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村,原系岑姓族人的村落。关氏阳西始祖文道,极赏岑村地胜,用真金白银买下这块村地,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如今,岑村地居关氏,但村名不改。
古村全景
关氏源流
关氏入粤始祖肇冶,字景器,号器庵,以字行世。景器原籍福建省建宁府瓯宁县高梁人。景器生于五代后晋开运甲辰年(994),经历后汉、后周、北宋,19岁中举人,翌年登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承务郎。北宋开宝七年(974),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授奉政大夫。以言事奏对失序,贬为新会古冈州州同,负责该州的农林水利,任职五年,大有政声。任满辞官不仕,隐居新会雅谈。
景器被贬冈州时,长兄景敏、二兄景尹随从赴任,后景敏卜居南海县九江乡,景尹卜居顺德县黄连乡,兄弟三人同为关氏入粤始祖。
景器夫人湛氏,受封为崇德宜人,生五子:长克平,次克勤,三克俭,四克忠,五克恕。克平生子承满。承满又有三子:长万金,次万颙,三万顷。万颙生五子:长良辅,次良弼,三良佐,四良臣,五良知。良知生三子:长穆,次荣,三彬。良知次子荣迁开平驼驮洞大梧树开基。
荣生元九,元九生宗贤,宗贤生福卿,福卿生子智,子智生妙荫,妙荫生长仪,长仪生凤城、凤池。长仪偕凤城、凤池兄弟由开平迁居阳江。经白沙长茅乡,定居平冈那罗都。兄凤城居下堡(即今大魁),凤池居上堡(即今村头),两村皆坐北向南。
凤池,字梅山,娶妻林氏,生七子:长天辅,次天养,三关子,四德政,五关幼,六济众,七德全。六子济众留居白沙长茅村,其余随公居村头。
凤城居大魁,生关赓,赓生宁,宁生贤,贤生钊,钊生文道。其时,钊携文道做山货生意,来往于那罗都六甲(大魁)与织篢圩之间。经过上长岐村时,有梁氏人家招文道入赘,遂居上长岐关屋地,以养鸭卖蛋为生。因鸭群喜过织篢河南边觅食,故又从北岸关屋地迁往南岸大塘岭油麻地居住。最后,文道视岑村地胜,所以买下这片村地,定居于斯。文道生三子:长以周,次以文,三以武。以武死于虎口,无嗣。岑村关氏族人均系以周、以文之后代,传24世,全村共1800多丁口。岑村关氏宗祠有门联云:“二房衍庆;六甲流芳。”道明了岑村关氏迁演之原委。
古屋建筑
岑村人有贫有富,居屋各有不同。全村100多座古屋,大多是一座两廊或一座四廊的砖瓦木结构平房。唯村口的几座大屋显得富丽堂皇。最显眼的一座大屋就是司马第。司马第的主人是关宏祖,宅第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规模较大:五间过,三进院落,中有两个天井,加一排厢房合成一体。西边另有横屋两排,作主屋的旁护,供佣人和保姆居住。屋后还有花园。占地面积3588平方米(52×69米),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花园边设有炮楼,对宅第严加防护。司马第的屋料为大青砖、大杉木、大石条和粉红色瓦。屋内雕梁画栋,外墙饰花草鱼虫灰雕。正门上方悬挂“司马第”匾额,中厅门楣挂“三代儒林”匾额,均系清廷御赐。整个建筑庄重大方,古朴儒雅。略小于司马第的还有宏宗大屋和关氏宗祠等。
古屋屋顶
古井
关姓人物
岑村关姓读书人多,有文化人不少。关宏祖一家三代都是读书人,得清廷赏赐“三代儒林”匾额。民国年间,南恩小学(即今江城第一小学址)校长关祝龄也是岑村人(后移居江城)。民国20年,任阳江县县长的江楫,卸任后作《留别南恩诸父老并答谢祖饯》七律四首,邑人和诗100多首,由吴秩侯、杨树春校刊,编成《江天酬唱集》,是集的封面和扉页都由关祝龄题字,其书法受邑人称许。司马第大屋关氏二十世关佐芬曾任粤军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央陆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十九军第一师第二团上校团长等职。关保民名为上洋人,实是岑村人,因有畲田在上洋菩提河坝㙟,误作上洋人。关保民与关山月是同门师兄弟,都是高剑父的学生,是岭南画派的高徒。关保民已移居台湾,20世纪80年代曾与关山月合作一幅大型国画,人分两地,各画半幅,合为一卷,天衣无缝,获得国家大奖。关保民借回北京领奖之机,回过上洋一次,为上洋镇写了“上洋市场”四个大字,现在尚雕于上洋市场入口牌楼之上。关保民游子回乡,感触良多,留下七绝一首云:“郎官山下雾烟低,一水回萦到篢溪。回首少年游牧处,天涯头白话阳西。”此诗曾书成条幅,悬挂于阳西县文联办公室。关保民终老于宝岛台湾。
至当代,岑村关氏在外当干部、教师者亦不少。关则敖是阳西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已退休),其子关天试任阳江市司法局局长,为省作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村中还有关寸芬任阳江市水利局副局长(已退休),关章宝任阳西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2002年,岑村铺设了入村的水泥路,村道入口建了牌楼,十分雄伟。著名诗人、书法家、关氏宗亲关振东为牌楼撰写了两副对联,前面一副曰:“丽日照南天,车水马龙,喜见海疆开富路;惠风吹篢浦,地灵人杰,行看骏业起岑村。”后面一联云:“自文道迁居以来,辈出英才,青云有路;傍篢溪临海而立,中兴伟业,锦绣前程。”
岑村建村道兴牌楼之事,得到世界关氏宗亲总会长关英才的支助,命名为英才大道,由本村关天试作“岑村英才大道序”,全文如下:
岑村坐居篢水之阴,丹江之滨。龙山拱卫,凤岭来仪。佳木掩映,山明水秀,物产丰饶。美哉胜地也!
自文道公著绩以来,创业传微,开房衍族。儿孙善道,门第清华。荏苒韶光,历今已三百余年矣。
物换星移,美中不足,出入村道崎岖。旷日持久,交通不便,滞后村社会发展。天有缺,炼石补之;地不足,开路通之。志合道同,想方设法,只有踏上通途,才能进入时代佳境。
今幸蒙本族旅居新加坡之世界关氏宗亲总会总长关英才先生,在开平关族图书馆主任关文根、平冈关乔芬、本村外出工作宗亲关天试、关章宝、关开毅等陪同下,于2002年元月13日莅临岑村探访。总长敦亲睦族之情,阳和春暖。高风豁达之心,鼎力助资。并委托威望素著者关开毅主理,关则航、关天练、关则夫同心协助,开建出入村道与牌楼,同襄义举,赢得社会和本族热心人士踊跃资助。仁者无敌,马到功成,今冬告竣。
如今大道通衢,出入平安,南北生辉,齐沾英才之恩。乐业安居,东西俊彦,共颂支持之德。众望所归,顺理成章,命名为“英才大道”,由著名诗人、书法家关振东撰联。
今大道牌楼与乾坤并永,宗情祖德皆日月同昭。饮水思源,今将善举者芳名镂于石,以志常新,以励后人。是为记。”
古村直巷之一
司马第内巷道
司马第天井
由岑村分支到阳西县各处的关姓宗亲
阳西县境内的关姓宗亲,基本上是从岑村分支出去的。十一世廷昭于清康熙年间迁往北寮。十二世日凤亦自康熙年间迁往簕竹坑村。十四世有显英自清乾隆年间迁往大和(窝)口村。同时,十四世显求迁往礼竹坑村,显父迁往细寸村;显用于清乾隆年间迁往龙运岭村,显泗迁往关村仔。十五世有宏泰迁往水沟村。宏品迁往茶山坡;宏攀迁往虎头山㙟尾村。宏什迁往篱竹坑村,六十年后又迁现龙村;宏耀迁牛腿墩村,又迁朝阳寨,最后定居茶山坡;十六世有佐贤迁鸭乸墩村,进贤迁水湖凼村;性仁、安贤于清道光年间迁朝阳寨;应仁迁高木㙟村;纯贤于清道光年间迁关村仔;仁玖于清嘉庆年间迁虎头山村。十七世有定贞于清道光年间迁龙运岭村,定玑迁大路坑村,定尤、定祺迁上河㙟村。
古村一角
司马第
撰 文:刘裔清
摄 影:陆海华 莫乐记
提供资料人:关开毅 关天顺
资料来源:《阳江古村落简志》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