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这只不过是一颗明珠般的小水电站,但却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建国后广东省建设的第一座中型水电枢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朱德、陈毅等都曾亲临现场视察、参观、留影,或题词。它就是位于广州从化区良口镇黄竹塱的流溪河水电站(现名"广东粤电流溪河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流溪河发电公司")。
8月初,记者在广州从化采访了流溪河水电站的故事。
1.4万工人参建:历时两年半,从破土动工到成功发电
流溪河水电站的主体工程流溪河水库是广州人心目中的最美风景之一。很多人都见过、赞过流溪河上游蓄起的那一泓碧水,也有不少人曾"亲近"过那道结构巧妙的混凝土拱坝,欣赏过大坝溢洪泄水时的壮丽图片。80岁的江乐亭老人一直用这样的图片作为他的微信识别头像。他17岁时参加了流溪河水库的施工建设。
1956年8月,流溪河水电枢纽工程动工兴建。1957年1月,广州白云区江高镇的农家少年江乐亭有幸被招工,成为一名正式参建工人。
资料介绍,流溪河水电站参建人员达1.4万。江乐亭回忆,当时从良口镇到黄竹塱5公里的区域,全是临时搭建的土坯工房。大部分参建者都是在广州从化、清远佛冈、"上番禺"(指广州白云区)征调的民工。而骨干施工力量则是从福建古田调来。资料介绍,骨干施工人员有900余人,都参建过古田水电站--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
江乐亭首先加入的是开挖工段,做出碴工。当时采用人海战术,使用十字镐、撬棍、手持钻机、土箕、斗车等简单工具,挖掘、装运,清理出大坝的花冈岩地基。当时,工地实行三班倒,大家挑灯夜战,过年都不停工。江乐亭后来加入运输队,用斗车推运土石碴,沿着铁轨,躬着身小跑来回。一次在轨道交叉处,前后两车把江乐亭夹在中间,夹伤了他的右胸。"我只请了三天假,回家吃了两副中药,就又赶回工地干活了。"至今体检,江乐亭的肺部犹见钙化阴影。
江乐亭还记得,建设中,有人献出了生命。那是一次因大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当天下夜班后,江乐亭在峡口食堂吃了早餐,回到宿舍正想睡觉,突然听到大喇叭"紧急通知":峡口食堂被山泥冲倒,令开挖工区的职工速去救援。"我与一些工友火速跑到现场,救出被压工友以及食堂工作人员,送往职工医院。我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现年57岁、曾是流溪河水电站职工子弟的姚广生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在库区山上玩耍,见坟墓三五座,墓碑显示,墓中人都是建流溪河水库的牺牲者。
江乐亭后来去当了兵,1964年复员后又回流溪河水电站工作,一直到退休,退休前任水电站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1958年6月,流溪河水电站建成蓄水。同年8月15日,水电站#1机组实现并网发电,当年共4台机组全部装完运行。总工期不到两年半。
△江乐亭(左二)和姚崇海(右二),以及他们的爱人 林婷玉/摄
姚广生的父亲姚崇海是机组发电成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姚老今年已是85岁高龄,从广东省电力局水管处处长的职位上退休。姚老告诉记者,他是1958年从号称中国水电之母的吉林丰满水电站调来的电力技术人员。"当时一共调来9名,都是青年。当年我24岁,一来就当了班长。"姚老回忆,发电并不顺利,由于是我国首次生产的机电成套设备和水轮发电机组(部分仿制苏联),可靠性较低。他们反复试机,终于听到水轮机和发电机正常、欢快的转动声,看到水电站供电的第一盏电灯大放光明。也是由于设备问题,四台机组是次递安装发电成功,至#4机组投入运行,已经是1958年12月底了。
两位院士设计:留下精品工程,被誉为"永不磨灭的明珠"
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建成电站,为什么这么快?这是形势逼人,是应广州生产生活用电的迫切需求;全省水电站的兴建,也急需广州跃马先行,积累经验。发电之外,通过水库蓄水,还提供从化和广州的饮用水源,兼可灌溉防洪,供应农业生产和公共安全所需。
更叫后人称叹的是,这么短的时间,留下却是一个精品工程。恰如其分,粤电集团称流溪河水电站为"永不磨灭的明珠"。
流溪河水电站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其规划起于1953年,主要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曾担任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长的潘家铮,当年曾任流溪河水电站水工组组长,负责电站的水工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则任总工程师。"一座小水电站,却有两位著名院士从这里起步,很令人骄傲。"流溪河发电公司现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叶东红说。
流溪河发电公司现任副总工程师黄杰灵告诉记者,2012年,潘家铮院士逝世后,央视为他拍纪录片,指定一定要从流溪河水电站开始。"这说明潘院士生前对这里也念念不忘。"流溪河水库的大坝是一个轻型拱坝,是新中国第一拱坝,其设计者就是潘家铮,时年29岁。
黄杰灵还告诉记者,2008年,流溪河发电公司发电50周年纪念,公司特邀谭靖夷院士"回来看看"。谭院士走在坝上,对60年前施工时留下的一处无伤大雅的小瑕疵都还能指认出来。谭院士还告诉大伙儿,当年施工过程中,发电厂房升压站地面设计标高不足,得修改设计方案,地基加高1.5米,还必须打一个长230米的尾水隧洞。这两项修改,增加投资200万元,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复拨款。
谭靖夷有《流溪河水电站纪事》(《中国水力发电史料》总第12期)一文,记述了流溪河水电站施工过程中是如何"做优"的。文中称,"浇筑大坝时,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新课题。为降低骨料温度,夏季浇筑混凝土加冰拌和。另据报道,此法是谭靖夷首创,取得了全坝无裂缝、坝基灌浆廊道无渗漏的效果,多年后,被一位日本水电专家叹为奇迹。
流溪河水电站虽是"一五"重点项目,但其时国家财政困难。水电站在设计上采用轻型拱坝,就是为了降低造价。工程实际造价仅4054万元,比概算造价降低了13.7%。谭靖夷在文中称,流溪河水电站的建设取得了"快"、"好"、"省"的效果。
2008年,87岁高龄的谭靖夷走在流溪河水库的拱坝上,称该坝的寿命可有数百年,而叹人生短暂,不能与坝同寿,可见其"建设自信"。2016年11月,谭院士病逝于长沙。
△1958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前左七)视察流溪河水电站工地,在地下厂房前与大家合影留念,并题了词 资料图
记者在流溪河发电公司陈列室看到,流溪河水电站工程自筹建始,一直受到中央领导和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的关怀支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朱德、陈毅等曾到现场视察、参观。
△陈毅题词 詹船海/翻拍
1958年1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视察流溪河工地并题写站名"流溪河水电站"。
1958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第四次来到流溪河水电站,面对已经竣工的工程和正在发电的机组,欣然为赋《水调歌头》:"拱坝拦洪水,阔海注清波。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饶歌······"
广东水电站建设和电力人才的摇篮
流溪河水电站的建立,缓解了广州用电之急,但随着广东电力事业的发展,这座水电站已变得越来越"小"。流溪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万kW,1984年,黄杰灵学校毕业后分配来到该水电站上班时,当时的广东电力总装机容量已是200万kW;经增容改造后,现在流溪河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也只有4.8万kW,而至2018年广东省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18亿千瓦。
而流溪河水电站存在的意义不在"大小"。它是广东水电站建设和电力人才的摇篮。江乐亭告诉记者,当流溪河水电站建起,工程队伍一分为三,分别开赴河源新丰江水库、乳源南水水电厂、连县(连州)谭岭水电厂三处建设工地,并向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提供工程技术人员。
△当年土坝施工现场 单位供图
△今日的流溪河水坝 林婷玉/摄
1973年,广东还在流溪河水电站成立了广东省水利电力学校,为全省乃至于全国各地水电站(厂)培训输送了大批技术人员,还抽调干部到省内兄弟单位参与管理与技术支持。1989年,广州抽水蓄能电厂投产前夕,派人到流溪河水电站学习8个月。
在国际上,流溪河水电站也多次技术输出,阿尔巴尼亚、越南、乌干达等国都曾派留学生前来学习,柬埔寨西哈努亲王也曾亲带水电专家前来参观。
作为从流溪河水电站成长起来的广东省第一代电力技术人员,1984年,时任流溪河水电厂厂长的姚崇海代表中国,带队到非洲刚果布昂扎水电站提供技术支持。
新技术解决老问题成功实现增容改造
记者还了解到,从1973年开始,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就首次将流溪河水电站列为水电厂自动化试点,前后经过三轮试验改造,到1998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目标。"我来时发电机房每班有5个人,就在机旁值班,噪音很大,温度很高。1998年9月1日,我们终于可以把所有运行值班人员从地下厂房迁出,坐在电脑旁值守了。"黄杰灵说。黄杰灵大学学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他全程参与了第三轮自动化改造。"我来厂的时候在岗职工238人,现在是91人。这数据说明了我们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从1992年开始,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还首次将流溪河水电站列为水电机组增容改造试点,先后完成四台水轮发电机组的增容改造。
流溪河水电站是全省第一家试行局部改造而不全面改造的水电站。"也就是只在1958年老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我们改的是定子线圈、转子线圈、转轮、导水机构。用最少的钱完成了改造。"黄杰灵说。
黄杰灵是增容改造全过程的见证人。改造老机,对于黄杰灵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必须让改新部分与原机结构相匹配,他们必须吃透原来的技术规范,还要适应现在的技术标准。"许多零部件,都已经成为活化石了,要特别定制才可以。"
改造一项,解决了最有缺陷的部分,原来的次要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了,再改造解决。依此类推,一路改造解决,"原来年轻的我都变成了老头子"。
在水轮机外壳不变的情况下,受限于1993年的增容技术条件和材料限制,冷却方式设计不合理,改造后温度过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20年。一直到2015年,在不动轴承的情况下,我们改善润滑油的冷却条件,到2017年后,才算彻底解决了。"
"导水叶漏水的问题,我们经过13年才解决。"由于原来设计的偏心销固定方式简单,检修调整后,运行不到三个月就偏档,漏水就偏大。那些年黄杰灵每天都在琢磨这个"小问题",在图纸上画来画去,推倒了许多方案。2006年,他将偏心销由固定的四角形锁头变成标准的六角形,锁定压把也由正方形压板变成12个角的梅花形,成功了。成本很低,每台机有20个偏心销,每个费用不到300元。
为什么就不能整机改造呢?黄杰灵说,那样固然简单,但成本就很高;更重要的是,流溪河水库的调水防讯、生态蓄养功能会受到影响。
2019年8月6日,记者在流溪河水库的拱坝上看到,栏杆上1958年留下的红五星装饰标志还鲜艳如初。佩戴着党徽的水工班班长肖宇辉正在做例行监测。当天的水库库容为2.76亿㎡;来水量29.3㎡/s。他已经监测了31年,深爱那泓碧水。在地下厂房,记者看到那4台鲜艳如新的蓝色机组,其机壳和内部主要结构,都还是1958年的样子。
❂ 记忆馆
1959年1月,在从化冬休的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朱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流溪河水电站,留下《记流溪河水电站》五古长诗。原文如下:
记流溪河水电站
1959年2月1日
锁住黄龙口,流溪水不流。
蓄水三亿二,湖水绿悠悠。
青山竖四围,孤岛有数丘。
湖长四十里,蜿蜒绕四周。
湖宽三十里,游人可泛舟。
五百平方里,有雨尽归沟。
四十二万亩,灌溉禾如油。
两年半竣工,利用常不休。
山内设电站,洞中建层楼。
发电四万二,送电照广州。
养鱼千万尾,适意任沉浮。
桑田变沧海,社会主义优。
岭南有天池,风景不胜收。
水利真可宝,节节占上游。
【注】流溪河:珠江支流,流经广东省从化市。黄龙口:指黄龙山口,流溪河水电站大坝位于此处。
戳视频观看流溪河水电站历史及现状
▽▽▽
作者 |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詹船海 林婷玉
编辑 | 徐红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