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7日,广州市武术协会螳螂拳会(以下简称广州螳螂拳会)三十五周年志庆暨螳螂拳南传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广州举行。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回顾螳螂拳南传历史、螳螂拳珍贵古籍的抢救性挖掘成果展示、明清古兵器实物展示、开展武术展示及螳螂拳流派交流、共商螳螂拳发展大计。
国际奥委会亚洲武术联合会副会长兼大韩武术协会会长朴昶范先生、广东省武术协会及广州市武术协会领导、广州市各拳会代表及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国内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各省共500多名武术名家、非遗传承人、学者及文化体育界领导出席了本次纪念活动。
螳螂拳400年前诞生于山东,是兼备实战意义和养生价值的重要武术流派,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19年山东螳螂拳名师罗光玉应邀到上海精武会任教,开启了螳螂拳南传的历程。罗光玉和同门师兄弟将螳螂拳崩步拳编成螳螂崩步团体操,并用于军队训练,有效提升了军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
上世纪20年代,罗光玉和另一位山东螳螂拳名师鲍光英将螳螂拳传入广州及华南地区,并从华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从此为螳螂拳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螳螂拳在广东及港澳地区经百年发展,特别是在七星螳螂拳郭子硕和梅花螳螂拳霍耀池两位广东本土宗师的钻研下,形成了风格和教学方式别具南方特色、招式套路有所创新、练功讲求精武通医及保健理念、注重武术与家风文化结合传播的广州螳螂拳流派。
1984年,广州七星螳螂拳宗师郭子硕和广州梅花螳螂拳宗师霍耀池传人摈弃门派之见联合成立广州市武术协会螳螂拳会,成为武林佳话。现已,广州螳螂拳会有学徒上万人,门人分布世界各地,螳螂拳(广州)已经被认定为广州市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广东文化名片之一。
广州螳螂拳会现任会长梁上燕认为:正是因为一百年前罗光玉的南下,才有现在螳螂拳在南方的繁荣景象。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州市螳螂拳会有责任有义务对螳螂拳文化进行更好的挖掘和保护,并发扬光大。
对于本次纪念活动,亚武联副会长朴昶范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亚武联有责任把中国武术传播到韩国乃至亚洲其他地方。朴昶范说:“这次来到广州,除了为广州螳螂拳会送上祝贺之外,也想和广州螳螂拳会寻求合作,让螳螂拳在韩国也可以发扬光大。”
记者 王芳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