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每生产10块瓷砖就有6块来自中国。在中国,每年七成建陶销售额来自佛山。人们常以“世界建陶看中国,中国建陶看佛山”这句话来道出佛山建陶的江湖地位。而佛山建陶的故事,则要从一条生产线说起。
上世纪70年代,石湾是广东最大的陶瓷产区,跻身全国8大陶瓷产区,位列“老八”。在当地,佛陶集团的前身——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下称“工业公司”)抓住当时五小企业发展浪潮对于耐酸砖的巨大需求,一举成为该品类的全国销量冠军。
但五小企业此后的关停潮给工业公司当头一棒。最困难时,工业公司订单大量减少,利润出现下滑,厂内许多工人都处于半失业状态。
为了破解市场困局,工业公司旗下的建陶工厂利用简单的手动磨擦压力机,一举试制成功内地首批彩釉砖,但由于制作工序较多,设备简陋,造成产品成本高,易出现规整度不稳定等问题。
“我突然在想,既然彩釉砖来自于意大利,那能否到意大利去学习怎样生产?”彼时在工业公司工作的周棣华灵机一动。1981年,周棣华带领公司8人,联合香港5位补偿贸易商,一行13人跨越万里,开启了近一个月的意大利、西班牙考察学习之旅。一个月内,国外建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给周棣华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在国内,除了工业公司等企业曾引入个别的国外单机设备,建陶行业未有企业曾试过引入国外的整条生产线。
但工业公司成为了行业第一个吃螃蟹者。1984年,在一座新建厂房内,我国首条从国外引进的彩釉砖生产线在工业公司旗下的石湾利华装饰砖厂一次点火试产成功。
日后出版的《中国陶瓷百年史》把这条生产线的引入,称为是拉开中国建陶工业现代化序幕的标志。而这条生产线也直接开启了工业公司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此后十多年,该公司以年均29%的速度发展。
到了1993年,工业公司正式改组成为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业内人士常称的佛陶集团。
鼎盛时期的佛陶集团非常注重人才培养。早在1987年,公司投资340万元建设的佛山市陶瓷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落成。这家学校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支撑企业快速发展。
不仅如此,佛陶集团由于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还走出了大批“星期六工程师”。
鲍杰军正是当时的一员。彼时,比鲍杰军早入职的大学同学卢勤,甚至被称为“炒更大王”。善于接单的卢勤,经常骑着摩托车,带领骑自行车的鲍杰军,坐轮渡来到一河之隔的南庄,为当地的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星期六工程师”的输出,助推了周边建陶产业的发展。日后有着中国建陶第一镇之称的南庄,其发展之初就离不开佛陶集团星期六工程师的支撑。
而且即使佛陶集团在此后已衰落,但佛陶集团成为了行业黄埔军校,走出了大批如今仍活跃于建陶一线的领军人物。“佛陶集团的市场生命是消失了,但他的人格生命还在延续。”鲍杰军感叹道。
由卢勤、鲍杰军等人共同创办的科达机电,通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1998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大吨位压机,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陶机大王;鲍杰军随后又创办了欧神诺陶瓷,成为中国建陶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曾经为佛陶集团修理、安装生产线的萧华,从国产自动化窑炉起步,打造出的蒙娜丽莎陶瓷,成为广东首家在A股上市的陶企。
此外,从佛陶集团走出来的还包括马可波罗陶瓷的黄建平、简一陶瓷的李志林、恒力泰的杨学先、宏宇陶瓷的梁桐灿、罗曼蒂克陶瓷的刘胜鸿、红狮陶瓷的霍全波、特地陶瓷的冯红健等一众行业翘楚。
据不完全统计,由佛陶系衍生出的企业、关联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产值超过500亿元。每年参加"佛陶情"新年联谊活动的陶瓷企业营收更是高达1000亿元,业内称之为“千亿之会”。
相比佛陶集团当初大胆引进国外设备,如今,大批的“佛陶人”也在推动着佛山陶瓷积极走出去。
2017年,新中源宣布投资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8条“智能化、自动化”瓷砖生产线。2018年,科达洁能在非洲肯尼亚投资建设的科达(肯尼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式投产运营,该公司凭借6万平方米/天的总产能,成为东非最大的陶瓷厂。另一佛企博达集团经过多年努力,成长为中国建材出口非洲市场最大的贸易商之一。
从一条生产线起步,历经近数十年风云,在中国建陶新一轮全球化征程中,“佛陶系”依然是最具辨识度的时代底色。
南国陶都 顺势而兴
文|丁建庭
世界建陶看中国,中国建陶看佛山。
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建陶产业走出了一条从跟随到引领、从模仿到创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之路,佛山建陶无疑是最亮丽的一颗明珠。
“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佛山陶瓷源远流长,但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石湾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才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回顾佛山建陶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用四个字总结:顺势而兴。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佛山建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佛山建陶对内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对外积极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正应了那句老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佛山建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家工厂纷纷对进口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改造、国产化,由此佛山建陶行业开始腾飞。
伴随佛山建陶行业腾飞的,是不堪重负的环境压力。当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势必要作出改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被破坏的环境减压。这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革故鼎新,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2007年,佛山建陶产业开启了壮士断腕般的转型升级,一批建陶企业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正是因为顺应了大势,忍住了阵痛,佛山建陶产业实现了蝶变。
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产能过剩,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佛山建陶企业新的大势。在这个过程中,佛山建陶企业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瞄准海外市场,抱团“走出去”,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合作再到资本输出的跃升,逆袭成为自主品牌的全球输出者。
时移势易。当前,全国建陶行业正在面临新一轮洗牌,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趋势明显,“南国陶都”能否继续执行业牛耳,关键还看能否察势、顺势。
【统筹】陈枫 罗彦军 曹斯 郑佳欣
【脚本/配音】叶洁纯
【撰文】叶洁纯 孙景锋 林东云
【拍摄】李嘉欣(部分素材由采访企业提供)
【制作】王良珏 何志豪 陈明记 黄泽伟 刘子葵 张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