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承载希望,教育引领未来。9月10日,为庆祝教师节,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组织召开德育工作者座谈会和教师节庆祝大会,总结云东海街道教育工作,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爱岗敬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共274人次获表彰。
表彰先进,274人次获嘉奖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云东海街道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爱岗敬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7名优秀教师、学生代表走上颁奖台,代表257名在今年获得区级以上奖项的师生领取奖金,其中59人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过去一年,云东海街道通过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培促教推动“强师工程”,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动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内涵发展。为表彰先进,今年云东海街道还选出2名“教育工匠”、7名“优秀教师”和8名“教坛新秀”进行嘉奖。
其中, “教育工匠”则是云东海街道授予辖区内的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奖励,“教育工匠”除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优异的教学业绩,还需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起到辐射示范的作用。会议还给教育工匠工作室主持人举行了授牌仪式。
“这个表彰既是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和鞭策。”“教育工匠”获得者、三水区云东海学校副校长麦锦洪从小就梦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如今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执教20年,在他看来,教师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但他对这份职业充满了热爱,儿时的梦想仍然是自己心中不变的信念——做一个纯粹的好老师!他表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甘为人梯,勇于担当,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云东海街道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东海街道自2017年评选出首届新城教育工匠并成立了以卢志堂、程玉芝命名的首批“新城教育工匠工作室”。每年每个工作室投入近3万元的活动经费,开展教研、培训等活动,形成镇、校两级共建、共管、共享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工匠的辐射引领作用,让“教育工匠工作室”成为各校骨干教师聚集地。
教师是优质教育的根本,今年云东海街道计划投入30万元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
立德树人,描绘新时代教师“标准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在2019年云东海街道德育工作者座谈会上,云东海学校、宝月小学和下东鲁小学三所学校的德育主任汇报了各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各校思想政治教师代表纷纷做发言。
一直以来,云东海街道坚持立德树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坏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此,云东海街道教育部门在云东海学校建立了党建中心,设立集学习教育、活动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党群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引领作用,点燃了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
并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推动师德建设全面铺开,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活力教师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和谐校园 活力师生》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云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均恒表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增强自身教书育人的意识与能力,也要借助丰富而新颖的课堂内容和活动载体,做好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输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健康成长。
“新时代的教师要有一张‘标准照’!”林均恒要求全体教师对照“标准照”要求自己,做到“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格、人格要正。
推进六项工程,打造优质教育的聚集地
过去一年,云东海街道按照“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的部署,通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实现了“一年规范化、三年特色化、五年品牌化”的目标,教育综合改革效益不断凸显: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综合评估,区域教育得到均衡优质发展,各学校逐渐彰显特色,云东海学校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的名单。
其中,在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方面,云东海街道从均衡配置、资源共享、学区划分三方面着手推进,其中以“旧学校全面改造升级,新学校高标准建设”的发展思路,投入400多万元升级宝月小学、下东鲁小学的教学设备设施,完善云课堂、VR课堂、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先进硬件设施,实施辖区学校软硬件同步提升,推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城市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云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均恒表示,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速,云东海街道在“城市三水”蓝图中“城市核心”和“城市标杆”的地位更突显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居住,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家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议提出,为了使教育与新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云东海街道将着力补足基础教育薄弱的短板,继续围绕创新行动计划,加大财政投入,打造优质教育的聚集地,创建与三水新城的定位相匹配、与群众期盼相吻合的教育体系,围绕六项工程谋划教育,发展教育。
其中,六项工程包括师德建设工程、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学前教育专项提升工程、“互联网+教育”工程。
“云东海街道教育这张蓝图逐渐成型,正迈上新的台阶!”林均恒表示,教育的发展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锐意进取,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拿出一纸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为云东海教育事业而奋斗!
■聚焦
云东海街道实施六项教育工程
1、师德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师德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到党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作风建设等工作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专题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对新建学校的规划与详细设计工作,加大投入,坚持高定位,高标准建设新优质学校。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博文小学建设项目,以满足广大家长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3、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方法,通过扩大“新城教育工匠工作室”覆盖面,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实施教科研驱动策略,全面启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工程。
4、品牌学校建设工程:以“一年规范化、三年特色化、五年品牌化”为步骤,创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加快推动云东海街道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和践行“活力绿教育、学在云东海”的区域教育发展愿景,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教育、品牌学校,让优质教育的集聚地成为现实。
5、学前教育专项提升工程:加强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力争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6、“互联网+教育”工程: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形成三水新城教育现代化发展品牌,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在三水新城的发展力度和广度,加快启动“互联网+教育”战略实施工程,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和教育云平台建设,通过推进微课、智慧课堂、移动科等新型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大数据的建设与分析工作,加强教学资源制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关
云东海街道“教坛新秀”获奖名单:
邓励敏、尹洁、许平、杨丽珊、 张岚、陈雁妍、程春苗、潘海彬
云东海街道“优秀教师”获奖名单:
邬 伟、 罗小萍、 陆喜珍、 何倩云、 陈丽杰、 林 坛、 梁君婷
云东海街道“教育工匠”获奖名单:
麦锦洪、温仕红
【记者】张秀蓝
【通讯员】徐艳芬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