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暗中观察”环卫工人,我们有个惊人的发现

南方+ 记者

初心·幸福守护者②


弯腰、挥臂、擦拭……

两小时让一段400米的道路变干净

环卫工人要弯多少次腰?

我们做了一次测试,一起来揭晓答案▼

▲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环卫工人究竟有多辛苦?

凌晨5点,天未亮。

广州大沙地地铁站外,喧嚣了一夜的步行街灯光昏黄,行人零星,只剩下满地垃圾。

一抹身影出现在街角,身穿青色工服的环卫工人颜柏青准时到岗,开始检查他的“工具包”:

一个垃圾桶、一个扫把、一个铁铲……

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

经过两个小时的统计,

我们发现,

环卫工人清扫完400米长的道路,

一共需要弯腰2548次。

这让接受小南采访的街坊们大吃一惊

入职26年,看过9000多个日出日落,

颜柏青几乎全年无休

他负责的垃圾收运线每天要跑近80个收运点,

日均收装垃圾量20吨以上,

日均行程超过50公里

他平均一个月用坏把大扫帚,

三个月穿坏1双鞋子,

至今共有600多把大扫帚、100多双鞋“因公”报废。

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全国劳动模范……

一个个荣誉称号

见证着他让城市变得更加干净美好的初心

颜柏青,是名副其实的城市“颜值担当”。

他的辛勤工作,也是千千万万位“城市美容师”的真实写照。

颜柏青来自湖南的一个偏远山村,在老家曾是一名代课教师。

1993年,他来到广州,成为黄埔区城管局车队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

一开始担心家人不理解,他选择了隐瞒。每当父母问起,他总是糊弄着说自己就是普通打工。

不知道大扫帚怎样才能扫得快,颜柏青就一步一步跟前辈学习,自己再研究扫地技巧。

现在的他成了“老师傅”,经常为刚入行的工人进行“传帮带”。

曾经,面对臭味熏天的垃圾,颜柏青戴着口罩闻到都想作呕;暴晒的天气还能忍过去,遇上下雨天,湿垃圾黏糊在一起,清扫起来特别费劲儿;每逢节假日,游客一多,垃圾比平常多,加班加点就成了常事。

种种困难都没有难倒颜柏青。在最脏最苦最平凡的岗位上,看着城市越变越美,颜柏青心里十分满足。

“这么多年来,领导和同事一直支持和关心我。”颜柏青说,他一直心怀感激。

南方日报资料图。

环卫工作是一场持久战。

每天早上颜柏青会先花两个小时把他负责的区域清扫干净,包括擦拭路边栏杆和垃圾桶,铲除地面的口香糖,对有污渍的地面进行漂白……

做完这一系列工作,还需要进行保洁。颜柏青会在值班的时间段内循环往复地对该路段进行清洁,保证路面的干净整洁。

环卫中心的所有工种,例如垃圾机械装卸、垃圾压缩站操作、抽粪、洗车、洗桶等,颜柏青都干过。如今他已是广州市黄埔区环卫美化服务中心拓展二部副部长,更成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

南方日报资料图。

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一向不高,但是颜柏青一直坚守在一线。他车队里的100多名环卫工,能像颜柏青一样坚持干了20多年的人,不足5个。

颜柏青在2014年入党。他希望一直做下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直到自己干不动了为止。多年来,他和其他环卫工人一起,默默守护城市的干净整洁,守护人们的幸福生活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有位市民不小心将一个黑胶袋当成垃圾扔了,里面装有钱包、驾驶证、行驶证等重要证件。当失主找到黄埔环卫时,确定装有证件的黑胶袋已经被装车运走。

这可急坏了大家。颜柏青二话不说,带领几名工友到垃圾填埋场,最终在11吨压缩垃圾中找到了证件袋,这足足花了他们4个多小时。失主拿到证件的时候特别感激。

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颜柏青多年来没有想过改行。而他的坚持,也让家人的态度从反对到接受,并且以他为傲。

多年与垃圾打交道,颜柏青一眼就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垃圾收运后会先大致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颜柏青说,街上垃圾种类最多的是“其他垃圾”,包括鱼头、纸巾、胶带、椰子壳、瓜子壳、茶渣等,可回收垃圾包括易拉罐、玻璃瓶等占比也不小。

当前广州正在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预计将给环卫工人的工作带来改变——“以前我们需要给垃圾进行分类,现在省事了,直接运走就行。”颜柏青说。

环卫行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改变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方式。“以前我们在马路边清扫的时候,汽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十分危险。现在使用自动清扫车在路面清扫,安全又快捷方便。”

颜柏青成为十九大代表后,马不停蹄地为环卫工人鼓与呼。他提出建设一体化环卫保洁体系,继续提升全国环卫工人的福利。针对当前全国环卫工人团队老龄化严重的问题,颜柏青希望通过提升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环卫工团队。

【监制】罗彦军 曹斯

【统筹】杨小妍 辛均庆 余秋亮

【编导】李珩丹 姚昱旸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 蔡彦如

【拍摄】郑一见

【剪辑】莫丽婷

【海报】郑炜良

【通讯员】潘秀文

【校对】黄买冰

编辑 李珩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