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在即,莞城美术馆这场展览带你一览“时代底色”!

莞城文化周末
+ 订阅

十大名家海报。

61名艺术家共绘时代底色

9月17日,“时代底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美术作品展”在莞城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莞城美术馆首次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东莞美术史,并将成果策划成展览,为市民呈现东莞艺术文化70年来的繁茂硕果,让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让先辈的精神世代传承。

展览邀请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籍并对中国、广东美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美术名家,以及在东莞生活对东莞美术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与推动作用的61名艺术家、共163余件美术作品参加展览。其中既有文字学家容庚、工艺美术界学术泰斗邓白、海外中国水墨画传播者黄般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者之一的张松鹤、“中国农民连环画第一人”郭同江等已故名家极具时代特色的佳作,也有何炽佳、黄泽森、陈仲仪、叶向明、周汉标等目前东莞美术界中流砥柱的代表作品,以及张蓉、柯茂华、李志国等在全国美展初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的获奖作品。作品形式多样,用国画、雕塑、书法、水彩、油画、木刻等艺术形式展现几代莞籍艺术家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结晶。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多收一万元》(连环画)1套8件 郭同江 岭南画院藏

本次展览由东莞市政协联合莞城街道办事处举办,以“绘制新征程百年史诗,讴歌新时代华美篇章”为理念,立足新时代的中国现实,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东莞故事,力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美术史进行概括性梳理。

据莞城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王丹介绍,展览分为“灿若繁星”“莞邑飘香”两个章节,力求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美术发展的历史。

“灿若繁星”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容庚、卢子枢、黄般若、邓白、张松鹤、黎冰鸿、李汉仪、卢柏森、陈烟桥等31名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让更多市民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莞籍艺术家对中国美术发展所作的探索与贡献。

《牡丹》 张松鹤  岭南画院藏

“此部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生活与工作在东莞之外的莞籍美术家的作品与成就。”王丹介绍,东莞近现代得岭南风气之先,许多先贤赴外求学、工作,他们爱国爱乡,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在国内外美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新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留下东莞的足迹,延续和丰厚了莞邑文脉。

“莞邑飘香”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工作、生活于东莞的部分美术名家的作品,通过观赏罗阳、黄泽森、刘岩石、周汉标、叶向明、刘浩、陈广权、张俊伟、莫玉瑜、罗银烈等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色的作品,观众可以看到莞邑厚重文化滋养下东莞美术创作的勃勃生机。

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本土美术创作得到新的发展,各类美术学习班和展览开办,郭绍纲、汤小铭等著名画家来东莞写生采风,潜移默化影响了一批东莞本土美术爱好者。随着改革开放,东莞美术创作呈现空前繁荣的状态,1985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东莞分校成立,为东莞培养了许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美术爱好者。农民画家郭同江多次获奖,在全省和国内都有很大影响,黄泽森的年画《红荔飘香》曾获省一等奖……

美术馆邀请国内著名画家来到东莞写生。

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来到东莞工作生活,为东莞美术创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近十年来,东莞进入艺术机构建设的黄金时期,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东莞市文化馆新馆、莞城美术馆、二十一空间美术馆等机构的建成,为东莞美术发展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东莞美术事业出现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

据莞城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刘萍介绍,莞城美术馆坚持关注本土艺术,推行“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项目,已举办容庚、余本、黎冰鸿、王无邪等名家作品展,本次展览的不少作品来自莞城美术馆的精品馆藏。

《南昌起义》 黎冰鸿  1960年  军事革命博物馆藏

“这个展览由东莞市政协牵头,联系了很多艺术家家属或藏家共同组织,几乎是举全市力量共同完成。”刘萍说,展览在筹借作品时遇到不少困难,不少已经过世或人在境外的艺术家很难联系,但在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市博物馆、岭南画院、莞城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藏品单位与机构的支持下,展览得以顺利举行。

将展览活化利用,为市民带来优质的公共教育活动一直是莞城美术馆的坚持。此次展览,莞城美术馆计划举办开幕及学术交流活动、“时代底色——新时代东莞美术教育讲座”进校园活动、东莞新时代美术赏析——在美术馆上美术课、线上互动活动、“艺术推广人计划”系列活动、“小小讲解员”讲解培训及导览服务等近十项公益活动,满足更加多元的审美需求,丰富观众的文化艺术生活,引领观众了解东莞籍新时代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旗峰四英雄》李汉仪 2010年 岭南画院藏

“行进中的美术馆”让公教活动发挥能量

近日,“行进中的美术馆——莞城美术馆馆校共创美育基地”(下称“行进中的美术馆”)项目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莞城美术馆的优质公共教育活动再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

此前,“行进中的美术馆”项目获评2016年第二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莞城美术馆一直充分发挥它作为学生校外美育基地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截至2019年6月底,莞城美术馆先后与东莞市内、深圳、韶关等31所学校签订‘馆校共创美育基地’服务协议,让37万多名师生受惠。”据莞城美术馆公教部负责人李丹介绍,自2009年开始,莞城美术馆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同创共建、和谐发展”的原则,与周边各学校结成对子,签订“馆校共建美育基地”合作协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为东莞素质教育出力,强化学校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莞城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莞城”发展战略,完善莞城公共文化设施,在辖区内建有功能齐全文化场馆12处,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2018年底,莞城实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居民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作为莞城实施“文化莞城”发展战略而打造的高标准、高规格的文化阵地之一,莞城美术馆开馆便高度重视全民艺术普及与公民终身教育,10年来开展各类公共教育活动近1700场,在馆内组织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美术馆工作人员在校园为孩子们上美术课。

有了一定的活动举办经验,莞城美术馆凭借莞城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构筑馆校共建项目,从2009年起与莞城8所学校结成对子,打造馆校共建服务模式,开展“在美术馆上美术课”“小手拉大手”“精品展览、艺术讲座进校园”等创新活动,使“馆校共创美育基地”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李丹介绍,创建“馆校共创美育基地”期间,莞城美术馆共开展公共教育活动340场,受惠人数13万余人。通过专题讲座和艺术导赏和体验方式,把6个展览送进东莞各中小学校共计68次。同时,莞城美术馆联合莞城宣教文体局为莞城8所小学2所公立幼儿园开展艺术指导及工笔、版画、水彩等教师专业培训活动达28次,邀请全市各中小学学生142个班级开展“在美术馆上美术课”活动达320课时,参与师生人数达3万人,并向全市范围中小学校扩大美术教育工作的服务范围。

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莞城美术馆已将馆藏、空间、人才、活动等资源导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并在2019年推出“艺术推广人计划”,先后联合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莞城妇联等单位系列举办“零基础水彩绘画系列活动”,让基层群众与艺术家零距离学画画,吸收一批专业能力强、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专业美术教师、艺术家及业余骨干队伍加入,通过系列公益推广活动让更多人关注艺术发展,促进东莞艺术繁荣。目前莞城美术馆已联合东莞在校美术教师成功举办三场活动。

“未来我们将逐步建立以分龄、分级、分众为核心的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体系。”李丹表示,莞城美术馆正在完善对不同教育主体进行培训、讨论、创作、展览、体验等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空间,整合馆内展览,开发各类指南、导引、教材、教案等资料,保障教育项目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将艺术普及和美育推广辐射至学校、社区等更多地方。

【撰文】李彤晖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