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长篇电视连续剧《太行之脊》正式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档。
《太行之脊》以八路军一二九师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为主线,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据介绍,该剧在立项和创作过程中,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等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原八路军总部和原第一二九师后代们的大力支持。
日前,该剧台前幕后的主创在北京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的独家专访。导演张玉中说,该剧在创作中抓住两个关键——在内容上“不忘初心”,艺术表达上“不走老路”。
寻求创新
加入感情线谍战线,让作品更具可看性
“我是一名老兵,很荣幸能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在影视剧中展现出来。”《太行之脊》制片人、出品人樊文彬说。
2012年,为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20周年,樊文彬拍摄了电视剧《刘伯承元帅》,让他更进一步走近了老革命家的传奇人生,被他们的故事所感染,该剧在央视播出后反响不俗,也促使他萌发了再创作一部影视剧的想法。
本剧导演张玉中是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他曾执导过《刘伯承元帅》、《雄关漫道》、《忠诚与背叛》、《风云1927》、《百团大战》等多部影视剧,对于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有丰富的执导经验。
此前的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不乏描写一二九师在太行山的抗战故事,在剧本阶段,有专家提醒道,“这方面题材的作品太多了,不要走老路。”张玉中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他也希望在既有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框架内寻找创新的空间,他认为:“真实的历史空间里有大量普通的指战员,大量的普通人民群众,有非常丰厚的历史资源,创作者的视角和支点就可以有恰当的变化”。
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张玉中表示,该剧在创作中抓住两个关键:在内容上“不忘初心”,艺术表达上“不走老路”。
为此,该剧努力挖掘主要人物的情怀,合理地为领袖人物创设细节,比如邓小平给刘伯承送羊奶。剧中除了艺术再现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丰功伟绩之外,也以艺术创作手法设置了四对虚构人物,添加的兄弟情、爱情等感情线是这部剧不可忽视的亮点。除此之外,该剧还以加入谍战元素等方式,进一步突出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在张玉中看来,相较而言,虚构的人物创作空间会更大,当然他强调这些虚构人物也不能胡编乱造,“必须在大的历史构建的基础上在设置这些人物”。演员杨轶然在剧中饰演的人物即为虚构的,他认为:“和有名有姓的真实历史人物相比,虚构的人物在表演上会更有自由度,有一种往外的一种张力。”
剧作写实
抛掉表演成分,接近本真状态
不少喜欢追剧的观众或许对前些年的“抗战神剧”有印象,这类剧往往弱化了敌军的能力,还赋予了我军超强的能力。“步枪打飞机”、“手撕鬼子”的情节让人大跌眼镜。
樊文彬强调,《太行之脊》拒绝“神剧化”。剧中并没有弱化日军的力量。“我们想把当年一二九师面对的真实状况都还原出来,以前的抗战神剧里,似乎我们的装备很厉害,但事实上,当年潜进太行山脉的日军装备很精良,我们的装备差距很大。”他认为这也反映出战争的残酷、胜利的不易。
“真实”是主创们聊起这部剧时的高频词。
张玉中说,该剧在场景道具、服装造型等细节上尽量贴近当时的时代特征,在表演上也力求抛掉表演成分,让演员真正融入到角色中去。
如在剧中饰演刘伯承的杨均柏做了生活化的表演,他塑造的刘帅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又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质。
从造型和感觉上贴近人物也十分关键。林婉盈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杏儿,是一个民兵连连长,剧中角色的生活,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目前研究生在读的林婉盈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的,“不管她干农活,还是纳鞋底推独轮车”。因而,从什么是玉米面、怎么拿顶针,再到一些具体的农活是怎么做的,都是林婉盈要学的功课。化妆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往土里化”,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林婉盈慢慢找到了状态,她说,拍摄过程中她演起来越来越顺畅,“刚开始的时候整个人是吊着去模仿人物,后来不管台词还是动作,整个人显得很大方松弛,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就是她了。”
“去假去伪才能存真,把情感做真实,把细节做厚实”,张玉中强调“要从本色上接近人物”,“农村的女孩还是要质朴一点,大气一点对吧?我不怕他们演不好,如果不认真对待(角色和表演),很难有成长。”
精神传承
“咱们中华儿女的脊梁挺得很直”
参演《太行之脊》,对众主演们而言,收获更大的,是从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
在诠释角色杨子的时候,演员谭歆柔的方法是“忘掉自己”,用心去感受对手的反馈,感受环境的氛围。对谭歆柔而言,参演《太行之脊》有一种使命感,“会不由自主的去规范自己,会去想你呈现出来的东西会给观众什么样的影响。”
剧中陈赓的扮演者杨骏曾经是特种兵,参加过抗洪、汶川地震,通过参演这部剧,他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一股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虽然他们很苦,但他们很坚韧,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因而在我看来他们也很单纯。你要知道,单纯本就是一种幸福。”裴兴雷(饰武大存)也如此,他时常去揣摩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战争的看法,“想着我该怎么去赋予人物内心的一些饱满的精神上的东西”。
“咱们中华儿女的脊梁挺得很直,”樊文彬表示,该剧艺术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太行山同侵华日军进行艰苦战斗的历史,同时也希望让观众真切体会到,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克服千难万险、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驻京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姚祎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