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
华为以27.41亿元
中标东莞“数字政府”建设项目!
华为成功拿下东莞“数字政府”大单
中标成交金额约为27.41亿元
小编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
华为中标《东莞市“数字政府”
建设项目(2019-2021年)》
建设项目包括设计服务、监理服务
采购内容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
预算金额达27.41亿元!
东莞市“数字政府”要做什么?
上接国家、下联镇村
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数字政府”
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中标结果显示,该项目成交价格为 2741280000 元,中标厂商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
按照《磋商文件》中用户需求书的要求,建设目标定为:从新体制、新架构、新服务、新发展四个方面发力,推进以数据资源为驱动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体制改革,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新体制;
建成上接国家和省、下联镇(街道、园区)和村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升级构建高效统一政务网络平台、集约安全政务云平台、政务数据大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新架构。
建成“虚实融合、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数据共享、协同联动、监管有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
推动政府数据治理,释放政府数据红利,以政府数据资源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行业创新,形成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运行、多主体协同、内生性治理的“数字政府”可持续发展路径,引领东莞“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新发展,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数字政府”。
总体架构图
总体架构
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
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采用向下联结城市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中间利用横向融合云、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时空地理信息、物联网等新ICT技术的数字平台,向上提供服务能力支撑智慧应用的总体架构。
业务架构
纵横贯通的整体型业务体系
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管理、服务、协同和支撑为职能线,以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和公共支撑为业务线,构建纵横贯通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业务体系。
——延伸阅读——
“莞家”服务:让企业和市民享受“网购”一样的服务体验
今年7月31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根据《总体规划》,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愿景目标是:
到2021年,基本建成全国“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粤港澳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智能制造先行区、“数字政府”建设样板区。
《行动计划》明确,到2019年底前,实现80%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事项“马上办”,市、镇两级政府服务事项70%以上“网上办”,80%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实现85%以上“一次办”;
至2020年,实现让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进一步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市直部门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4个100%,推动我市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到2021年底,汇聚各领域数据资源总量达到100亿条。
在省“数字政府”规划总体框架下,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按照“一个主题、一项核心、一条主线、一套体系”的规划思路,打造“数字政府”政务数据大脑、创新“网购式”政务服务体验,开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新模式,以高标准全面提升我市政务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
▼
《总体规划》当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莞家”服务。“莞家”服务依托“政务数据大脑”,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汇聚政务、公安、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民生等惠民服务,实现业务通、数据通、证照通、支付通、服务通,力争让全域群众、企业享受像“网购”一样方便的服务体验。
“莞家”服务注重用户体验
《总体规划》提出
东莞“莞家”服务
将具备以下几大基本特征:
部门网店化
服务产品化
点评大众化
过程可溯化
应用移动化
支付电子化
“莞家”服务将开发
16个方面主题化应用
《总体规划》提出,
东莞“莞家”服务在
工程建设、企业开办、
不动产交易登记、公共资源交易、
中介服务超市、人才服务、
教育服务、卫生健康、
人社服务、公安便民、
社区服务、文体服务、
旅游服务、农业服务、
气象服务、住房服务
等16个方面开发“一站式”主题应用,
提升群众和企业服务便利化体验。
比如,工程建设主题应用,推动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在统一的平台办理,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流程,逐步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大力推广并联审批,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以及区域评估。
企业开办主题方面,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审批平台建设,实现商事登记全程网上通办、智能化审批和“零见面审批”,达到线上“零跑动”、线下“立等取照”的效果,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并流程,实现企业注册、刻章、申领发票等一站式服务,优化银行开户环节。
不动产交易登记主题,将进一步梳理不动产登记事项,全面实行不动产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网建设不动产交易登记主题服务,实现与房屋网签备案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税务税票信息共享,推广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
卫生健康主题,将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应用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提供“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高效率患者服务。通过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为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人社服务主题,整合、优化、完善民生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障卡深度应用。整合社保、医保、民政、教育、住建、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完成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类信息的梳理和融合,实现对社保医保、入学失学、劳动就业、养老服务、法律援助、住房保障、慈善援助等多领域的智能化、精准化服务。
建设四大基础平台
东莞市“数字政府”基础平台以“坚持协同共享、坚持优化流程、坚持试点先行、坚持安全可控”等为原则,建设政务数据大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云平台、政务网络平台、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等四大基础平台。
以政务网络平台为例,将在城市运营域打造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等。再细化一点来看,其中在“智慧交通”方面,提出对主城区原有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60个路口补充电警设备,对尚无电警控制的77个路口新建闯红灯抓拍设备,方向覆盖率由33.3%提升至59.5%;同时,在40个重要的城市出入口、重要交叉口,增加正向抓拍设备,其具有驾驶人面部特征采集功能。并且在全天候禁停道路或区域、限时禁停道路或区域应至少在限时禁停路段的两个路口之间或指定区域内设置一套设备,共建设34处;同时配置路段或区域1~2套禁停标志设施,机动车违法停车重点管控区域的设置率达到80%。
电子警察
此外,在中心城区选取3个示范路口建设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进行警示教育。这也意味着,“智慧交通”建成、完善,在东莞特别是中心城区,对违规的机动车、行人等的抓拍能力进一步加强,覆盖率更高,将更好地通过“数据”提高城市运营能力。
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提升穗莞深协同协作能力
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管理、服务、协同和支撑为职能线,以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和公共支撑为业务线,构建纵横贯通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业务体系。
东莞“数字政府”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枢纽,要围绕“统”和“通”的问题展开。“统”是指将东莞“数字政府”建设成一个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服务为支撑的统一整体;“通”是指将东莞整体“数字政府”的能力向湾区辐射,做好政务网络、系统、平台的接口和标准,推动穗莞深跨城通办、粤港澳大湾区跨域联动;以此来提升湾区通关效率,以信息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提升穗莞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协同协作能力。
来源:i东莞综合整理东莞日报、广州日报、东莞广播电视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