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一开篇出现的胡饼,相传就是中秋月饼的鼻祖。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唐太宗李世民吃到西域人进献的胡饼,发觉甚是好吃,龙颜大悦,举头望月,并把这饼分赐给重臣及将士们。
真正出现中秋与月饼联系的记录,则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到后来,胡饼被改良,加入胡桃馅料,外撒芝麻,当它变身成月饼后又演变出五仁馅。
化州拖罗饼,同样是五仁馅,也在中秋食之,是当地人的中秋饼。
据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高州府志》载:化州拖罗饼源于唐代贞观年间。
当时有一位男子叫罗兴,每天担着自己制作的酥饼敲着铜锣到城区沿街叫卖,叫卖声和铜锣声拖得特别长,久而久之,大家就将他这种饼叫“拖罗(锣)饼”。
后来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谪海南,有机会吃到拖罗饼,赞不绝口;
明代岭南才子陈鉴,亦有诗赞拖罗饼:“情深饼相望,锣响人团圆……”。
制作拖罗饼的馅料以海南产的椰丝为主,配以叉烧、伍仁、白芝麻。
2012年,这个极具地方特色风味的食物,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化州因此很多做饼人,技艺代代相传。在海龙阁饼业,当地远近闻名的月饼师庞亚华带出不少徒弟,黄德健便是其得意门生。
黄德健介绍,现在我们的月饼也借鉴了拖罗饼做法,有椰丝、土猪肉、五仁和金华火腿,馅料十足,用荔枝木烘烤,入口留香。“一天下来要耗费四五百斤柴”。
好吃的食物总是极费神。
《红楼梦》里那一道茄鲞菜,二十多道工序就做一个茄子,口齿伶俐的凤姐光介绍就花了一会工夫,听得刘姥姥只喊佛祖。
师傅庞亚华传给黄德健制作猪肉的手艺,也有讲究。
屠宰后的土猪肉,切成薄片,再以秘法腌制,腌制好的土猪肉平铺在晾网上,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以免粘连。在阳光下,土猪肉的水分被逐渐晒干,肉片逐渐变薄,滋味却被浓缩,一周之后,晾晒方完成。
不仅如此,按照清朝第一吃货袁枚的观点,菜好不好吃,先看原料,月饼好吃,不光是手艺,还有选材。优质的五仁中核桃仁取材新疆、杏仁来自浙江、椰丝来自海南等等。
在月饼界,恐怕也只有广式五仁月饼这样费时费力。
【脚本】李劼
【拍摄】实习生 陈晓红 许煜坤
【剪辑】实习生 林绮姗
【策划】李劼 刘静
【海报制作】实习生 林绮姗
【场地提供】广东海龙阁饼业有限公司、广东海龙阁酒家(琶洲店)
(部分照片、视频由黄国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