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日记|《弯弯的月亮》中“阿娇”的原型是她!词曲作者独家揭秘

南方+ 记者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1989年,一曲《弯弯的月亮》横空出世,火遍全国。这首温婉柔美的思乡曲朗朗上口,词曲间散发着独特的“岭南气质”。

李海鹰

 当年《南方日报》独家专访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广东著名音乐人李海鹰,引发全国关注。

“《弯弯的月亮》创作的初衷完全就是描绘一个美丽的珠江三角洲,我的祖籍是中山,家乡一望无际的稻田以及非常绵密的小溪小河在我的印象里面都是很深的。”从小在水边长大的李海鹰记得,儿时摆渡要坐上一条弯弯的小船,划船的是一位背着小孩的疍家妇女。“歌曲里的‘阿娇’和船其实就是疍家人的形象。”

《弯弯的月亮》MV截图

这些刻在记忆深处的印象和情感,让李海鹰灵感迸发。当年他在家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弯弯的月亮》的词曲创作。这首歌后来不仅成为卡拉OK歌库里的“热门金曲”,还让刘欢、孙楠以及香港歌手吕方等翻唱者人气急升。

2012年8月11日,歌手毛宁(右)和杨钰莹获颁首届广东流行音乐节“最具影响力奖”。 当日,首届广东流行音乐节“萝岗之夜”岁月经典大型演唱会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为多年来为广东乐坛作出重要贡献的歌手、作者等颁发了奖项。毛宁、杨钰莹、陈明、李春波等广东流行乐坛前二十年(1977-1996)涌现的一批优秀歌手悉数登台献唱。 新华社发

李海鹰1953年出生于广州,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推动者。他16岁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小提琴手兼创作员,1983年进入了全国第一家唱片公司——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做配曲。

“广州音乐茶座的盛行与录音技术的升级都为‘流行音乐热’添了一把火。”李海鹰回忆,太平洋影音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最先引进了24轨调音台,引领了全国的潮流。

1990年,广州的音乐茶座座无虚席。 视觉中国

东方宾馆音乐茶座

图为1981年,广州东方宾馆开办全国首家音乐茶座。广州的音乐茶座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广东流行音乐发展也随着音乐茶座兴起而独领风骚。这是20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的音乐茶座复原场景。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引进24轨的录音设备以后,每个乐器和歌手可以在不同时段不同地方录音,从单声道变成立体声,编曲的丰富程度一下子提高了。”在李海鹰眼中,这次录音技术上的革命,打开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局面。

八十年代,太平洋影音公司录音室四十八轨录音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广东的音乐产业带来蓬勃生机。回顾当时广州唱片业的发展,李海鹰用“非常繁荣”来形容。“当时的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唱广州公司以及后来的新时代影音公司,做一个盒带可以卖上百万盒,影响力巨大。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太平洋影音公司一年的营业额就有约2000多万元,超过当时广州最大的百货公司营业额。

那段在唱片公司“扒带子”编配外国和港台流行歌的日子,让李海鹰吸收了各地音乐精粹,逐步走上原创之路。1985年红棉杯85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的举办,正好给李海鹰等众多音乐人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红棉杯比赛现场

这个由广州市文化局和广州市文化记者联谊会共同创办的大赛首次推出了“十大歌星”“十大金曲”两个新概念。在这届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李海鹰、陈小奇、解承强等年轻人,后来成了广东乐坛的中坚力量。

随后那几年,高产的李海鹰陆续创作出《走四方》《我不想说》(李海鹰作曲,并与陈小奇共同作词)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新作品。同时期,陈小奇的《涛声依旧》《高原红》;解承强的《信天游》《一个真实的故事》等一大批新作火遍大江南北。“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造就了广东乐坛的黄金时期。”

从最早形成以省份命名的音乐流派“广东音乐”,到引领中国流行音乐的辉煌;再到互联网时代全国领先的音乐产业大省——广东网络音乐产值占全国近八成,交响乐、民乐、声乐等百花齐放,走上世界舞台……

紫罗兰轻音乐队

2007年6月16日,歌手毛宁、甘萍、李进(左一至左三)、李春波、林萍、林依轮、容中尔甲(左五至左八)等在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周年颁奖典礼上获得“歌手杰出成就奖”


萧友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这片曾孕育出萧友梅、吕文成、冼星海、马思聪等杰出音乐家的南粤大地上,一代代敢为人先的广东音乐人奏响前进曲,在中国音乐史上续写着梦想与荣光。


歌以咏志 乐以抒怀

丁建庭

广东音乐有着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粤语歌曲,都曾领风气之先,风靡大江南北,诞生了一位又一位大师,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

但也要看到,一些昔日享有的、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在丧失,过去人才蜂拥南下闯广东、现在音乐领域人才“北飞”现象突出;音乐的创新开拓意识较改革开放之初有所弱化,缺乏能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经典音乐作品。

广东音乐再创辉煌,归根结底需要更多精品力作。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广大音乐工作者要与时代同频共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创作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有影响、传得开、能流行的主旋律歌曲,在群众交口传唱中沉淀为时代经典。

2012年8月11日,歌手杨钰莹在首届广东流行音乐节上演唱成名歌曲。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打造广东音乐精品的动力源泉。只有尊重音乐艺术发展规律,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文艺形态和类型的新变化,才能不断推进音乐观念、内容、风格、手段的创新,提高原创能力,不断开拓艺术新境界。

音乐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集聚八方英才,把广东打造成精英荟萃、人才辈出的全国音乐人才洼地,才能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作的积极性,造就一批有影响的音乐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音乐人才队伍。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从辉煌中走来的广东音乐,期待用优美旋律为时代放歌,再创辉煌!

【统筹】陈枫 罗彦军 曹斯 郑佳欣

【脚本/配音】毕嘉琪 李细华

【撰文】毕嘉琪 徐子茗

【拍摄】李细华 张迪

【制作】王良珏 何志豪 黄泽伟 刘子葵 张西陆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