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里水史||南海毛巾厂:一条毛巾织出里水“中华老字号”

梦里水乡
+ 订阅

你不知道的里水史||南海毛巾厂:一条毛巾织出里水“中华老字号”

00:00/00:00

讲起里水的知名企业,肯定少不了的就是南海毛巾有限公司,他的前身南海毛巾厂,1932年就创立了,可以说是将里水毛巾的品牌传播开来的功臣啊!现在在广州、香港等地,一些60岁左右的老人依然记得里水毛巾噶。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讲下,里水毛巾的发展历史吧!

崛起:陈春泉创第一家毛巾厂

要讲里水毛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当时里水已经有千家纺巾的景象,当时生产的是全国流行的“高丽巾”,这是一种原产于江苏南通的花纱布,不起绒毛,质感粗糙。随着洋务运动兴起,上海生产的质感细腻的润软毛巾迅速抢占市场,将粗糙的“高丽巾”打得落花流水。

眼看父老乡亲赖以维生的“高丽巾”陷入困境,里水人陈春泉毅然北上上海求艺。1932年,陈春泉从上海引进手织木机一台,然后自行仿造了五台,在里水圩“黄泥墩”大巷,创办南海第一家毛巾厂———捷兴毛巾厂,这也是南海毛巾厂的鼻祖。

南海毛巾厂的老厂房

随后,陈春泉将所学技术工艺全部授予乡邻,一时间,里水织巾作坊好似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1932年-1937年,毛巾生产从里水圩逐步扩展到周边的沈村、丰岗、河村、赤山、麻奢等乡村。1947年-1948年上半年,里水毛巾已经处于发展高峰期,各乡都有中、小型毛巾厂,数量都有一百几家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里水毛巾已经出口到日本等地啦。

变迁:从百家毛巾作坊到南粤最大毛巾生产企业

那个时候,里水很多稍微宽松些的家庭就会去买台木织机,日头做完农耕活,闲暇时间就织毛巾。因为木织机并不复杂,老人小孩都可以操作,很多七八岁的小孩就开始打纱,十二三岁就会织巾,为家庭减轻了不少劳动负担。

厂里的旧扩音机、线筒、机器牌号以及旧办公桌椅,是企业兴旺百年的见证

不过那个时候里水没有市场,都要靠坐船1个小时到广州上下九一带采购棉纱,织出来的毛巾又要送到广州德星路,即系现在的长寿路一带的商行售卖,因为上海在广州设有代销点,专门售卖棉纱,也有人集中采购织好的毛巾,供给出口。后来,里水就有一些人专门做起这样的“跑腿生意”,先到各家各户去收集成品,再送到广州卖,同时又买回一大批棉纱,翻到里水之后又分给各家各户。短短几年时间,里水范围内已有大大小小毛巾家庭作坊120多家。

里水毛巾产业进一步走进辉煌,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1953年12月,里水146家大小毛巾厂组成“里水毛巾手工业联营社”, 1956年2月,里水六家毛巾联营社再次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里水毛巾厂”,厂内有织机736台,员工人数有1350人。

公私合营后,这间里水毛巾生产的242劳动巾、66皇后巾在当时都是名牌产品,在广东和广西都享有很高的声誉。1967年2月,里水毛巾厂改为地方国营,并且改名为南海县毛巾厂。

听老一辈的人讲,上世纪80年代,南海毛巾厂供销科的人在行业内总被高看一头,有时参加洽谈会,别人在大堂就餐,而他们则被邀请到小包间。一方面由于主办方重视,更重要的是主办方不想让其他竞争对手同南海毛巾厂的人接触,皆因他们的产品实在太好卖了。

南海毛巾厂里,女工正在认真工作

到了1995年,南海毛巾厂再次改名,叫南海毛巾有限公司,并沿用至今,2011年工厂就迁至里水东部工业园了。如今,南海毛巾有限公司已是南粤最大的毛巾生产与出口企业,立康、红棉等名牌毛巾都是出自这间厂噶。2011年,南海毛巾厂还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添。

 虽然从捷兴毛巾厂,到南海毛巾厂,再到现在的南海毛巾有限公司,80几年间,名字改了好多次,但不变的,是里水毛巾始终如一的好品质。你又有无用过里水生产的毛巾呢?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里水镇宣传办

供图:里水摄影协会王举文、何培华,里水镇宣传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