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林韶选了《国旗在诉说》《我怎样去爱你》这两首歌作为参赛曲目,她也凭着《我怎样去爱你》这首歌获得了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湛江赛区总决赛的歌手类金奖。“我很喜欢这首歌的作曲,直接抒情,非常有感染力。”
戳~林韶湛江赛区比赛视频回顾↓↓↓
一头长长的卷发,眼睛大而有神。林韶今年21岁,是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在读学生,却已经取得了许多国际赛事的荣誉:14岁的时候,她获得罗马国际音乐节声乐比赛(中国赛区)第三名;2017年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指挥家Andre Rieu选中,签约翰·施特劳斯交响乐团,参加该团2018年的世界巡演,去了18个国家、32座城市,进行了83场万人音乐会......
跟随父亲“北漂”,自学钢琴识谱
林韶走上音乐这条道路,一开始来自于她父亲梦想的延续。
林韶的父亲是一名“音乐发烧友”,林韶的音乐启蒙离不开自己的父亲。她的父亲是湛江当地的一位摄影师,年轻时候学过油画。后来受到了古典音乐的熏陶,在35岁那年决定放下画笔,不顾父母反对,去北京追随自己的音乐梦想。
北漂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
“我刚刚满月的时候,我爸爸就抱着我进出北京的各大歌剧院,观摩各大艺术家的演出,从小就这么被我爸爸带大。”林韶的父亲仍以摄影为主业来维持北京的经济来源。林韶回忆到,那段时间租了一个老北京四合院里十平米的房间住,刚刚好可以放下两张小床。
林韶三岁的时候,父亲通过好友为她买到了一架二手钢琴。随着年龄增长,她的父亲开始买回一些简单的钢琴书,一点点陪着林韶认识键盘和音符,学习识谱。“我爸爸一开始也不会弹,他就和我一起琢磨谱子,从不会到会。”
但同时父亲对林韶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她被要求每天自弹自唱背下一首古典艺术歌曲,既有《阿玛丽莉》《我亲爱的》等外国歌曲,也有《玫瑰三愿》《春思曲》《花非花》等中国歌曲。“我从小唱过和背过的古典艺术歌曲起码有500首。”
自学钢琴的经历使林韶锻炼出了快速的识谱能力,这也给她带来很多音乐会的伴奏机会。2016年,她为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民新春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同年,她也是中国男高音大赛华南赛区总决赛指定钢琴伴奏。“因为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比较深刻,所以我识谱很快,很多作品就不需要来回的磨合。”
林韶五岁的时候就回到了湛江。7月29日,在湛江赛区的总决赛上,林韶和父亲同台,也获得了团体赛的金奖。林韶谈到,上一次和父亲同台演出还是在小时候,那时演的是《白毛女》的经典片段《北风吹》,自己演喜儿,父亲演杨白劳。“我觉得和父亲同台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而且是在家乡湛江。”
长达七年的家庭音乐会
2012年,父亲在家里发起创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沙龙,取名凝光阁,这个家庭音乐会到现在已经超过了30届。林韶提到,频率最高的那年几乎一个月就有一场。
“凝光阁,顾名思义就是凝聚大家的光和热。”
林韶介绍,来参加音乐会的人有高校教授、演唱家、也有普通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大家水平参差不弃,但都怀着对音乐的热爱。
一台钢琴,几个小板凳就构成了第一次音乐会,只有她的父亲和另外一位女高音两名演唱者。为了保持音乐会的仪式感,音乐会的伴奏只有一架钢琴,没有麦克风,林韶是每场音乐会的唯一钢琴伴奏,也从未缺席。“我们像正式的音乐会一样,穿着礼服演唱,向观众鞠躬。”
渐渐地,参与音乐会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参与者有上百人。“开始都在家里进行,后来就把废弃的仓库改装成一个小而温馨的空间,只要大家一约好就举办。”
林韶常常会感怀,艺术氛围的包裹使她感知到很多人对音乐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我觉得这个世界如果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去改变,可能就是从几个人开始,这个过程很有历史感。”
未来希望一直歌唱
2013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星海音乐附中,后来又顺利考上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专业,现在她把歌剧明确成自己一生的目标。歌剧往往涉猎多种语言,近期她也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学习德语的生活片段。
音乐的评判没有标准答案,在林韶看来,音乐的感染力很重要,这反映出诠释者的敏感度和感悟力。玛丽亚·卡拉斯是林韶一直以来敬佩的的艺术家,也是她为之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她的一生都在诠释歌唱,她的歌曲很有感染力,可以让我起鸡皮疙瘩,可以感动和落泪。”
除了音乐,她也喜欢去尝试一些跳伞、蹦极之类的极限运动,她谈到这让她能以最大程度在非自然非正常的状态下去释放自己。
“我觉得我是一个不能离开舞台的人。”林韶说到,她享受舞台上的灯光和掌声,有机会去诠释自己深藏内心的话语,舞台带给她成就感。
她表示自己未来想继续攻读音乐歌剧专业的硕博学位。“无论我处于什么样的境遇和生活状态,我都希望我能一直歌唱。”
【文字/编辑】南方日报记者 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