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戒社康】创新工作模式,打造镇街亮点

南海社联
+ 订阅

南海区自2017年起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将南海区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服务片区,按1:25(25名戒毒人员配置1名社工)的比例购买81名社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

经过两年多的耕耘,各镇(街道)目前的服务状况如何呢?形成哪些特色服务呢?今天,社联君带大家一探究竟。

下面,精彩内容来啦!!!拿好小本本记录。

桂城街道:“5D”全民禁毒新模式

“5D”指“多主题”、“多平台”、“多范围”、“多群体”、“多渠道”。

“多主题”是围绕毒品危害、毒品防范、反歧视等不同主题;

“多平台”是依托启明星驿站、社区居委、政府、桂城街道的各个重大活动等不同平台;

“多范围”是深入村居、公园、市场、学校、企业等不同场所;

“多群体”是针对学生、居民、职工等不同群体;

“多渠道”是利用自媒体、纸质媒体、电视媒体、话剧等不同宣传渠道及形式。

禁毒宣传活动覆盖整个桂城,囊括多个不同群体,有超9成参与者认为参与活动能有效提高自身对毒品的认识,成效较显著。活动中收集反歧视鼓励语,并制作成《励志集》,并派发狮山强戒所学员,有效降低了社区居民对戒毒人员的歧视。

大沥镇:“蜕变三部曲”——“受助、互助、助人”的戒毒帮扶模式

针对戒毒人员的交往圈子较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因为身份原因存在社区居民不接纳、社区环境不适应、个人心理自卑等困难的情况,大沥镇启明星驿站设计了从“受助——互助——助人”的戒毒帮扶模式,具体如下:

“受助者”:启明星驿站设有针对戒毒人员个人帮扶的“美丽人生”深度个案服务计划,社工通过评估戒毒人员问题,与其制定介入计划,协助其缓解生活问题,提升其戒毒信息。截至目前,中心开展159 个个案,根据结案效果反馈,目标达成度为100%。

“互助者”:社工会邀请戒毒人员参与到“互助同行”成长计划以及“职业路路通计划”,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情绪管理、互助、就业帮扶等活动,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就业及工作技巧,提高其社区参与度,营造同路人互助帮扶的氛围。截至目前,启明星驿站开展了21 节就业互助、情绪互助服务,经过调查,参与服务的,有100%的参与者掌握到就业政策讯息、100%掌握到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100%掌握的情绪疏导的技巧。

“助人者”:社工通过鼓励和推动戒毒人员参与义工服务,成为义工,并鼓励其参与助人服务,包括参与禁毒宣传服务、参与同路人帮扶、参与关爱弱势群体服务等,加强其康复自信心,提升其社会参与度,从受助到助人进行有效转化。截至目前,启明星驿站共有26 名戒毒人员义工,其中有3 名为戒毒人员家属,义工开展了5 场次戒毒人员志愿服务,经过调查, 有100%的参与者表示参与活动后有成长。

西樵镇:“双联系”引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西樵镇在毒品预防宣传、戒毒康复人员帮扶、志愿者团队建设等方面通过“双联系”引领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工作。

项目通过开展“双联系”撬动社区多方资源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包括建立一人一档的关爱档案,组建熟人志愿者队伍,并且对其进行培训,让其能够在日常开展对戒毒康复人士的探访活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社区内的关爱对象的情况协商跟进计划。

同时社区党委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熟人志愿者到社区探访关爱对象,了解其需要以及解决实质性困难。如西岸社区有一关爱对象,在社区党委和熟人志愿者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社区的慈善基金,暂时缓解了一家的经济压力。儒溪有一关爱对象,在社区党委和熟人志愿者的帮助下,链接资源,社区出资为对象搭棚补漏,解决了下雨漏水的问题,让对象一家感受到社区的关怀。

在毒品预防宣传方面,项目结合“双联系”引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在樵乐、儒溪和西岸三个试点社区培育熟人志愿者队伍,开展日常探访活动和协助社区禁毒宣传活动。

丹灶镇:禁毒学院品牌服务

基于丹灶镇在册人员偏少、首次吸食毒品年龄年轻化、对毒品不了解的情况下受朋友引诱好奇而吸食等现象,结合丹灶镇购买方意愿,项目于下半年积极打造丹灶镇禁毒学院品牌服务,形成《禁毒宣传程序套》,将禁毒宣传带进校园、家庭、社区、企业等,进一步宣传毒品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对毒品知识的知晓度。

面向学生、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围绕毒品的基本知识(识别)、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技巧、戒毒人员正面形象等主题,开展讲座、游园会、摊位宣传等活动。目前,本项目年度共开展46 场线下禁毒宣传活动,惠及11559 余人,1 场线上禁毒宣传活动,惠及53506 人次,全覆盖丹灶镇志愿V 站、中小学以及覆盖丹灶镇18 个社区。

禁毒宣传活动反馈中,反馈表平均分9.67 分,99.82%受访对象表示认识了更多毒品的种类,99.8%受访对象认为自己对于毒品危害的认识更加深刻;99.37%受访者表示懂得向毒品say no!97.5%受访者表示增加了对戒毒人员的认识。接下来,项目继续结合丹灶镇的情况,继续打造禁毒学院,创新进行禁毒宣传的形式并扩大禁毒学院的影响力。

九江镇:“同路人”志愿者培育

社工通过个案跟进,征集案主活动需求及建议,组织了多场的兴趣技能活动,涵盖健康生活、音乐体验、美食制作、手工制作。活动扩大案主兴趣,协助其建立平衡健康的生活模式,并凝聚了一群“粉丝”。

在服务对象参与活动过程中,社工引导案主参与志愿服务,并逐步积累志愿服务成功经验,确立“同路人”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会事务,恢复成长。

“同路人”志愿者培育步骤为:借助文娱康体活动发掘兴趣爱好,重建健康平衡生活模式;协助活动开展,尝试志愿服务;聚焦成功经验,恢复成长;志愿服务队伍初见雏形;志愿服务在行动。

同路人志愿者培育模式

狮山镇:创新禁毒工作“3456”联动新模式

“3”指的是狮山镇3级管控服务。首先是镇级统筹,镇综治办对全镇的禁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统筹,指引全镇禁毒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接着是管理处直接管控,各管理处联合派出所对辖区涉毒人员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并给启明星驿站工作上的指导和建议;最后是启明星驿站对社区涉毒人员的专业服务,禁毒社工提供禁毒宣传、社区关爱服务、就业帮扶、亲友支持、无缝接轨服务、朋辈加油站、禁毒志愿服务等多位一体服务给予涉毒人员全面的帮扶。

“4”指的是狮山镇4个启明星驿站的4星联动。4个启明星驿站扎根在4个管理处,每个月定期召开一次4星联席会议,沟通工作,共享资源,相互协助;全镇实行网格化管理,4个管理处4大网格,每个社区/村居是一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的涉毒人员都有社工跟进,实现村村有服务,人人有档案。通过4星联动的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让全镇的禁毒工作一目了然,井然有序。

“5”指的是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把服务对象分为5类服务对象。分别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其他涉毒人员、涉毒人员家属、社会面人员、禁毒志愿者。针对第一类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社工针对其需求定期提供个别化辅导服务,以个案管理模式的运作;针对第二类其他涉毒人员,社工开展跟踪随访服务,及时把握他们的动态;第三类涉毒人员家属,社工通过链接整合社会正式资源及非正式资源,推出亲友支援服务,增强家人在服务对象戒毒过程中的支持作用;第四类社会面人员,社工推出同一片天空计划之全民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召全社会关注吸毒人员,关注毒品危害,共同抵制毒品;第五类禁毒志愿者,社工通过组建禁毒志愿者队伍,提供禁毒知识教育和培训,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禁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进是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场所、进家庭、进农村。社工联动多方社会力量,通过全方位的宣传覆盖,增强辖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

狮山镇禁毒社工总结提炼的社区禁毒/社区康复工作创建的“3456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可为创新社区禁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工作模式指引。

里水镇:多元参与,共建无毒社区

里水镇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禁毒工作,多元参与是指综治办、派出所、启明星、社区/村居、志愿者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禁毒工作,发挥各类组织各种力量联动协同、交互影响的作用,实现多元化参与社区禁毒的有效途径。

综治办起统筹协调作用,引领社区禁毒的方向;

派出所对涉毒人员进行管控,是社区禁毒的直接力量;

启明星为基础性平台,为服务载体,链接正式和非正式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服务涉毒群体的有形力量;

社区/村居是禁毒工作基础性力量,为社区戒毒人员提供社区支援和社区照顾;

社区志愿者为社区禁毒工作的有效补充, 可以通过禁毒社会组织或在一定的平台与载体上提供志愿服务,有助于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禁毒氛围。以上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禁毒工作,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合力,助推禁毒工作再上新台阶。

期望南海区七大镇街深入开展戒毒康复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各镇街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推动双联系引领社区戒毒康复行动,促进戒毒康复对象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