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70年前。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功臣号”坦克带领编队以整齐的队形,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时任“功臣号”所在战车师政委的,是生于梅州大埔的开国将军杨永松。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他,17岁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南征北战,书写了传奇的战斗人生。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将领之一。
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杨永松,是目前广东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军。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他也给广东人民带来节日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希望家乡越来越富裕。”
出身贫困家庭 12岁正式投身革命
“我的故乡在大埔县百侯镇,那是一个集市比较繁华的大镇。”回忆起故乡,杨永松如此说道。1918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一家人靠父亲贩卖咸鱼咸菜为生。
当时,为了生存,不少当地人下南洋去海外谋生。因为生活所迫,杨永松的大哥和二哥也跟着几个叔叔去了新加坡。
“当地的人们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这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正路。”杨永松说,自己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因病离世,家中生活更加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窘况下,母亲还是坚持送自己去镇上的小学读书。
1928年,年仅10岁的杨永松受到革命启蒙。当时,梅州大埔的中共党组织在乡村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工会、农会等组织纷纷成立。杨永松的二哥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后,也返回家乡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杨永松受家兄影响及环境熏陶,在学校加入了童子团。“因为年纪小,只是参加大会和示威游行,这是我投身革命的启蒙阶段。”
1930年4月底,杨永松在二哥的安排下去闽西,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留在县委机关打杂,正式开始了革命工作。
病中拼命追队 长征路上九死一生
在参加革命期间,杨永松没少因身体吃苦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部队东进闽西的路上,杨永松反复发高烧,“那时病了几天已是骨瘦如柴,行动都困难了。”他说,由于缺医少药,部队要转移,自己只能被留后方医院休养。
“后来由于战事紧张,所有人员需转移到一个叫‘九堡’的医院。”杨永松说,自己和几个战友赶到医院后,没想到那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为了追赶部队,他们不顾伤病坚持赶路,终于在第5天赶上了部队。
到部队的第二天,杨永松收到通知部队傍晚就要出发,当时杨永松没有意识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就这样开始了。
杨永松说,翻越雪山时,由于天气原因,困难重重,不少战士因为看不清路掉进雪坑。“由于一直是急行军,饮食也差,当时剩余的人数不足出发时的三分之一。”
“一路攻坚克难,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回忆起这段往事,杨永松说,从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的第六天,自己的双腿因长时间泡在雨水里,双腿肿胀,无法起身。
杨永松把在湖南买的一双没有补底的新袜子穿上,把自制毡鞋也穿上,心想着:“如果横竖走不动,我总是要死的,留着它们也没用。”两三个小时过去,他的脚能感觉到暖和了,逐渐走得快些,发现腿也开始消肿,“又走了一阵,两腿几乎完全恢复正常。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死神终于走开了!”
南征北战 担任第一支装甲部队的首任政委
杨永松还有诸多战斗经历。抗战时期,杨永松跟随部队转战陕北参加直罗镇战役,挺进山西,首战平型关;解放战争,他战山东、克东北,成为第一支装甲部队的首任政委。
“卢沟桥事变爆发,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都纷纷要求对日抗战。”1937年8月23日,杨永松所在部队作为先头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在杨永松的回忆录中,记录了他参加这一战役的经历。“因抗战初期日本兵训练有素,个人单兵作战能力很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他说,后来打扫战场,自己所在部队死伤近半,“有一个连队只剩下一个副指导员和一个战士,许多战友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当时,在部队中间有个笑话,活着干,死了算。还有一句,也是半开玩笑说的,把脑袋吊到裤腰带上,随时准备丢了。”杨永松说,干革命,就是要有牺牲的准备。
101岁高龄 勉励后人不忘艰苦奋斗
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宣言响彻在天安门城楼时,已调任四野战车师政委的杨永松,随战车师组成的坦克编队,以整齐的队形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将领之一。杨永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杨永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工程兵任副政委。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任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勋章荣誉章。
在回忆录中,他讲述起那些充满着鲜血和牺牲的“硝烟往事”,十分感怀:“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没有看到全国的解放,他们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征途上,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平。”
截至目前,在世开国将帅仅剩11人,杨永松是其中之一。光阴荏苒,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建设浴血奋战、付出辛劳的杨永松今年已101岁高龄。
他年事虽高,精神依然矍铄,思维依然敏捷,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杨永松说:“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但千万不能松动,还需要提倡艰苦奋斗。”
【记者】曹嫒嫒 实习生 黄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