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70年间,电白体育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变,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电白体育无论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还是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解放前,电白境内没有正规的公共体育场地,没有专门体育机构,更没有体育经费。县政府在城东门头圣殿坡不规则的旷地上设两简陋篮球架和一张排球网、一个足球门以应付赛事,如有田径比赛,则临时画线规划场地。全县有4所初级中学,只有1所有1个普通篮球场。当时的群众体育也只是以武术、舞狮、跳绳等简易活动为主。
解放后,电白开始重视体育发展,体育事业纳入人民政府工作序列,经费由国民经济支出中按一定比例拨给。
1958年,县委县府组织水东干部群众围筑起水东海堤后,又动员电白师范、电白一中两校师生和群众,到郊外挑运黄泥土1万多土方,平整堤内旷地,建成1.2万平方米,有6条400米跑道,有跳高、跳远沙池,有投掷场地和司令台等设施的大型运动场1个。60年代至1990年,全县田径比赛或万人以上群众集会,大都在此举行。
旧一中运动场
1962年,县总工会于县文化宫内建设有5级看台的水泥灯光篮球场1个。1971年扩建成有12级看台、能容纳3500观众的混凝土结构灯光球场。1965年,县体委建成50×25米的初级游泳池2个:1980年建成20×9米室内简便游泳池1个;1983年建成31×20米旱溜冰场1个。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健身运动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电白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电白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大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改造和完善全区乡镇体育设施。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运动场地1244个,用地总面积达363.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4平方米。全区建成乡镇农民健身广场20个,建成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6个,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100%,各地全民健身活动争相斗艳,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观珠镇晨光大塘劈村村民在村广场健身
↓↓↓
由于体育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爱好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全民健身”逐渐成为新的社会流行语,“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成为电白老百姓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电白体育馆
在今年8月18日进行功能设施测试的区体育公园,记者采访到居民刘东日,他说:“体育公园基础建设搞得好,有时间可以跟家人、朋友出来游泳、打篮球、踢足球、散散步,还可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下身体,感觉非常好。”
在注重完善体育设施的同时,电白区还依托滨海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品牌体育赛事。如成功举办2018“观山越海”中国茂名·电白100国际越野挑战赛;电白2018磨房200公里骑行活动;南粤古驿道·2018茂名电白罗坑生态徒步大赛;“徒步中德大道、迎建市60华诞”第五届全民健身徒步节等,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电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框架体系,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体育产业发展还带动了旅游、建筑、通讯、新闻出版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电白体育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体育产业也为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2018年茂名青少年锦标赛,电白区游泳、羽毛球、女子足球等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电白区运动员周俊鹏获摔跤74~80公斤级第三名,黄岳财获59公斤级第三名,叶智源获田径400栏第四名;2019年茂名市青少年锦标赛,游泳、网球分别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第二名,田径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向省体工队、省体校输送各类体育人才8人,入选国家队2人,成绩斐然。
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赖广昭
图 / 周启昌、冯广利、杨腾飞、李娜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
值班文字编辑:杨伟盛
----------------------------------
《今日电白》编辑部
编辑:晨希
版式:何伟
总监: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