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刚走,怪台风又来?

广东天气
+ 订阅

台风“白鹿”、“杨柳”走了,很多人都觉得它们并没有来过,但它们给广东带来不少雨水,近期高温缓解,都有它们的功劳。原以为9月可以稍微喘口气,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昨天(31日)20时,在南海东北部海面活动的热带扰动加强为热带低压,9月1日上午中心位于南海东北部海面上。

预计,热带低压(TD)将以25公里左右的时速(快速踩自行车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可能加强为今年第13号台风“玲玲”,9月2日夜间趋向海南岛附近海面。从路径预报图可见,TD抵达海南岛后有回旋的迹象,究竟是怎么回事?

目前已经进入9月,北方冷空气逐渐活跃,台风一般是贴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由偏东气流引导着台风往西面走,如果冷空气等天气系统把副热带高压打退了,台风失去了人生道路的“导师”,就迷失了方向。

通俗点说,冷空气对台风来说,就像酒对人一样,喝了就可能出现乱走的现象,而且冷暖空气对峙,还会吐(激发)出更猛烈的降水。

加上菲律宾东部洋面还有一个台风,后期可能与南海台风形成双台风作用,南海台风将在海南岛到粤西海面徘徊,较长时间影响广东。

9月1日起,强降水将长时间肆虐广东

今天(9月1日),南海热带低压的外围环流云系已经甩上广东沿海,降水拉开序幕。

2日-4日,粤西和珠江三角洲沿海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其余市县有中(雷)雨局部暴雨。5日-6日,广东省大部市县仍有强降水。

另外,2日-4日海面风力将逐渐加大到6级~8级,5日起风力进一步加大。

为什么南海热带低压未来的强度并不强,但广东却会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转圈并直奔广东的“水货”——2018年戏精台风“艾云尼”。

“艾云尼”,生于2018年6月2日,卒于6月9日,一生哭哭啼啼,泪洒广东、海南等地,为什么说它戏精?

(1)上岸偏早:6月6日登陆,登陆时间较常年平均(6月27日)偏早21天。

(2)行动缓慢:平均时速仅为10公里左右。

(3)三次登陆:在海南岛划了个圈,先后在湛江徐闻、海南海口、阳江海陵岛三次登陆。

(4)生命史长:2日白天生成,9日早晨停编,生命史长达8天(南海台风生命史一般3-5天)。(5)降水范围广,累积雨量大:广东大范围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强降水导致多地内涝。

南海台风后期移动路径与“艾云尼”相似,环流庞大,移动缓慢且有冷空气掺和,可能会激发出持续性强降水。不以台风弱小而轻视,它缓慢地在海南、广东沿海徘徊,很可能再次演绎“弱台风,强降雨”的故事 。

重点防御:

1. 防御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避免到山坑和溪谷的下游游玩,不要进入尚未开发的林场、水库、海岛等危险区域。

2.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在外的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如果确实避免不了在积水中行走,应仔细观察路面情况,远离旋涡和泉涌,防止跌入窨井及坑(洞);远离电力设备,避免漏电触电。

3.海上过往船只及海上作业人员请及时回港避风,海岛旅游需要留意停航相关信息,避免滞留海岛。

4. 南海台风具有路径和强度复杂多变的特点,请保持关注台风最新动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