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交通成网:撑起区域发展骨架

南方+ 记者

全区所有镇街和行政村实现了100%通公交班车、每条行政村都配有公路保洁员、每天安排6个小组巡查管养农村公路……8月底,广州市增城区被认定为2019年度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

农村公路不断刷新里程,轨道交通也让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广州东边,两条地铁线路蜿蜒前行:地铁13号线的开通让增城迈进地铁时代,21号线让增城和市区距离进一步缩短,加速广州东部资源流动。

依托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大湾区城市间的交流也在不断提速。连接广州、东莞、深圳三地的穗莞深城际铁路即将开通运营,届时,乘客搭乘穗莞深城际线路,从新塘到深圳宝安机场只需要40分钟。

一座城市的出行是否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截至目前,增城建成轨道2条,通车里程达36.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2322.5公里,其中高快速公路6条共189公里。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支撑起这个经济体量超千亿区域发展骨架。

织密交通网络

“四好农村路”消除城乡的心理距离

公路在乡间田野穿行而过,路面几乎看不到垃圾。公交班车满载着乘客通过,却没有出现过去农村公路泥土飞扬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公路保洁员和巡查管养小组来检查公路的保养情况。

这是增城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增城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在促进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2019年,将创建“四好农村路”纳入“十件民生实事”,8月底,被认定为2019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

截至目前,增城区2019年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立项23.26公里,桥梁立项3座,完成立项总计划的20%,已动工建设农村公路2.6公里,真正实现缩短了城乡间的交通距离,消除了群众城乡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断刷新城乡居民出行的时空感。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越来越全面,公共出行也越来越便捷。” 居住在增城60多年的湛老伯不禁感叹。近年来,增城大桥、正果大桥完成改建,石滩大道完成升级改造,广汕路北绕线动工建设,北三环高速二期、广惠高速西延线建成通车,广惠高速仙村、永宁出入口完成扩建……

交通一方面惠及民生,另一方面关系城市功能布局。2018年,增城区把公交运营改革纳入到了增城区十大民生实事,完成公交电动化,改革公交运营模式,成立公交TC管理公司,搭建“票运分离”平台,由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破解增城区公交发展困境,推动公交可持续发展。对原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新增8条公交线路,完成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投放运营纯电动公交车400辆,公交运力达626辆。

不仅如此,增城区还依托国道、省道、城市主干路等道路,完善道路与周边道路衔接。“加快推进新槎大桥、增莞大道、花莞高速、增天高速、增莞番高速等项目,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结合三大交通枢纽的站场建设,加紧推进新塘站、增城火车站、增城西站等片区周边路网的建设,强化增城在穗莞深惠走廊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以及综合服务功能, 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做好交通支撑和保障。”增城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步入轨道交通时代

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早上6时05分,广州地铁13号线人头开始涌动。自2017年底开通以来,其已经成为不少上班族往返中心城区和增城通勤的首选。

21号线人流量也在不断增大,继去年开通镇龙西至增城段后,今年底员村至镇龙西段将贯通,届时天河到增城广场的时间缩短为一个小时。地铁带来的不只是增城内部交通的畅通与便利,还进一步缩短增城与中心城区的物理距离,21号线全线贯通之后,将连通的是增城、黄埔、天河3区,让城市中心的人才、科技、资金都可以迅速通达广州东部。

交通在改变一座城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为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做铺垫,传递着区域发展的脉动。

“地铁开通之后,明显感受到来增城的年轻人多了。” 增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指挥服务中心科长袁锦标告诉记者:“特别是新塘一带,吸引了众多年轻创客来这里创业,宝盛国际创新中心就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企业。”

构筑一个从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到跨区域的高速铁路的轨道交通体系,有利于加速区域间要素流动。目前增城已建成开通2条地铁线路,在建4个轨道交通项目。

增城正加快构建枢纽型交通体系,进一步增强联通珠三角东翼城市群的能力。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集高铁、城际轨道、地铁等多种轨道交通于一体的枢纽型城市综合体。此外,广汕铁路、新白广、穗莞深城际、东北货车外绕线和新型有轨电车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未来,增城的轨道交通网络将更加发达。据透露,增城区规划有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等大型对外交通枢纽, 构建国铁、城际、市域快线以及地铁等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东莞、惠州等相邻城市中心城区30分钟互达,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60分钟互达,真正融入“广州半小时生活圈”及“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亲历者说】

增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指挥服务中心科长袁锦标:

参与家乡建设感到满满的自豪感

2013年,我正式参与到增城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工作,主要是负责跟踪协调规划前期的工作,包括车站的设计方案、车站出入口的设置等。可以说是见证了增城从没有地铁到步入“双地铁时代”的全过程。

交通路网的建设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我是增城人,回家乡工作就是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上世纪80年代,父辈出行还是依靠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之后是汽车出行让物理距离变得更近。这些都是交通工具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地铁的开通对增城市民来说意义重大。13号线开通那天,我们都非常激动兴奋。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来说,这意味着以后坐地铁就能到中心城区,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的方式;而作为一个参与地铁建设的建设者来说,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给大家带来便利,心里也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轨道交通最容易拉开城市发展的骨架。21号线(镇龙西至增城广场段)开通之后,7个地铁站周边都多了很多商业配套项目,因为人来了,商业配套也完善起来了。等到全线开通之后,预计又将吸引更多的人口和项目。

穗莞深城际铁路开通在即,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也在忙开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出入口周边道路的环境配套等。穗莞深城际铁路开通将进一步加深广州东莞深圳三城的沟通交流。比如说,以后从增城出发就可以到深圳坐飞机,来往两地的人才也可以选择城际铁路出行,对于增城承接周边区域创新溢出和吸引人才、项目有很多帮助。

【记者】宾红霞

【统筹】朱伟良

编辑 万映雪
校对 蓝淑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