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千年古尸同眠”惹争议,专家:博物馆不该迎合低级趣味

南方+ 记者

近日,微博上曝出新疆吐鲁番博物馆推出“与千年古尸同眠”的活动,并发起#与千年古尸同眠#的话题,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吐槽。事情发酵几天后,该话题迅速达到几百万传播热度。 

2019年初,北京故宫博物馆的“紫禁城上元夜”活动,点亮了精雕细琢古雅宁谧的古城宫墙,成为国内夜逛博物馆观灯赏景的先例。

之后,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学习效仿,开启博物馆的夜间模式,推出一系列文化盛宴回馈公众。层出不穷的吃螃蟹的做法一边开启博物馆的新玩法,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却也一边面临着诸多争议。 

玩的就是心跳?不妥 

据悉,引发热议的“与千年古尸同眠”活动中,体验者可在古尸厅搭起帐篷,与干尸、巨犀和恐龙相伴而眠。 

据视频中该官方负责人表示,推出“与千年古尸同眠”的活动,可以让公众切身感受古代文物带来的刺激。

视频中的两位游客表示,“在博物馆露营,是一次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而且与陈列的恐龙在一起,这样去感受文化觉得很开心。”另一位市民则表示很忐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很期待关灯时是什么样子。 

针对该视频中出现的千年干尸、恐龙遗骨、不时出现在画面中的露营帐篷,不少网友表示刺激、好玩、期待。 

但批评、质疑的声音也同样存在,不少网友针对有关博物馆宣传分寸、博物馆伦理道德、博物馆使命等等问题进行了热议。一些历史人文类大V也纷纷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万全文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博物馆是为观众提供有教育、收藏、展览功能的服务机构,“如果外国一些博物馆的做法能够起到宣传、弘扬文化的作用,那么我们是可以引进的,如果只是满足猎奇心理和热点来做展览,就和博物馆收藏的主题不符合。” 

对此,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陆建松认为,不管是作为一个公益机构,还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载体,博物馆需要向公众正面传播知识。“如果搞猎奇或迎合低级趣味,吸引观众,就会违背博物馆作为知识传播基地的基本功能,很不合适。但如果博物馆能够传播一些科普知识,如这些千年古尸的保存技术、防腐技术等,相信也会受很多观众的欢迎。” 

夜场把握好猎奇的尺度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份,广州11家博物馆同时实行夜间开放,不少观众抱着好奇心前来探馆,体验夜间探秘的“刺激”。不过,对于夜间逛馆的猎奇需求,不少博物馆也谨慎把握尺度。 

譬如,面对观众提出“夜间博物馆为何不开放墓室”的疑惑,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官方微博则给出回应: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对于先人更应持有敬意。慎终追远,以敬以诚。 

日前,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接受采访表示“夜间开放”与其说是一个“好玩”的活动,不如说是一个严肃的活动。 

“现阶段大家对文化的需求明显加强,博物馆作为公益文化场所,确实应该不断通过研究、展示来推动文化传播,让公众得到感知。”吴凌云说,“但是对于‘夜探古墓’我一直有着严肃的思考,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血液里流着‘敬鬼神’的传统,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我们可以用鲜活的形式呈现考古学家的相关工作和成果,而不是像盗墓笔记、夜探古墓这种形式。” 

另外馆方介绍,在2018年5月18日博物馆首开夜场的“天黑请探墓”活动中,几乎全馆的工作人员都参与了现场秩序的维持,耗费大量人力,并不利于常态化运作。 

“博物馆开一次夜场,增加的运营成本不仅是简单的一倍而已。”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李妍坦言,“在举办过夜展后,也发现馆内依山而建、楼梯众多的环境不利于夜间常态化开放,且墓原址部分,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也不适宜用到大量照明系统。” 

适当玩一些活泼风趣的新花样可以让博物馆不再“高冷”,在满足公众逛展求知需求的同时,博物馆该如何把握尺度?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万全文认为,有的博物馆去的人少,是因为没有足够好的核心产品,也可能没有主题鲜明的展览,并不是开了夜场、搞点噱头就可以解决。“好的产品和展览才是吸引观众的基础,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借助社会热点举办网红展、利用文博场馆举行商业活动、夜间博物馆的猎奇与克制......作为重要的公众文化机构,如何做好知识传播和科普教育? 

为此,南方+记者采访了几位博物馆界的专家,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南方+:作为公众文化机构,博物馆遵守基本伦理道德,但同时也要服务好公众的参观诉求,国内外有无做得较好的案例?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陈履生: 

为了丰富城市夜间的公众生活,为了满足公众晚间参观博物馆的需要,通常是采用延长开放时间的方法。如大英博物馆每天具体开放时间为早上10点至下午5点半,而周五则延长到晚上8点半;巴黎卢浮宫每周三和周五也会延迟到夜间9点45分闭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则是在周五、周六两天开放至晚上9点。荷兰的梵高博物馆每年的1月1日从上午11点开放到晚上10点,而每周星期五都延长到晚上10点。中国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展览馆一区(正馆)每周六夜间18:30至21:00开放,全年无休。 

虽然这些馆晚上延长的时间节点不同,共同的是都有延长到晚上的举措,满足了公众的需求。 

南方+:您认为博物馆的夜间开放应该常态化吗?如果要走向常态化,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万全文: 

很多人对博物馆夜间开放的印象可能有点受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影响,但艺术展示和实际情况存在区别。如果博物馆要实行夜间开放,首先要考虑受众人群,譬如白天要上班、上学的群体,目标人群确定了,就可以设置一些专项活动。其次就是博物馆的安全问题、还有博物馆的运营成本问题。国外不少博物馆的夜场不是毫无门槛的(也收门票),有一定参观条件。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陆建松: 

博物馆夜间开放,国外也有这样做的。但这个问题也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像大城市,北上广的工薪阶层白天都要上班,晚上开放的话也可以增强一些参观的可能性,他们也会有这个需求。但有些城市就没有开放夜间博物馆的需求,强制开放还可能会浪费公共资源,所以这个也得看情况。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陈履生: 

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博物馆在每周或者每个月的特定时间,延长开放到晚上特定的时间,形成一种常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夜场”。毫无疑问,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作为一种常态,对于所在的城市,对于公众,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常态化的方式来维系夜场,是对博物馆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对于博物馆来说,工作人员延长了工作的时间,牵涉到了劳动法,牵涉到各种各样的劳资关系,以及延长开放带来的安保等各种问题,包括管理费用的增加等等。因此,博物馆需要更大的经济投入来维系延长到夜间开放。 

博物馆可以根据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打造一些专题的展览,开展一些专门的活动。在一个城市的晚间,尤其是在春节等特别的节日之中,让城市通过博物馆来提升它的文明的水平,或者是提升公众服务的能力,这是博物馆需要考虑的另一方面的问题。 

因此,博物馆夜间开放不只是简单的时间延长的问题,需要量身打造一个服务环境和定制内容,并做出特定安排;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融入到城市的晚间休闲和消费的体系之中,博物馆的夜间也才能更为精彩。


开放夜间博物馆,举办#与千年古尸同眠#、#夜探古墓#等活动,你怎么看?(可多选) 好刺激!宝宝害怕但想试一试 为了满足猎奇心理,吓坏孩子怎么办?不妥! 支持开放夜间博物馆,但回归教育主题 无所谓,反正我很少去博物馆 提交

【见习记者】覃毅 黄楚旋 

【记者】刘长欣

【图片】微博截图、南方+资料图片 

编辑 李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