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

南方日报

1949年10月20日,中山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大涌镇青岗村升起,伟人故里自此踏上全新的发展之路;70年后,这个革命老区成为专业镇经济的代表,红木家具企业遍布社区,居民生活殷实而充满活力。

沿105国道从大涌镇上博爱路,转入兴中道、中山路相接。岐江河岸人来船往,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沿街而建,孙文纪念公园依旧四季如春。

70年蝶变,昔日农业县成为一座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的和美宜居之城。

敢想敢闯的中山人,自板芙镇里溪村探索出“联产到劳”改革先声之后,一路先行先试:威力洗衣机、乐百氏饮料等品牌一炮打响,古镇灯饰、小榄五金等“中山货”畅行天下,“一镇一品”专业镇经济大放异彩……

以仅占广东1%的土地面积,3%的常住人口,中山创造了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从伶仃洋到五桂山脉,包括明阳智慧能源、通宇通讯、康方生物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成为创新中山、开放中山建设的重要力量。

1997年春天,22岁的米雪梅从甘肃出发,独自坐上了开往南粤大地的绿皮火车,来到中山。22年过去,这位从保安做起的“打工妹”,已经成为服饰企业的管理层、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40年来,中山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像米雪梅一样,在中山收获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2016年12月28日,一个将改写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的主体工程开工,打通珠江东西两岸动脉,中山区位优势再次被凸显。如今,伟人故里中山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及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以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更具前瞻性的行动、更有创新性的思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300多万新老中山人,将再次以汗水和智慧,书写城市的梦想与荣光。

【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监制】胡志勇 何又华

【策划统筹】罗丽娟 吴帆

【编辑统筹】黎詠芝

【版式统筹】范家骏

【撰文】罗丽娟

编辑 朱晓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