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环境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中山形象的内在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
中山东区吹响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号角,全区上下迅速行动,一场以整治市容环境黑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为重点的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战全面打响。
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原则,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方面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东区切实提升各单位各部门文明服务水平、各行各业的精神面貌和全体居民的文明素质及幸福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助推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制度保障▶▶
网格化管理、一把手带头抓创文
今年8月初,东区党工委主要领导率队暗访,以不打招呼的方式直奔起湾大街,随后通知社区和经联社负责人到达现场。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当场交办并督促相关单位尽快解决。
这样不打招呼的暗访今年已进行多次。东区印发《文明城市创建八大提升工程行动方案》,通过一系列考核设计与制度保障,使创文工作具象可见、有章可循。坚持推行“网格化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倒逼创文责任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攻坚突破新格局。
目前,东区所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均加入驻点社区网格,牵头负责并担任网格化管理片区工作组主任,把创文工作作为驻点社区的重点任务之一,督导带领片区开展创文网格化工作。驻点干部确保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在创文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并在每周二的驻点日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巡查和整治督导工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落实整改,确保创文工作取得实效。
在职能部门方面,创文办牵头按照测评标准梳理职能部门的分工职责。在此基础上,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项对照测评标准,制定工作方案,抓好主体责任的落实。
在社区方面,东区实行社区党委书记负责制。要求社区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统筹社区各方资源,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要求,落实迎检的各项准备,确保工作具体分工到个人,保证全员参与,各负其责。
另外,作为网格化管理的有机补充,东区采用联动管理方式,在职能部门、社区各尽其职的基础上,由创文办定期组织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联动。特别针对集贸市场、小区环境、餐饮卫生、文化场所等,由创文办找出薄弱环节,部门共同加强联勤检查,形成常抓严管的态势。
2017年7月开始,东区围绕文明建设和指数测评标准的要求,聘请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每月测评,对全区创文工作进行专业“体检”。帮助各创文成员单位瞄准存在问题,把各社区创文工作中的重难点、整治黑点等硬骨头都纳入实地考察测评点。
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设计与制度保障,东区常态化开展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形成良好的工作惯性。创文工作的自主自觉行动,在东区蔚然成风。
行动落实▶▶
整治环境黑点
组建志愿管家队伍推动创文
这个中秋假期,来长江三溪一带游玩的市民发现,三溪路边的摆卖摊贩几乎不见踪影。原先因为摆卖而散落在道路上的垃圾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路边的石墙上,则绘制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溪特色文化等内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东区推进创文工作、整治市容环境黑点成效的一个缩影。
东区执法分局联合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分局、社区、经联社,重点针对三溪路、长江村林塘正街等无照流动乱摆卖现象重拳出击,开展集中整治。对现场发现的无照流动经营问题进行劝导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违法当事人采取暂扣经营工具及物品,并进行依法取缔。
为打造干净、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这样的创文行动正在东区各处不断进行。
今年7月23日,东区召开文明城市创建集中清运工作动员会。投入经费超17万元,由区执法部门、公安部门及社区带队,组织清运车队分组到东区10个社区开展清运工作。截至9月17日,共出动创文清运车150车次,清理乱堆乱放物料、垃圾300余车、拆除私设置地锁40余个、整治严重破损的共享单车200余辆、规范及劝导占道经营及无照流动经营600余起。
东区还积极探索美化环境、优化设备的保洁作业新模式,采购一批驾驶式扫地车、背负式除尘吹风机、不锈钢桶吸尘吸水机设备,选取人口密集、发展较快的社区作为示范点投入使用。
借力先进的环境保洁设备,保洁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程度获得了进一步提高。区内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卫生环境得到改善,赢得群众的称赞。
在东区花苑社区,志愿管家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对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及周边的文体设施进行环境保洁。
“花苑社区深入挖掘老党员、志愿者资源,组建‘志愿管家’队伍,共同营造良好舒适的辖区环境。”花苑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活跃在一线的志愿管家们,是花苑社区党委发动党员群众一同参与社区管理、推动创文工作的重要队伍。他们不仅是社区和居民的联络员,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者和宣传员。
地处中心城区的东区夏洋社区,由于紧邻利和、益华商圈,随之而来的违规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的问题影响了文明城市的创建。
为此,公安、消防、交警、宣传、社区等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协作,密切配合,针对商圈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与商铺沟通协商,完成商铺占道地台的清拆工作,恢复了人行道的畅通。社区还对共享单车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并增设铁马及宣传警示牌,有效维护了辖区有序的出行环境。
经过不断努力,东区各大市场、村落、社区、河涌、背街小巷等卫生环境问题被一一整改。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更舒适、卫生、整洁的宜居环境。
全民参与▶▶
城市管理大家谈
文明宣传植入城市场景
“目前的安置方案中每个摊位装一个排插的做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要安装固定的插座,并加上防水盒。”
“临时区域开市时,新建停车场要同步开放。”
“要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可使用原有的垃圾收集点,确保安置区清洁及时。”
这场热闹的讨论,是今年8月15日东区召开“城市管理大家谈”之库充市场升级改造协调会议的场景。
农贸市场是集聚人间烟火气息的市井之地,也是市容市貌的一扇窗口。东区计划对库充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库充市场“颜值”和“气质”,工程为期3个半月。库充市场的升级改造是东区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八大提升工程行动方案的举措之一。
为做好升级改造期间相关工作,东区以“城市管理大家谈”的形式,对库充市场升级改造、过渡安置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完善可行的方案。
每逢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大家都会踊跃参与这样热闹真切的座谈会。通过广泛组织开展“城市管理大家谈”活动,东区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全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还体现在志愿服务工作上。截至2019年6月,东区志愿者协会在册志愿者达29311人,同比增长15.9%;总志愿服务时数达371563小时,同比增长34.7%。
其中,2019年东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共举办了十期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培育334名持市十字红会应急救护证的救护员。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丰富基层居民的业余生活,编制80余种受群众喜欢的“瑜伽、早教、烘焙、美妆、书法、糖画、手工、吉他”等提高素养的修身课程到基层,参与群众达2370余人次。
与此同时,东区推动创文信息走进千家万户,在深入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植入城市场景、融入百姓生活。
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东区利用社区公众号、LED、宣传栏进行创文展示,并在辖区内各街道、各类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学校等重要区域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山市民文明公约等公益宣传。工作人员深入大街小巷,沿街商铺派发相关资料,有效增强了创文工作的调动力、感染力,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撰文】吴帆 杨荣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