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颂中华”,粤港澳演奏家同台奏响大湾区美好未来

南方+ 记者

9月27日晚,广州中山纪念堂名家荟萃,国乐飞扬。

“国乐颂中华——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戴玉强、吴彤等内地著名艺术家,内地顶尖乐团、民乐世家、国乐新秀和港澳著名演奏家齐聚一堂,奏响广东音乐名作,创新传承岭南文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音乐会开场前一个小时,广州中山纪念堂里就聚满了观众。南方+记者发现,不少观众是从广东其他地市专门赶来,还有来自香港、澳门的观众,齐聚一堂共享国乐盛宴。

锣鼓响起,数架马头琴一字排开,与广东民族乐团激昂合奏……一首大气磅礴的“民乐版”《黄河》拉开了当晚音乐会的序幕,也让观众重新领略广东音乐家冼星海这首代表作流传百年的魅力。

中国民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省份命名的音乐流派“广东音乐”则是民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次音乐会以民乐演奏为主题,从广东音乐和岭南特色出发歌颂新中国,选取了17首脍炙人口的民乐经典,包括传统曲目《赛龙夺锦》《百鸟朝凤》等、民歌佳作《挂红灯》等、爱国曲目《爱我中华》等,还包括创新融合的改编作品。”本场音乐会总导演林维桦说。

从清朝流传至今的粤音曲谱《彩云追月》,严老烈改编创作的《旱天雷》,何柳堂创作的《赛龙夺锦》,吕文成的代表作《步步高》……这些历代广东音乐界历代名家名作在音乐会上全新演绎,声声粤韵致敬经典,彰显文化自信。

不仅有广东音乐名作,音乐会还精选了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民乐经典:如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百鸟朝凤》、陕北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让观众在这场美妙的“国乐之旅”中畅游祖国壮丽河山。压轴登场的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深情演绎了两首歌曲《新的天地》和《我爱你,中国》,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以民乐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歌颂新中国光辉历史、歌颂广东美好生活、歌颂时代奋进,这是本场音乐会的立意。”林维桦表示,这台由粤港澳三地艺术家和影视工作者倾力打造的音乐会,承载着乐满中华的美好祈愿。

当晚音乐会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环节——来自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民乐演奏家共同演绎的《弯弯的月亮》《东方之珠》《七子之歌》三首经典曲目,引发热烈反响。

“这三首曲目分别是广东、香港、澳门的流行乐代表作,融合改编粤、港、澳三地的流行金曲,由三地演奏家联合呈现,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特色,给这场音乐会赋予时代精神。”林维桦说。

“很荣幸在这个历史时刻能参加这样的一个国乐盛会。”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杨伟杰告诉记者,他是1979年出生,今年40岁,与祖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

“我刚刚演奏完的曲目就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曲目,将三首作品串联在一起,重新编配变成民乐作品,很有意义。”杨伟杰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发展,香港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好,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投入了1亿元的资金资助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虽然我住在香港,但是我是半个广州人,因为我的太太是广州人。我们是直接受惠于这个资助,这两年已经去了大湾区的几个城市进行多场巡回演出,跨界演绎广东音乐。”

杨伟杰希望,未来随着发展硬件设施,文化艺术者可以乘着人文湾区发展的翅膀,“以大湾区为基地,面向全国,将岭南文化和国乐艺术发扬光大。”

而澳门二胡演奏家巫少雄也表示,此番作为澳门艺术家的代表与来自香港、广东的演奏家首次合作组成一个新组合,十分荣幸。谈及目前国乐在澳门的发展,巫少雄坦言,澳门在回归前,国乐传承方面比较弱,人才不多。“但近几年很多人学国乐,对国乐很感兴趣。学校和文化局都办了很多国乐文化班。”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巫少雄也充满信心。作为澳门居民,我们对祖国的感情、向心力很强,对祖国东西很感兴趣,而且非常关注祖国的建设。看到祖国现在那么强大,非常高兴,这次合作心情非常好。”

记者看到,这场音乐会的演出阵容可谓“大咖”云集: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唢呐演奏家刘英、打击乐演奏家陈佐辉、香港竹笛演奏家杨伟杰、澳门二胡演奏家巫少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跨界音乐家吴彤、民乐指挥家王甫建、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国乐大师方锦龙等国内著名国乐演奏家与国内顶尖乐团齐聚一堂;从广东卫视、山西卫视联合打造的大型原创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中走出来的乐团新秀和人气作品,当晚也惊艳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上还迎来了两个音乐世家——“陈氏二胡”三代演奏家陈耀星、陈军、陈依妙,以及广东“高胡世家”余其伟、余乐夫父子。老、中、青艺术家同台献艺,国乐文化代代传承。

音乐会上温情脉脉的一幕:南派高胡第一人余其伟与其子余乐夫同台演绎,领衔南亭会乐团,携手广东民族乐团倾情呈现广东音乐的代表作《旱天雷》。

年逾六旬的余其伟,近年来专心在香港演艺学院任教,因年事已高,已逐渐减少登台演奏的次数。而此次父子同台,更为难得。“我们父子极少同台,这次又是这么重要的场合,对我们意义重大”,余其伟告诉记者。

父子俩当晚同奏的《旱天雷》,保留了传统五架头的表演,又大胆使用双高胡作为领奏,岭南乐韵十足。同时,还融入了打击乐,增设了引子、慢板、急板等乐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乐曲更具时代朝气与活力。

“音乐会既有岭南色彩突出的节目,也有展示大中华精神、对祖国热爱的曲目”,余其伟满怀深情地说,节目浓缩了数十年来岭南这片热土对广东音乐的培育。

父子俩一个生于50年代的农村,一个是长于大城市的“80”后,所吸收了不同的音乐艺术元素,却又在高胡演奏上殊途同归。目前在星海音乐学院任教的余乐夫,将跨界思维用于高胡演奏,在保留传统技法及精神的同时,融入了摇滚乐等流行因素,收获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亦收割大奖、拥趸无数。

“我们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任教高胡,投入到广东音乐的传承实践,是千百个同仁中的缩影,我们父子感恩这片热土,感恩这个对文化艺术充满着探索精神的时代。”余其伟告诉记者,近年来,香港的广东音乐氛围发展也很好,无论专业或业余乐社,没有不奏广东音乐的。

“现在的广东音乐既保持传统,又锐意拓新,这是历史的必然”,看到年轻人用广阔的思维眼界传承和发展广东音乐,余其伟倍感欣慰。

▶▶现场反响

香港观众:从国乐中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今晚音乐会精彩的演出让不少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自香港的观众谭先生在采访时连连竖起大拇指为本场国乐演出活动点赞。“我特意从香港回来观看本场国乐表演庆典,能看到祖国众多传统民族音乐家同台演奏心情十分激动。”谭先生激动得流下热泪。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这场国乐表演活动,我觉得意义非凡,能让我们港澳同胞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同样是来自香港的观众李女士表示,音乐会上有许多让她难忘的画面,比如在粤港澳三地演奏家同台演出《弯弯的月亮》时,不仅有香港的音乐家倾情演奏,背景画面上还展示了粤港澳三地的美丽风景,“让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

经常往返于粤港两地的李女士深刻地感受到,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和高铁网络越发完善,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已经逐步形成。“我希望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能来广东创新创业。”

来自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的学生小刘则表示,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艺术家们的高水准演绎让她受益匪浅。“民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民族音乐里有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希望有更多跟我一样的年轻人热爱国乐,主动加入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队伍中。”

【采写】毕嘉琪 徐子茗 刘奕伶

【图片】李细华

【视频拍摄】李细华 李文轩

【视频剪辑】王俊涛

编辑 刘奕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