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篮球精神⑥|丁万松:扎根基层,为国家输送篮球人才(附视频)

南方+ 记者

丁万松以前在家乡辽宁营口打球,师从名帅蒋兴权,而他的太太原晓新也是篮球队员,再加上把女儿丁园培养成为国手,女婿史鸿飞也是CBA江苏队主力后卫,他们一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篮球世家。

△戳上方视频

2009年刚到东莞的时候,入选国家队的丁园比丁万松名气更大,丁万松也总被叫做“丁园她爸”,说起这些往事,丁万松依然自豪。

近年来,由他亲手选拔和培养的球员在国内、国际篮坛上初露锋芒,广东女篮的李月汝、广东宏远队的徐杰在职业联赛大放异彩。

作为东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篮球教练,丁万松始终扎根基层,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篮球人才。

基层教练本职工作是为国家输送人才

2009年,广东女篮落户东莞,丁园来到东莞生活,丁万松就过来陪着女儿训练和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朋友王怀玉教练推荐他到宏远三队当助理教练。

2011年,恰逢东莞市体校组建篮球队,校长王峰找到了丁万松,希望他能够组建篮球队。市体校相中丁万松的原因十分简单:他们希望丁万松能将培养丁园的经验,用在市体校的篮球队里。

对丁园的培养,是丁万松最骄傲的“职业成就”。要知道,他为了女儿,可是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丁万松一直认为,亲手培养丁园是自己的最大成就。

丁园7岁那年,丁万松发现女儿遗传了自己与太太的“篮球基因”,决定让丁园走职业篮球的道路,并且自己亲自培养。

他们为女儿办了一个小型篮球学校,“学校就在辽宁营口,那地方篮球氛围不错。那时候,我就全国各地找好苗子,最后找了60多人,就让丁园在这样的氛围里练球、学习。”丁万松回忆。这个最初的小小学校,成为丁万松教练生涯的源头。

“丁园是我亲自培养,对我而言,最大的遗憾就是她退役太早了(20岁),当时她的伤病情况不太乐观,进行多方面评估之后,我们还是做了提前退役的决定。不过丁园始终没有离开过篮球,在球场上一直还能看到她,当裁判也好、教练也好,都算得上是她篮球职业生涯的延续。这让我很欣慰,因为我们都是真正热爱篮球的人。”丁万松说。

如今的丁万松,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基层教练,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输送人才。

用诚意把李月汝带来东莞

培养女儿的经验,给了丁万松训练女篮的底气。

后来,接到市体校组建女篮的任务后,他又像当年组建篮球学校时一样,到全国各地寻找好苗子。

“我找了好多老朋友,让他们给我介绍,当时队里的二三十个队员,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个去找回来的。”提起自己的小队员,丁万松如数家珍,“他们很多人来东莞前甚至没摸过篮球。”

丁万松说,那段去找苗子的日子,他几乎就是每天到处飞。听到有好苗子,就直接飞到当地去看,只要觉得孩子的素质符合要求,就到孩子的家做父母的工作。

除了女儿丁园外,丁万松所培养的苗子,如今在场上发挥得最好的,当属李月汝和徐杰。

回想起当年把李月汝带到东莞,丁万松笑说那是多么的不易。

“那是选苗的最艰难的一次。我连机票都买好了,可她的父母就是不愿意让女儿来学篮球。后来我把她父母一起带到东莞体校来看,看到这里的环境后,李月汝的父母就同意了。”丁万松说,那一次他如此执着,实在是因为李月汝太合他心水了。

“她14岁的时候,身高已经1.96米,身体协调性又好,我怎么舍得放弃这么好的苗子!”

事实证明,丁万松的判断是正确的。

2017年夏天,李月汝首次入选到女篮国家队,并代表球队出战亚洲杯的比赛。她李月汝场均出战21分钟,得到17.2分9.3个篮板,命中率55.3%。其得分排名亚洲杯得分榜第2,篮板并列第2。

而在2019年3月,在与八一女篮的抢五决战中,李月汝砍下22分9篮板3助攻3盖帽,力助广东女篮夺得了队史首座总冠军奖杯,而她也荣膺总决赛MVP殊荣。同年的WNBA选秀大会上,她也在第三轮第11顺位,总第35顺位被亚特兰大梦想队选中,只是暂时放弃前往。

希望把年轻球员的特点释放出来

至于他培养的另一名小将徐杰,也从逐渐从一名并不受看好的小个子成长未颇具知名度的球员,不仅在国青赛大放异彩,助力东莞拿下省运会篮球首金,还在升上广东宏远一队的第一年,就随队拿到了总冠军,他那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和成熟,被全国球迷津津乐道。

大约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丁万松和徐杰认识。当时,徐杰的表哥在体校打乒乓球,就在篮球的旁边。徐杰的姨父周五过来接孩子,看到旁边是篮球场,就说家里有个小孩特别喜欢打篮球,丁万松就说带他过来看看。

徐杰当时只有10岁,身高1米43。“第一感觉是特别灵、特别聪明。通过训练,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灵性,组织后卫、得分后卫是可以胜任的。我觉得他在这个年龄段是全国最好的水平。”

丁万松说,现在很多人都说徐杰矮,但他不觉得。“篮球场上总有小个。他的控球、突破很好,当时的投篮还一般。在队里训练一年多后,他篮子就特别好了。三分线以外两三米都可以出手,动作都不变形的。”

2012年,丁万松回宏远三队当主教练,把徐杰带过去了,当时徐杰的如今的队友胡明轩、杜润旺也在队里。

“他们几个在一起磨练,打了不少比赛。这几个孩子我都是鼓励,让他们全力以赴,没有压力去比赛,希望把他们的特点都释放出来。”丁万松说。

在他看来,徐杰很努力、很听话,包括作息时间、吃饭等方面都强迫自己去完成。

“该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手机也不去摸。杜润旺、胡明轩,他们也都很努力,否则也达不到现在这个水平。”他说。

丁万松说,对于以前他带过的队员,打重要比赛的时候他都会在电视前看直播,当他们他们打出好成绩的时候,自己就会特别高兴。

感谢东莞给予自己发挥能力的平台

年轻球员的茁壮成长,与丁万松及妻子原晓新多年来对他们生活、训练的多重照顾密不可分。他们都是10岁出头的年纪远离父母来到东莞,丁家因此有了更多“孩子”。

“家长把孩子交给你,你要是不一门心思好好带,不仅对不起家长的信任,更浪费了孩子们的天赋。”丁万松说。

他说,平时一天到晚就带着这些孩子,也有一些酸甜苦辣。因为自己要求特别严,容易发脾气,因此有时候和队员们也有矛盾。

关于丁万松狠抓训练、严加管理的事例不胜枚举:全运会期间他带着队员去天津观赛,每天都要跑步练体能;为了让队员好好长身体,每天在食堂都监督吃饭,必须保证“七荤三素、水果搭配”的营养比例,严厉杜绝碳酸饮料;为了保证休息,队员们不准玩手机,要玩就把篮球当作“手机”,随时拿在手里熟悉球感。

“我不怕你恨我,教练和队友之间本来就是有矛盾的。我希望你提高,但这样你会更累。比如田径场,谁都不愿意跑,但是在篮球场没有肺活量,能进攻就能不能防守了。如果2000米你能够轻松跑下来,我就会让你再快一点,这样矛盾就来了。”他说。

丁万松说,队员们平时每天早上出操,5:40就开始练,一直练到7:00,下午15:15开始训练,周末没假放。作为队员来说肯定不高兴,教练只能软硬兼施地做工作。

“你不辛苦这几年,到时候就辛苦一辈子了。我时常跟他们说,国家培养你,你要努力,以后争取为国家做贡献。”他说。

转眼间,丁万松夫妇已经来到东莞10年了,他特别喜欢东莞这座城市。他说,东莞给了他发挥自我的平台,前些年他也已把户口迁了过来。

“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特别好。东莞的篮球氛围很好,从小学、初中、高中,到每年市里的各级篮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就是篮球人梦寐以求的城市!”他说。

【策划】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统筹】靳延明 龚名扬

【撰文】龚名扬

【摄影】龚名扬

【拍摄】龚名扬

【剪辑】李玲

编辑 薛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