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中秋节前夕,碧桂园江中区域中山城市公司(下称“中山城市公司”)都会组织员工到石岐区的贫困户家中慰问,今年也不例外。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小雪早在节前一周就开始采买礼品,大米、月饼、水果、食用油……办公室的几位姑娘为此忙活了一个多礼拜,终于买完了节日礼物。
秉承着使命、责任、良心的企业文化,自1997年以来,直至2018年,碧桂园集团共累计投入55亿元公益资金,直接受益者超36万人次。为彻底摆脱救急难救穷的“一次性”扶贫,多年来,碧桂园集团坚持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山城市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号召,深耕所在城市,为中山及其对口扶贫地区贡献了智慧与温暖。
在海拔3189米修筑安全的家
2019年8月初,刘小雪代表碧桂园江中区域去了一趟云南省昭通市,这里是中山市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位于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市11个市县区中有10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区,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之一。
昭通市永善县水竹乡最高海拔3189米,境内山高谷深、叠峰绵旦,长年阴湿多雨,属于典型的高寒贫困地区。全乡居住着汉、回、彝、苗四个民族,总人口约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000人,贫困发生率为2.91%。由于贫困户收入方式单一,为保证其增收致富,当地亟须进行生产性脱贫建设。
碧桂园江中区域心系对口扶贫县的老乡们,在得知老乡有修缮房屋、修建畜圈等需求后,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永善县水竹乡捐赠100万元现金善款,支援当地建设,碧桂园江中区域办公室主任周睿亲自将善款捐赠牌递到昭通市民政局局长陈杰手中。“感谢碧桂园江中区域对于扶贫工作的支持,目前,扶贫工作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从多角度出发,为老乡解决实际问题。”电话那边,驻守当地的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长蔡宏表示感谢。他还透露,100万元善款现已及时到账,将用于危房改造和生产性畜圈修建。
“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老乡住得也非常分散,特别是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木头搭建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蔡宏表示,碧桂园江中区域的善款主要用于为老乡们修筑一个安全的家,保障他们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在此基础上,这次的捐赠金还将通过修建畜圈,支持贫困户养牲畜,助力其实现增收脱贫。
此外,周睿表示,接下来,碧桂园江中区域也将携手碧桂园云南区域,深入配合政府扶贫工作组,共同参与精准扶贫惠民工程中,为推动两市扶贫协作向纵深发展,帮助昭通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贡献应尽的责任与力量。
与爱同行,深耕中山做慈善
2019年中秋节前夕,中山城市公司组织十余名员工到石岐区挨家挨户慰问,艳阳高照的秋日,一个上午下来大家都大汗淋漓,然而,看到孤老贫困的人们接到礼物时开心的样子,每个人的心里也都觉得很欣慰。“碧桂园做慈善公益确实是很用心的,这次中秋的慰问活动,他们选择的礼物都是最适合老人的品类,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员工们也都出来忙碌。”中山市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社工吴嘉迪说,与中山城市公司合作两年多了,共同开展了很多公益活动。
2018年重阳节前夕,中山城市公司同样精心准备了礼品,并组织员工一起去探望老人们,给他们送去了来自良心企业的关怀,这已是每年节假日中山城市公司员工的“例牌菜”。除去慰问贫困户外,公司扎扎实实深耕中山,参与了中山市很多公益活动,将企业与这座博爱城市深度捆绑。
一年一度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便是公司参与的另一个常规活动。2019年元宵节这天,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再次开锣,这一次,中山城市公司再次捐出50万元善款。除捐款外,公司员工们也积极参与万人行爱心活动,当天,中山城市公司的领导与同事们组成百人巡游队伍代表碧桂园出阵。整齐划一的着装、铿锵有力的口号、醒目耀眼的旗帜、写满祝福的特色横幅,尽情地展示着碧桂园员工饱满的精神风貌与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提升了碧桂园品牌在中山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中山城市公司组成的百人方阵,与万人齐聚,共同见证了慈善的力量,传承中山人的博爱精神。第32届中山慈善万人行早已落下帷幕,但中山城市公司支持慈善事业的脚步一直在路上。2019年,在碧桂园集团的号召下,中山城市公司将继续紧跟中山发展步伐,为城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公司将一如既往帮扶本地弱势群体,传播碧桂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人好,对社会好”的企业精神。
探索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一直以来,“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是碧桂园集团参与扶贫工作的明确定位。从1997年至2018年,碧桂园及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联席主席杨惠妍在扶贫、教育及各项慈善事业中累计捐款达55亿元,直接受益人超36万人次。杨国强与杨惠妍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消除贫困奖、全国脱贫攻坚奖、中华慈善奖等殊荣。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是碧桂园集团对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也是其坚持践行的扶贫路线。
创办学校、驻村帮扶、产业扶贫、党建扶贫……多年来,碧桂园集团摸索了一整套完善的扶贫机制,并创新探索出丰富多样的扶贫形式。深入并立足扶贫地区是碧桂园集团的扶贫工作特色,集团坚持精准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全面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四大统一部署规定动作,“X”则是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情况拓展的自选动作,以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2018年12月底,碧桂园集团组织各大媒体前往广东清远英德市,这里是碧桂园集团深度参与扶贫工作的典型案例。在广东英德,碧桂园全面推进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长效扶贫,收获了显著成效。早在2010年,碧桂园集团便捐资2亿元驻村帮扶清远英德树山村,在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最终,苗木产业为村民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万元,开启了“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此后,碧桂园集团还在英德市积极开展党建扶贫,集团党委下属的43个党组织与英德市78个省定贫困村达成党建结对共建。在结对共建的基础上,2018年,碧桂园员工已走访调研了超800户英德家庭;开展了218场党群活动,惠及群众近2800人次。2018年起,碧桂园集团再次将扶贫工作上升到主业高度,将广东英德整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省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8省13县,惠及了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从早期助学行动到全面推动9省14县整体帮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碧桂园集团不断将扶贫事业推向纵深发展。通过精准识别,在每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寻找除政府兜底外余下的贫困户;尝试与村集体、农户民主协商,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结对帮扶县积极培养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碧桂园集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可持续的扶贫机制,通过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精细管理,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撰文】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