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委员会正式成立,旨在通过深入开展全国慈善政策理论和城市慈善事业的规律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推动落实《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为全国慈善城市创建提供理论支撑、政策参考和实践指导,为国内慈善城市创建提供经验。
星河湾集团联席董事长、广州市慈善会副会长吴惠珍担任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委员会名誉主任。而在座谈会上,星河湾集团代表在案例分享时提出的“什么是社区+公益?”这一问题,也引起关注。
在题为《以社区公益新模式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的分享中,星河湾董事长助理、品牌总监杨毅从“做了什么”“为什么能”及“收获了什么”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杨毅表示,“社区+公益”就是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公益事业,具有以公益为路径、以社区为原点、以业主动员为资源策略等三个特点,这种模式推动了社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从微观层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具体的实践中,近年举行的中国星河湾大会慈善拍卖是“社区+公益”模式的创新体现,拍卖吸引了郎平、钟南山、江南春等星河湾明星业主的支持,全国8个星河湾社区、4000多名业主参与,通过网络连线进行同步竞拍,并将筹得善款用于公益活动。
今年4月底,星河湾社区公益平台——梦想星力量小程序正式上线,成为一个社区公益的专属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另据了解,星河湾还在旗下社区推动社区公益组织建设,并成立首个社区公益组织“星力量公益社”,探索公益新模式。
在线下公益行动中,星河湾的“梦想星力量”系列公益实践,发动了业主先后奔赴汶川、汕尾等地助力孩子们追梦。在即将到来的9月,星河湾将启动连南留守儿童护航计划,探访探访连南留守儿童,为当地孩子带去爱心礼包和安全知识课程。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禾表示指出,星河湾“社区+公益”的创新模式,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最大化动员社会资源,形成了组织化的更大力量。
【记者】葛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