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飞万里,一刻团圆

南方探针
+ 订阅

小黄今年刚满6岁,4日早上,她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广州南航候机楼无陪伴儿童等候区域。

行李都托运了,剩下一个小书包,里边装满了零食。小黄说,里面装的都是给外婆的巧克力。在柜台办理手续的时候,登机牌会由工作人员保管,而小黄开心地领到一个黄色的卡通布袋,袋子里装着她的身份证和登记表。

陪同工作人员给候机的无陪儿童讲故事。南航供图

差不多登机了,工作人员小娜笑着过来带小黄办理手续。和爸爸说再见,小黄就准备登机了。于是,这一趟团聚前的短暂“孤独”之旅,就此开始了……

近年来,每年寒暑假开始及结束的前后两个周末,广深机场枢纽就会迎来无陪儿童出行的往返程高峰。连续三年,无陪儿童数量不断上升,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预计后续无陪儿童数量将持续增长。

●一个人飞过来看爸爸妈妈

“我在青岛上学,放暑假了,一个人飞过来看爸爸妈妈,开学前我再飞回去。”7月6日,11岁的小涵从青岛飞到广州。飞机落地时,南航地服工作人员早已在舱门口等候。在接机员的带领下,小朋友在国内航班到达出口见到了前来接她的爸爸。

工作人员带儿童办理前往办理登机手续。受访者供图

根据广州南航方面提供的信息,以往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成都、郑州、海口的无陪儿童人数较多,他们的父母在广东工作,放暑假后,孩子回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过暑假。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孩子从暑假开始便飞到广深来和父母相聚,一起过暑假。

“我都自己飞了两回,这是第三次。”飞往天津的小陈已经11岁,她已经适应了无陪飞行。小陈选择独自飞往天津与妈妈会和,一起度假。

今年暑运以来(7月1日—8月30日),南航在广州枢纽保障国内航班出港无陪儿童人数超7600人次,同比增长18.45%。国内航班进港无陪儿童数量超8700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7月14日单日乘坐南航航班从广州出发的无陪儿童达361人次,创历史新高。

寒暑假迎来无陪儿童乘机高峰。受访者供图

据深圳方面统计,2017年南航出港无陪儿童数量为6833人次,2018年为7983人次,呈上升趋势。而截至2019年8月,南航出港无陪儿童数量高达8392人次,同比增长11%,已高于去年全年无陪儿童总数。

●陪孩子们玩木头人的游戏

“上了飞机,一想到要与爸爸妈妈离开很久,一些小朋友就会偷偷抹眼泪。”南航空乘人员张津榕告诉记者,遇到这种情况,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会拿出平板电脑给小孩玩,分散注意力,或者拿点小玩具哄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

有个小朋友在深圳机场候机时情绪不好,一开始大家不知道原因。在不断地引导下,小朋友说出了心事,原来自己在爷爷奶奶家过暑假,暑假快结束了,作业没做完,怕回去被批评。恰巧航班流控延误了,最后,工作人员在登机口陪着孩子一起完成了剩余的暑假作业。

深圳南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登机的过程中,有些“熊孩子”会乱跑乱动。

“为避免乱跑导致磕伤碰伤,我们抓住孩子喜欢嬉戏的心理,和他们玩木头人的游戏,有效控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该工作人员说。

机场专门设置无伴儿童休息区。受访者供图

陈俊认为,航空公司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陪孩子玩游戏,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动,与孩子即时沟通,都可以让孩子在密闭空间情况下降低焦虑。

无陪伴儿童乘机服务出现已有几十年了,近年来接受这种出行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多。

“很多父母选择这项服务最大的考虑是节省时间、费用,以及对航空服务的认可。”广州南航股份地服部负责人说。

“旅客观念在转变,现在年轻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敢于放手让孩子独自出行,也是选择该服务人数上升的导致原因。”深圳南航地服部负责人说。

“父母对托管机构的信任,是社会观念进步的表现。父母工作忙,将孩子交给托管机构,腾出时间做其他工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暂时的放松。”陈俊说,小孩子面对无陪伴飞行时,会有一定的焦虑,也会有兴奋。

●有家长隔几分钟就发微信询问

选择无陪儿童服务,对家长来说,面临的考验更大一些。

广州南航股份地服部国内值机主任任江娜告诉记者,有的家长非常焦虑,当他们看不到孩子的时候,会提出很多要求,例如加工作人员的微信,留工作人员的电话;有些家长甚至每隔几分钟就会发微信给工作人员,询问孩子在干什么;有的甚至要求工作人员拍照给他们看,他们才安心一些。

任江娜还提到,有的家长很焦虑,给孩子准备了液体零食,等过安检的时候,被告知这些不能带进隔离区,孩子就哇的一声哭了。

“孩子不在自己眼前,在万里高空独自飞行,父母更容易产生顾虑,心理上要面对更强的冲击和压力。”陈俊说,相对来说,家长更难接受无陪儿童服务,与他们对这种服务的信任程度,长途高空飞行期间对孩子状况的担忧程度,是否能够接受无法直接看到航空公司的服务等都有关系。

“我们最担心天气不好,航班延误。大部分家长也会在选择该服务前询问航班延误怎么办等问题。”任江娜告诉记者,“我们尽量让家长等飞机起飞后才离开机场。如果家长离开机场后,飞机航班取消,家长无法及时赶回来接小孩,只能由我们暂时照顾。

寒暑假迎来无陪儿童乘机高峰。受访者供图

●如果能在高铁上推广无陪出行

“每到暑假,我就很希望孩子来到身边。毕竟一年能见面的时间太少,但我又很难抽空去接送孩子。”在广州工作的白领林姐自从过年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孩子,心中满是思念。

目前,大部分儿童依旧在父母或亲人的陪伴下乘坐飞机出行。针对无陪儿童服务普及率依然不高的现状,陈俊认为,一是宣传度还不够;二是家长们还没有做好与孩子短暂分离的心理准备,无法完全接受该项服务。

“无陪飞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孩子成长模式的新探索,它是值得期待的。”在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南山区文理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吴希福看来,目前不少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弱、自信心不足,皆因家长呵护过多,从而缺少探索和冒险精神,无陪出行或许可以成为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一种新尝试。

吴希福认为,在无人陪伴飞行中最担心的还是家长,因此,保障措施必须要做到位。从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每一个环节就必须保证安全、到位,包括相关责任人、保险制度的建立等也应全力健全,预防纠纷产生。

有空乘人员认为,有的旅客不经常乘坐飞机,固然不太清楚这项服务,所以家长经常乘坐飞机与否,也会对其选择无陪儿童服务产生影响。

有家长则认为,目前这个服务局限于飞机这种密闭的空间。“如果能在高铁上也设置一个专门的车厢,开设无陪儿童服务,是否运营成本会更低?可能会受到更多家长的青睐。”

【记者】沈丛升 黄叙浩 胡百卉  徐峰 实习生 蔡彦如

【策划】刘丽 邵一弘 伍青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梁飞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