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广东有多部作品获奖,涵盖广播剧、电影、电视剧以及图书等类型。其中,深圳文艺界喜迎大丰收,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所报送的5部获奖作品中,深圳原创作品有3部(歌曲《再一次出发》《信仰》广播剧《大爱人间》)获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三,加上以陕西等名义报送并获奖的电视剧《黄土高天》,深圳获奖作品共4部,呈现出深圳充满勃勃生机的文艺精品创作实力,展示了深圳繁荣的文艺精品创作局面。
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 “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巡礼
聚焦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涵盖电影、电视剧(片)、戏剧、广播剧、歌曲、图书等门类的73部作品,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全国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的最新成果,描绘出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歌曲《信仰》紧紧抓住梦想和信仰这两个新时代关键词,抒写新时代梦想的长度、信仰的高度和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蓝图;电视纪录片《必由之路》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深入阐述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主题……
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弘扬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这是本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鲜明品格。
一大批现实题材佳作立足现实、扎根大地,关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电影《十八洞村》取材于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通过村民在脱贫过程中发生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描述当下乡村居民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时代变迁,被誉为“中国‘脱贫奇迹’的真实写照”。纪录片《飞向月球》围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深入挖掘航天科学家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勇于超越的精神风貌……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无论是展现哈萨克族牧民走向定居兴牧现代生活的电影《远去的牧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积极变化和社会巨大进步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还是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全景描写中国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乡村国是》,这些满腔热忱为人民书写抒情抒怀的优秀作品,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用文艺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文物讲文化,用文物梳理文明,用文物定位时代坐标,以全新视角揭秘中华文物之美,生动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王贵与李香香》以歌队、舞蹈队来烘托气氛,巧妙运用信天游、花儿等民歌小调,音乐性和表现力明显增强……
不少评委认为,本届获奖作品制作精致精良,艺术质量进一步提升,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着力弘扬传统文化,凸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8年,《红海行动》以36.5亿元票房成绩荣登春节档电影票房冠军。《流浪地球》在海内外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观影热潮,成为对外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个鲜活案例。电视剧《大江大河》豆瓣评分8.9分,这部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创作的献礼剧,让带有历史质感和情感温度的正剧占据观众注意力的中心。
本届评选的一大特点是注重时代性和群众性,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认可度、群众喜爱度、网络传播度。《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和《我不是药神》三部影片的累计观影人次近3亿,票房合计达114亿元。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仅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其相关视频播放量就达74.6亿次,歌曲《点赞新时代》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广场舞推广曲目,传唱度较高。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响亮品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将在筑就文艺高峰的征途上,努力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深圳这四部获奖作品的台前幕后故事☟☟
《再一次出发》唱出豪迈的新时代强音 词曲大气恢弘富有感召力
歌曲《再一次出发》,屈塬作词,王备作曲,韩磊演唱,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出品。歌曲热情讴歌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豪情壮志,其大气恢宏的曲风和细腻动人的歌词,深受歌迷喜爱。
在2018央视春晚舞台上,歌手韩磊深情而豪放的歌声与身后大屏幕上的画面相得益彰,诸多改革开放以来标识性画面一一闪现:矗立在深圳时间广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标志中国科技高度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令人心潮起伏。
这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及变化,让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感受到祖国时代的变化,配合恢弘大气的歌曲,立足当下,对未来充满希望。《再一次出发》体现了万众一心斗志昂扬,在“中国梦的旗帜下再一次出发”的果敢决心。
在创作这首歌之前,词作家屈塬曾南下采风,走访了深圳为代表的几个经济特区。“这次采风确实看到许多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高科技产品还有城市的面貌。”屈塬说,站在前海看到深圳这些年的发展,想为伟大时代、伟大祖国歌颂的冲动愈发强烈。回京后不久,屈塬就把《再一次出发》的歌词写了出来。
这首歌的成功,也离不开曲作者,作曲家王备说:“这首歌的设计首先是节奏感,整个的气氛一直处于运动当中,但又不是那种过于铿锵的节奏,是沉稳中的坚定。在这个基础上,旋律的走向再把情怀和诗意融合进来,两个元素交织在一起,画面感就出来了。”王备曾为《芈月传》《少帅》《倚天屠龙记》等热播影视作品创作音乐,他说:“我认为这首歌传递的核心情感就是自信与自豪,既有史诗感,又有人文情感。这些年我创作影视音乐比较多,所以融入了一些能体现画面感的技巧,比如速度的设定,中速便于体现力量和信心,代表我们不停歇的步伐,同时又不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信仰》展现中华民族新时代风貌
“同心协力追赶奋进的时光,汗水与担当写就出彩的华章……”2018年2月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的《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赴深圳前海慰问演出》节目中,歌手平安、喻越越联袂演唱的主旋律歌曲《信仰》,以豪迈大气的词曲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让广大观众备受感染和鼓舞。
该首歌由杨文国、闻艺作词,孟文豪作曲。杨文国回忆起创作过程,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宣讲,“梦想,信仰,人民,希望”等词语不断在他脑海闪烁,于是他牢牢抓住灵感,白天上班,便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挑灯夜战,前后进行了近20次修改,反复打磨。思想的火花,在深入学习中激荡;前行的力量,在热烈讨论中汇聚;创作的激情,在深入基层中喷发。
歌词最初发表于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刊发后在文学诗词界产生强烈反响,好评如潮。经作曲家谱曲后,《信仰》登上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深圳分会场演出,并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唱响了新时代主旋律。
大爱精神永远流传!广播剧《大爱人间》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能获奖是一种无上的荣光。此次《大爱人间》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主要是源于所有主创人员对周恩来总理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热爱,大家非常用心地合作完成这部广播剧。”《大爱人间》编剧之一、原宝安广播电视中心总编室主任牛金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三集广播连续剧《大爱人间》由牛金瓶、王斯乐编剧,王锐、高颜春导演,刘劲、季冠霖、林兰、任杰等演播,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宝安广播电视中心、海口广播电视台、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作品讲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通过生活的细节和人生的选择,展示了共产党人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情怀,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忘初心、为国为民、忠于爱情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品质。
“此剧是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致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此次《大爱人间》由牛金瓶和她的女儿王斯乐共同担纲编剧。母女俩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启发、碰撞、提醒和弥补,合作愉悦且意义非常。据介绍,《大爱人间》创作团队为了该剧多次从各地飞往北京进行录音、制作。整个创作团队呕心沥血,对剧本精心打磨。创作期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请周秉德最终审定,几易其稿、历经近半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
“以往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影视剧作品很多,但基本都是从他们的革命生涯切入,从他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角度予以展现,所以这次我们就希望有一个新角度作为切入点。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后,感触颇深,最后我们选择写他们之间忠贞的爱情故事。”牛金瓶说,起初对于“爱情”这个角度,虽然觉得新颖独特,但是在刚开始动笔时也感到很困惑。“应该怎么写他们之间的这种爱情?因为毕竟对于周总理跟邓大姐之间平常真实的生活习惯与相处方式,我们还是有陌生感。但是我后来就想,不管怎样,周总理和邓大姐是老百姓爱戴学习的楷模,但他们同时也是丈夫是妻子。我们就写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牵手走向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故事。这使他们二位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也更加可亲可爱。”
该剧周恩来的演播者、著名演员刘劲表示,自己在看了剧本之后十分感动,剧中展现了一个真性情、真挚、充满感情的周总理,充满了真情实感。他说:“广播剧是通过声音的艺术来塑造人物、介绍剧情。所以我保留了总理的淮安口音特色,但又不能完全模仿从而失去艺术形象的塑造,用声音起承转合,展现饱满而准确的情感。”
尤要一提的是,《大爱人间》以丰富而有价值的内容、新颖而有情趣的情节,以及匀称而有张力的结构,获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有专家评论称:“这是革命战火中的浪漫,是大千世界中的纯真,是烈焰蒸腾中翱翔的比翼鸟,是冲破冰封亭亭玉立的连理枝。他们伟大的爱情,是一部气势磅礴而又千回百转的交响曲,感天动地,代代传颂。”
电视剧《黄土高天》:映照黄土高原的社会变迁之镜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徐徐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农村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电视剧《黄土高天》讲述了以秦学安为代表的三代农民四十年的奋斗历程,真实还原了农村的发展变化。
《黄土高天》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出品,由阚卫平执导,董勇、王海燕、王伟、嵇波领衔主演的农村题材剧。故事围绕“三农”进行,讲述四十年农村的变迁改革。从最初的“大包干”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再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允许农民经商,从而出现“乡镇企业”,再到“用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一直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到“新产业新业态”“科技创新驱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黄土高天》总编剧张强曾分享过自己的创作心得:“文艺创作需脚踏实地、扎根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在时代的年轮中找到了创作思路,确定方向;思索中国三农问题,探寻当代农业发展道路一直是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的议题。循着这样的思路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在《黄土高天》剧情创作中努力呈现的是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这就是必然使命。”
在阐述该剧拍摄理念时,导演阚卫平表示:“‘黄土三尺,民为高天’,《黄土高天》要突出农民的精神担当和责任担当,就需要摆脱以往电视剧‘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八字方针。把担当作为故事,把职责作为事件,把情怀作为情感,把精神作为动作,把付出作为任务,把哲理作为主题,这就是《黄土高天》最终的主体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