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
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积极打造兴学助学公益平台,动员社会各界帮扶贫困学生上大学——
爱心点亮寒门学子的未来
金秋9月,208名怀揣大学梦想的揭籍贫困学子踏上求学之旅,徐丽丽就是其中一位,毕业于揭阳一中的她在今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录取。然而,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徐丽丽的内心既喜又忧,贫困的家庭难以支付她上大学的足够费用,就在徐丽丽一筹莫展的时候,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她圆了大学梦。此后大学4年里,徐丽丽和其他被帮扶的贫困学子每月每人将获得200元助学金,直到大学毕业。
基金会助学公益平台走进公众视线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确保“不能有人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发起成立了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以助学补贴、组织引导、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和阳光透明的运营管理,让捐助者放心参与,让受助者学会珍惜,在全市营造人人公益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公益助学工作正以“普惠共享、人人参与”的姿态走进公众视线。基金会以“活动筹款”为主线,注重捐款人的参与和互动,注重助学工作的透明公开机制,获得社会多方参与。其中,基金会品牌筹款项目——“全城行动,一块助学”活动,今年6月份在揭阳大地再次掀起捐赠热潮,全市累计超过350个单位、10万人次参与,捐款超过70万元,社会各界用一份份爱心托起一名名贫困学子的大学梦,2019年新增帮扶208名学子圆梦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基金会“帮扶农村贫困大学生”项目自2017年起连续3年参加“腾讯99公益日”线上众筹, 获得腾讯公益爱心翻倍配捐,得到更多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广泛关注、参与,共同为我市贫困学子大学梦保驾护航。
家访核查确保爱心助学金用到需要的学子身上
今年7月起,我市启动新一轮贫困大学生助学申请工作,徐丽丽及时向基金会递交了申请。她说:“我的家庭是精准扶贫户,家庭主要劳动力缺失,家里的一切活几乎由母亲一人承担。我明白父母的不易,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今年,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弟弟也即将迈进高中校门,家人都十分激动喜悦,但也为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感到忧心。”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资格审核、家访核查及公示等程序,包括徐丽丽在内的208名贫困学子被确定为助学对象。
为精准识别贫困生家庭,今年我市组织县、镇、村60多名共青团干部与80多名志愿者分为12个小分队,于8月13日至15日对初审通过的申请对象进行入户家访核查。家访志愿者们顶着烈日、翻山越岭、走街串巷,3天完成200多户偏远家庭核查走访的艰难任务,足迹遍及全市各县(市、区),只为将爱心助学金用到需要的学子身上。谢燕娜是普宁一线爱心协会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从2017年起,便积极参与基金会家访核查活动,她说:“家访中,我们看到即使申请助学金的家庭一贫如洗,对于支持孩子读书的信念却十分坚定,许多贫困学生家中破旧的墙壁上都贴满了金灿灿的奖状,看到孩子们展示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我们心中无限感慨,读书给贫困家庭带来希望,而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则点亮了这些寒门学子的未来。”
8月29日,2019年揭阳市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市区举行。接过主办方发放的“沉甸甸”的助学卡,徐丽丽激动不已,她说:“这张助学卡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期望,衷心感谢大家!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人穷志不短,虽然我们的起点比其他的同学低,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为心中的理想不断付出努力!我相信奋斗的青春是最美丽的,成功是属于奋斗者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将来努力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据统计,成立7年来,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累计筹集社会资金超过4400万元,带动超过120万人次参与爱心助学,帮助3724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已成为揭阳兴学助学的一个重要公益平台。
受助学子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许多受助学子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长成才,同时心怀感恩,积极回馈社会。自2016年起,累计有2700多名学生在基金会资助下顺利毕业,其中有340名学子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揭阳基层就业,有的扎根乡村教育事业,有的成为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有的考取乡镇公务员,大家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反哺家乡,为家乡建设奉献青春。
同时,受助毕业学子还自发发起“接力计划”,传递公益助学爱心,累计已向基金会捐款超过4万元,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例。例如,受助毕业学子林佳薇现就职于揭西一所中学,她以每月200元的爱心捐款形式,帮扶学弟学妹;受助毕业学子杨美珊毕业后仍然担当起基金会与学子的沟通桥梁,服务2000多名毕业学子。此外,还有4300人次受助学子利用假期参与环保、交通、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超过350场次,大家积极践行公益接力理念,将爱心永远延续下去。
(记者 黄 蕾 通讯员 潘晓洁)
要闻二
市全域普查在建建筑工程和严肃控停拆除在建违法建设宣讲培训会提出
建长效机制 常态化管理
近日,我市召开全域普查在建建筑工程和严肃控停拆除在建违法建设宣讲培训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全域开展在建建筑工程普查和严肃控停、拆除在建违法建设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在建建筑工程的规范管理。
据了解,市委办、市府办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揭阳市全域普查在建建筑工程和严肃控停拆除在建违法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市全域开展在建建筑工程普查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在该项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要联合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开展地毯式普查,建立辖区内在建建筑工程台账,对在普查巡查中发现的违法建设行为要立即制止,对制止后仍不停止建设的违法建设要坚决采取“四清两断”措施予以控停。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全域普查在建建筑工程和严肃控停拆除在建违法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各方责任,各司其职,进一步落实有关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做好违法建设分类处理等工作,坚持常态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责任倒查追究,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副市长吴毅青参加会议并讲话。
(记者 蔡晓惠)
要闻三
市老干部大学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
唱响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19日,由市委老干部局主办、市老干部大学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在榕城区环市北路市老干部大学新校区精彩上演。
演出在激情洋溢的大锣鼓《龙凤呈祥》中拉开帷幕,随后,群舞《锦绣河山》、潮曲《爱歌》等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上,银发老人倾情演出,唱响讴歌伟大祖国的主旋律;舞台下,观众用心欣赏,一起传递奋发向上的正能量,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最后,演出在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共筑中国梦》的歌声中圆满结束。据介绍,本次演出的15个节目全部由市老干部大学的学员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展示了我市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精神风貌,表达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近年来,市老干部大学大力创新教育方式,努力创造条件为学员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并抓好学校艺术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日前,由市委老干部局推荐、市老干部大学舞蹈队主演的《江山如画》舞蹈节目经过层层筛选,被选送到广州市参加由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主办的“我爱你中国”广东省老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得到各方的好评。
(记者 杨桂青)
要闻四
榕城区首场“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走进青少年宫
讲身边故事,做新时代筑梦人
近日,榕城区百姓宣讲团走进榕城区青少年宫,带来首场“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宣讲团成员现场分享了他们及身边励志人物的感人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市华侨高级中学教师陈泽娜,真理中学分教处语文教研组长、榕城区初中语文学科组组长郭奕明,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副科长林少婷和榕城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杨玮莉分别以《教育的乐章》《榕城教育人》《江少如的故事》《妇幼人的健康中国梦》为主题作宣讲。他们分别从不同视角,用朴实、真挚、生动的语言,通过个人经历和身边人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动员更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工作,榕城区将组织市级、区级宣讲员组成巡回宣讲团,深入全区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宣讲,努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谢 琳)
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