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与3D打印、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相遇,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9月2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中医药创新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来自中医药学、肿瘤学、骨伤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深圳,共同探讨中医药学、精准医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产学研的融合发展,以及现代医学与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等课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上海交通大学王金武教授、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郭珈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及学者300余人出席了大会。
与非遗传人筹建国家级标准“中医骨内科”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之一,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从构建“中医骨内科”、3D打印门诊、平乐骨伤专科联盟为切入,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在骨科领域的运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石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施杞,开创性地提出构建“中医骨内科学”,即以外伤内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变(慢性筋骨病)为研究重点,以非手术治疗为手段,以“大中医”为底蕴的多学科结合。
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保护单位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将以现有的筋伤科、康复科和治未病科为基础,与施杞教授团队共同筹建国家级标准“中医骨内科”。通过建立“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围绕慢性筋骨病,使“中医骨内科”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逐步发展到到精准医学。
以颈椎病为例,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作为覆盖最多年龄层面的慢性筋骨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
颈椎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防治?针对不同分型,哪种治疗手段更有效……针对这些问题,平乐骨伤科医院将通过全面收集颈椎病的诊疗信息,对该病的中西医分型进行严格的区分,并通过系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制定中医药规范化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形成适合推广应用的临床路径与指南。最终实现让患者治疗上少走弯路、少花费。
3D打印门诊将服务深圳市民
记者从会上了解,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已与上海交通大学3D打印联合实验室签约,将在近期开设3D打印门诊。
3D打印门诊看什么?平乐医院专家介绍,在3D打印门诊建设初期,将主要为需要康复矫形治疗的患者提供3D定制式矫形器。例如,骨关节炎,因外伤、手术引起的需要固定支具的患者,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中期脊柱侧弯,扁平足、高弓足、足外翻等。
什么是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
上海交通大学王金武教授介绍,矫形器是指准培育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总成,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疾病。
传统矫形器的制作一般先使用石膏制作磨具,再根据不同材料使用低温加热、压制等加工手段获得成品,存在制作周期长、精准度不高等问题。
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具继承了传统矫形器制作理念,结合计算机诊断、生物力学、3D打印技术,对矫形效果进行数字化精确控制。
相较于传统矫形器,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具备“因人而异”的优点,让精准医学真正受益于患者,有效减轻患者佩戴支具的不适感,同时提升矫治效果。
平乐骨伤专科联盟成立
9月28日,恰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建院33周年,回顾建院伊始,正值深圳特区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平乐医院已故老院长郭春园将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种子”从中原带到了深圳。
33年来,平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如今枝繁叶茂。为了让这颗正骨的种子,在更多需要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让平乐医术得以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群众受益,平乐医院建立了平乐骨伤专科联盟,并在此次大会上举行了授牌仪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的保护单位,平乐医院挑起了传承发扬和联盟发展的重任,将通过一项项落到实处的帮扶建设项目,共同提升联盟成员在骨伤专科领域医教研整体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
【记者】向雨航
【通讯员】深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