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寮厦篇】集体资产40年增长了近2000倍

厚街发布
+ 订阅

 

“真的想不到,寮厦变化这么大!”看着今天的寮厦,前不久从香港回乡探亲的王叔感叹地说。

他去香港之前,寮厦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步伐,寮厦这个原本落后的农业村,在短短数十年间实现了城镇化。集体经济年年增收、商贸业发展迅速、居住小区整洁靓丽、公园广场鸟语花香。而村民也顺利地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

1999年的寮厦

2019年的寮厦

集体资产40年增长了近2000倍

在寮厦工作了30多年的老书记陈惠成是寮厦70年来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他回忆说,在改革开放前,寮厦村内工业基本可以说是空白一片,村民主要仍以土地谋生。

建国后集体首个办公地点

改革开放后,全镇都争先恐后招商引资、开办工厂。寮厦也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商业转变,1980年,村内有了第一家港资企业落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80年代末期,寮厦开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以开放的姿态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辐射,逐步实现了发展初期资金的积累,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引进外资企业。

“三来一补”企业的陆续进驻,对于村民来说,最直观的就是:外来务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生意”火了,村经济收入上去了,分红出现了。陈惠成介绍,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旧屋出租,二是工作收入,三是村里分红,日子还是过得蛮滋润的。

随着制造业的逐渐发展,2000年后,“三来一补”企业结构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与厚街以及东莞那些早批发展起来的村子一样,寮厦土地利用空间已近极限。

“转移低附加值的企业,盘活土地,突破资源瓶颈,化解发展难题。”成了当时寮厦两委班子的头条大事。

2007开业的鸿运鞋材广场是一家大型的鞋材专业市场,它是寮厦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落户的,为此,集体首先投资了1500多万元兴建了六层两万多平方米的商贸大楼,这种“筑巢引凤”、优化产业结构的策略,成为寮厦稳定现有优质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又一成功范例。

继“鸿运一期”后,寮厦更是把“鸿运二期”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据悉,寮厦共转移了6个落后的小型工厂,在整合原厂房、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打造“鸿运二期”,创建一站式鞋机、鞋材、皮料专业市场,被厚街乃至全市称为“退二进三”、“转型升级”的典型模式——鸿运模式。通过这个项目,一方面,做强了优势产业;另一方面,优化了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带动了城市发展,促进了集体和居民收入。

随着“退二进三”战略的加快实施,寮厦充分利用现有的鞋材皮料市场资源,将产业链延伸至成品鞋领域,康美鞋城、龙运鞋城以及社区内大大小小数百家成品鞋店,寮厦商贸业日渐繁荣。相关商铺租金原来20多块,现在涨到100多块。“社区土地收益方面,集体物业以前是几块一平米,现在是十几块一平米,翻了一倍不止”。 截至今年5月底,寮厦社区资产总额为36495万元,净资产为35177万元,集体资产相比1979年增长了近2000倍。

“相信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对以后的生活,居民大多持乐观态度。年逾七旬的本地居民强叔说“搞好商贸业,肯定会带旺寮厦,物业出租容易了很多,物业出租的价钱也会好很多。”

打造镇中心城市功能区

“钱袋子鼓了,配套设施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多,寮厦也越来越像城市了。”寮厦加快城建步伐,完善社区城市功能,村容村貌面貌日新月异。步入投资300万元打造的寮厦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的广场舞台,标准的篮球场,健身器材分布在周围,广场中心花园把整个广场点缀得更加漂亮。广场上悠闲的老人,戏耍的小孩,让人真切感觉到寮厦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实惠。

“这里原来是个鱼塘呢,这些年,这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住在广场附近的老太太笑着说:“环境变得更好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我每天早晨都会到广场来。几个老朋友坐在广场上运动运动,拉拉家常别提有多好了。”

道路升级方面,彩云路是代表之作。2007年寮厦耗资600多万将其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后全长3公里的彩云路,全段采用沥青铺设,中间还修建了休闲地带,创造良好的交通和居住环境。2018年,寮厦又投入约300万元实施对彩云路增设停车位,以缓解该路段停车困难的现状,改造后停车位将由原来200多个增至400多个。在彩云路开设店铺多年的张女士说,改造过后的彩云路看起来更漂亮了,停车位增多了,路面也宽敞了许多,更愿意在这里继续做生意。

近几年,镇和社区连续推出村容村貌改造升级项目,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文明有序的“美丽乡村”。据统计,从2015年开始,寮厦在两轮村容村貌升级改造中,共计实施了9个项目,镇和社区两级共计投入1456万元。

福神岗公园

目前,寮厦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推出,社区上下齐心,扭成一股绳,共同加快社区城市建设,打造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区。

经年记忆

为招商引资去海关吃盒饭

乘着改革开放春风以及靠近镇中心区的地理优势,寮厦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一波招商引资的高潮。

老书记陈惠成回忆,当时很多台湾老板来厚街投资开厂,为了吸引他们到寮厦社区来,想了各种办法。其中一条是帮助投资商处理好各种政府关系和“跑”部门。“当时,来投资的外资企业多,产品也大部分要出口,所以跟海关打交道就成了家常便饭。”

陈惠成回忆,当时多去深圳海关,“那时的交通哪有今天这么方便,又是高铁又是地铁”,去深圳海关,一去就是一天甚者几天。工厂的货物多,海关查验起来程序也比较繁琐。“没办法,只能等,到了饭点,就去外面买盒饭吃。现在想起来,盒饭也挺有滋味的。”说完,陈惠成哈哈大笑起来。“那时就戏称,去海关吃盒饭。”有了良好的服务,招商引资也就有了好口碑,前来投资开厂的老板也越来越多,集体物业的收入也就水涨船高。

良好的服务在寮厦几代社区干部中接力。现在还负责这方面事务的寮厦社区副书记方日鹏,提起帮助企业对接海关也是熟门熟路。“有一次,企业进口新机器,要从海关验。当时引进的设备,在国内不常见,海关也不熟悉,就一定要拆下来检验。机器有几吨重,而且形状也不是很规整的,如果拆下检验对企业来说既费时又费钱。后来,经过不断与海关沟通协调,最终得以通关放行,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省委书记为寮厦转型升级“撑台”

进入新世纪,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寮厦早期承接的外资企业,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贸易企业。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力也不强。“长久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当时的社区两委班子已意识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了。

2006年,寮厦成功引进了一宗大型的专业鞋材市场——鸿运鞋材鞋机广场第一期,得到良好反响。当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双转型”战略,这一下子,为寮厦发展指明了方向,决定以S256省道、北环路、彩云路为依托,逐步淘汰以上路段两边的低效益、高耗能、污染大的企业,加快实施“退二进三”计划。“做熟不做生”,寮厦决定继续做“鞋”的文章,主动联系鸿运鞋业市场的老板,洽谈第二次合作。

2008年,投资近亿元的“鸿运二期”作为寮厦经济和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应运而生。据悉,寮厦共转移了6个落后的小型工厂,在整合原厂房、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打造“鸿运二期”,创建一站式鞋机、鞋材、皮料专业市场,被厚街乃至全市称为“退二进三”、“转型升级”的典型模式——鸿运模式。

2009年8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行到鸿运鞋材广场进行调研考察。当日,汪洋一行实地走访后点赞寮厦,通过改造旧厂房为专业市场,实现的是土地资源的升级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村级产业的转型升级。

“班子”问答

本届社区班子有什么目标?

方见光:总体目标是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完善社区基本配套设施,努力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具体有两方面:一是加大推进商住房项目进度,加快完善相关手续;二是加快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装修进程,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社区目前主推工作有哪些?

方见光:一是重新规划社区停车位,对彩云路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停车位,并适时推行停车收费;二继续做好公厕升级改造项目工程,现对社区竹园小组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更好改善民生和实施乡村振兴。

寮厦“绿色发展”计划是什么?

方见光:为把社区建设成干净整洁村,并逐步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上半年已完成寮厦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强化生活垃圾收运源头管控,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坚持河长制“五清”专项行动工作,促进大陂河寮厦段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希望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能身体力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和谐社区。

文化公园

村  史

寮厦社区位于厚街东北部,依靠S256省道、广深高速路、厚街大道,东与汀山社区相邻,北有陈屋社区接壤,西与三屯社区、厚街社区相接,南与河田社区相连,总面积2平方公里。目前,寮厦社区由一村、二村和竹园村三个自然村组成。户籍人口近3000人,户籍人口主要姓氏有方、伦﹑陈﹑尹﹑张﹑黄﹑林﹑冯﹑吴等,以方姓为主。

○村名来历

寮厦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当时河田方氏第四代携带家眷在此地种菜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厦”。

○寮厦历任书记

咸湿、王东来、王旭升、关渠、

方见日、方恒耐、方湿、方泰康、

陈惠成、方贺成、方见光(现任)

大事记

◎1952年9月,乡办寮厦小学,设3个班,学生100人,教师2人。

◎1980年,寮厦开办第一间来料加工工厂——香港人陈宜投资的毛绒厂。

◎1989年5月,镇投资980万元,开通寮厦路口至石角码头长2.3公里,宽32米的厚街大道,并在路口竖起厚街标志。

◎1998年4月28日,厚街镇率先建起了全市首个乡镇级固体废物处理厂,位于寮厦。

◎2002年,投资300余万建成“寮厦广场”,面积4500平方米。

◎2005年,投入1500万元兴建商贸大楼,成功引进鸿运鞋材鞋业广场(鸿运一期),开拓社区皮料鞋材产业市场。

◎2006年10月,寮厦在厚街镇广场舞蹈大赛中获第一名。

◎2007年,投入600万改造彩云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引进香港雄信集团投资近亿元建设“鸿运二期”工程。“鸿运模式”被市列入“退二进三”的示范单位。

◎2009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行到寮厦鸿运鞋材广场进行调研。

◎2011年7月,方湿、陈惠成荣获镇改革开放突出贡献奖。

◎2012年,继续盘活8千多平方米的用地,用于扩建“鸿运三期”。

◎2016年,启动社区行政文化片区西边商住房项目。

◎2018年,完成商住房项目认购情况工作,投资约400万元扩建寮厦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2019年,投资300万元升级改造彩运路,增设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难现状。

文稿:程诚

摄图:罗志高 谢超均

编辑:陈直

版式:林二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