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坐拥6个花园小区、一座高新园区,党群服务咋开展?他们这么做了!

南方+ 记者 吴永奎 2020-08-03 17:00

在龙华50座社区中,鹭湖是最独特的一个。

这是唯一一座由纯花园小区构成的社区,观澜高新园区也坐落于此。

在这样一座社区中,党群服务阵地的建设与党群服务的开展,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

今天,南方+“以人民为中心——龙华区党群服务阵地特色样本巡礼”全媒体报道团队走进鹭湖,为大家全面呈现鹭湖党群服务的痛点与应对之策。

“出乎意料,这里不如预想的热闹”

鹭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招商观园小区,室内面积1100㎡,包括社区党委(工作站)行政办公区和服务区、工作室三大块,其中,服务群众的活动空间近600平米。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招商观园小区,靠近社区健康中心,地理位置很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招商观园小区,靠近社区健康中心,地理位置很好。

因为中心就靠近环观南路,且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仅一墙之隔,位置很好,在中心建设之时,社区党委书记陈静玲自信地认为,这里一定会很热闹!

然而,建成后的服务中心人气并不旺。陈静玲发现,各花园小区自成体系,群众并不愿专门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儿跑。

鹭湖居民更乐意在自己的小区里活动,这为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提出了新课题。鹭湖居民更乐意在自己的小区里活动,这为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怎么办?经过调研,陈静玲很快调整了思路。

仅凭着600㎡的空间去服务整个社区,的确不现实。而各小区都是商业楼盘,都有自己的公配物业,为什么不可以也打造成小区的党群服务阵地,就地提供服务?

由此,一个“1+N”党群服务体系的思路开始在陈静玲脑海中成型!

经过与各小区物业协商,社区党委成功争取到了公配设施空间的支持,略加布置就变成了小区的党群服务V站。

盘活公配,构建1+N阵地体系

“1+N”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初具格局。

这个“1”,当然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过,在新的体系中,1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为“引领”和“总部”。

社区党委盘活各小区公配设施,新建4个党群服务V站,形成了“1+N”阵地体系。社区党委盘活各小区公配设施,新建4个党群服务V站,形成了“1+N”阵地体系。

“我们社区党委就在中心办公,所以中心的服务空间更多的体现引领性,同时在工作室的设计上更多的体现它的总部功能。”陈静玲说。

比如,新时代大讲堂承担了中心学习教育服务功能,重点开展各类重大培训;退役军人服务站及同心V站承担着服务退役军人及统一战线服务功能,为辖区内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医疗、生活、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及服务。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设计更多地体现引领性与总部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设计更多地体现引领性与总部功能。

义工之家空间很小,但却肩负着孵化义工队伍的职责。目前,鹭湖社区已经有9支义工队,招募志愿者747名,服务时数达到16385多小时。

今年4月,通过“故事妈妈”项目,鹭湖又培养出了一批巾帼义工--故事妈妈。这一群全职妈妈,每周二周四进入幼儿园为孩子们讲绘本,很受欢迎。现在,妈妈义工们走到路上,都会有小朋友认出他们,激动地大声叫“故事妈妈”。

N个V站就地服务,各具特色

N,就是花园小区的N个党群服务V站,目前已经建立了4个,且各具特色。

懿花园党群服务V站主要承担妇女儿童及社区老人服务。目前,社区党委在V站开展了儿童议事会实践,培育了首期15名儿童议事会成员,提升他们在自我认识、建立信念、创意思维、团队协作和解难能力,让社区儿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发现社区儿童需求,探索解决方法,提出有效的行动方案。

富士嘉园属于保障房小区,党群服务V站针对外来劳务工、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在孩子放学后无力照看的痛点,专门开办了“四点半课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招商观园党群服务V站是观湖街道第一个花园小区V站,占地面约600平方米,设有共治服务站、党群连心桥、党建宣传长廊、读书阅览区、儿童议事厅等功能区,着力打造“一厅一桥一长廊”红色家园服务站。

金地塞拉维党群服务V站刚刚建立不久,目前主要作为小区党支部学习服务阵地,并发挥小区自组织孵化作用。

小V站也能激活大治理

4个党群服务站点谁来运营维护?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对陈静玲来说,这不是问题。

鹭湖社区实际居住人口有3.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3000人,还有不少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他们)素质很高,很多都是机关单位退休的,兴趣爱好广泛,参与热情也高,只要我们给予支持,就不一样了”,陈静玲说,私底下,她把这些多才多艺的老人尊称为“艺术家”,她也有意识地挖掘这些能人,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的治理与服务。

通过这些社区的热心人、能人,四个小区党群服务V站都实现了自主管理。

以富士嘉园V站的四点半学校为例,每天至少有1位家长和1名义工成为“四点半课堂”的辅导老师和管理者,大大缓解了社区开展服务人员不足的压力,家长之间有机会交流教育的困惑与经验,居民之间的互动也更为密集。

V站的运营管理,貌似小事儿,背后却是社区治理的大文章。

陈静玲有感而发,“社区服务也好,治理也好,党委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党委扮演的角色就是引领和兜底,中间跳舞的应该是社区居民,还有社会组织作为缓冲地带”。

【记者】吴永奎

【视频】吴治聪

编辑 吴治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