,到7月底已经完成了37例心脏移植。
0.3%:无数人关心的“死亡率”,在省心研所,每年介入手术量过万台,近3年每年死亡率低于0.5%,2018年仅为0.30%;
心外科三级手术术后死亡率低于2.0%,2018年仅为1.4%;四级手术术后死亡率,2018年仅为1.6%;
心脏移植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手术难度系数位居全国前茅。
▲2019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大会亚太分会手术团队合影。
专科强劲:
那些很难背全的亚专科,保障了“心病”有得医
正如难度极高的心脏移植都有一个专门的“心脏移植外科”,在省心研所,不要说患者一进门,被一整面墙的专科、亚专科迷昏了头,就连省医院长余学清也坦言,要说全省医的心血管病亚专科,他也得看纸本目录!而这正是几乎任何“心病”在省医都有得医的强大保障。
心内科、心外科、省儿童心脏病中心、省心脏影像诊疗中心、心血管辅助诊断科……看病,对号入座最妥当!
心内科10个亚专科: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大血管疾病、成人先心病、成人瓣膜病、心力衰竭、肺血管疾病、心脏重症、心脏康复。这并不是全部,心内科还有7个功能区域: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区、心脏康复病区、心脏B超室、心功能室、心电生理室。
更精准的看病建议是,您听安排,在各亚专科门诊看病,可获得更专业系统的治疗与随访跟进:高血压门诊、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门诊、冠心病专科门诊、疑难冠心病介入治疗门诊、心房颤动门诊、射频、起搏器随访门诊、血管疾病门诊、心衰门诊、心脏康复门诊、心血管睡眠呼吸暂停专科门诊、心脏抗凝精准用药门诊等。
心外科7个亚专科:心脏瓣膜外科、微创心脏外科、大血管外科、冠心病外科、成人先心病外科、心脏辅助移植外科、小儿心脏外科。
广东省儿童心脏中心4个亚专科:心儿科、小儿心脏外科、胎儿心脏诊疗科、儿科心脏危重症科,承担华南儿童结构性心脏畸形、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治。
对话“掌门人”
入选名单,
最大“底气”来自心研所成果丰硕
广州日报:作为“掌门人”,您觉得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底气”来自哪里?
余学清院长:最主要的底气来自拥有悠久历史与厚实沉淀的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建所至今,心研所众多专家与团队在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患病者众的冠心病领域不用说了,近三年冠脉介入例数大于8000例/年,复杂PCI占比超过一半,三支病变、单次介入治疗置入支架个数>3个、双支架技术处理分叉病变、总支架长度超过60mm、慢性闭塞病变等等,在这里治疗都不成问题。省医心研所是全国牵头做复杂冠心病防治网络建设、优化治疗策略研究的,也是冠心病防治、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等关键技术临床规范的制定者,更别提病例数据库管理、冠脉介入器械研发、发病机制遗传学等全流程研究。
先心病研治,已经覆盖从胎儿、新生儿、儿童、成人的全患者人群,前任院长庄建教授近年研究的3D打印心脏应用,极大提高了心脏手术的成功率;2015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胎儿产时心脏外科手术,201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胎儿心脏畸形介入手术,目前已完成7例经皮胎儿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5例患儿生后获得双心室矫治。
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也积累了大量病例、丰富治疗经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与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最新的消息是,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干细胞技术,促进心肌坏死的恢复,跟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达成合作,心脏干细胞与心肌坏死、其它损伤修复的相关研究马上开展。
“有了人,事情就好办了!”
广州日报:入选名单后,省医将如何建设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
余学清院长:省医非常荣幸进入了共建名单,国家卫健委与广东省政府共建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是对省医过去的肯定与认可,更是对省医将来的支持与信任。在这样的大好前提下,省医将更强有力组织优质医疗资源,在中心建设工作中起到引领、带领、促进作用。
首先,省医将竭尽全力建设好高水平医疗中心平台,尤其着重于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临床与转化研究、教研培训中心等向方面高水平迈进;
其次,我们觉得人才是第一位的,有了人,事情就好办了。省医将给予心研所更大力人才支持,比如引进优秀、杰出的青年人才,延聘资深专家入院顾问,人才引进的范围甚至包括国际,如准备引进哈佛大学医学院Gus教授做心外科顾问等。
区域中心无疑更强调协作体系建设,因此医疗会诊、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等也是重点。协作正是省医强项,发展基础扎实,比如在新生儿重症心脏病方面,心内科、心外科、病理科、影像科、妇产科的多学科MDT团队合作无间,经验与体会值得推广。此外,走在全省前列的远程医疗体系,让省医将先进、适用技术与兄弟单位、地市或县人民医院共享之路更畅顺。
不囿成果,志在超越
广州日报:对于建设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最终达到中心标准,您与省医信心如何?
余学清院长:一句话,省医有充足的信心与干劲,不囿成果,勇于创新,志在超越,建设好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温和
审核:蓝溪
统筹:郝黎
粤医宣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