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迈向通衢大道——揭阳市揭西县多举措推进“创文”工作上新台阶

南方+ 记者

在大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泡“氧吧”,在黄满磜赏瀑布群,在石内河玩漂流……被青山绿水环绕的揭阳市揭西县被称为粤东“后花园”,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今年以来,揭西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实施“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文明创建,打造绿色崛起示范县和潮客文化融合发展传承区。

经过文明创建的攻坚洗礼,揭西县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演绎着城市的蝶变。如今的揭西,道路通畅,城市整洁,山水靓丽,空气清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获得明显提升。 

生态为媒 全域创建绘长卷 

揭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坚持靠前指挥,带队督导;各镇街、部门围绕“美丽揭西·全域创建”,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创建活动,“文明创建+”亮点突出。

揭西县创文办制定了《关于2019年在全县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的方案》等文件,明确任务,开展环境卫生提质、农村人居环境洁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域旅游创建等十大行动,精准对标各类创建领域和薄弱环节,抓紧落实网格化、路长制、门前三包、红黑榜评比等机制。 

城乡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是创文的两大主要抓手。揭西顺利推进“百日百项大行动”,两河四岸毓秀工程、滨江公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有力推进,新建了城市小公园(广场)38个、公共厕所 548座、14座镇区污水处理厂及303个农村污水处理站,配套村外污水收集管网共25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67万吨/日,全县各自然村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188个自然村100%配备保洁队伍,346个自然村已完成“雨污分流”建设。 

破旧立新 打好绿色发展金招牌 

去年,揭阳市委提出“一轴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 “一区”即西部生态发展区,指以揭西县为主体,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促进形成全域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现代生态示范区、区域性生态旅游度假服务区、潮客特色旅游板块。

今年以来,揭西强化生态环保责任,坚决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步伐。揭西出动1100多人次,检查企业550多家,取缔“散乱污”企业。全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县打包PPP项目顺利推进,禁养区内76户养殖场(户)全部清理完成,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开年至今,揭西县完成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省道、县道、县城道路、镇村道路绿化里程近260.6公里,绿化株数55243株,共投入资金2874.69万元。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面,揭西县已相继建成13个森林公园,面积超过6万亩;社会造林面积6.16万亩,建设森林抚育面积9.33万亩;完成35个精准扶贫村乡村绿化美化规划。 

不忘初心 “文明细胞”工程塑造群众文明基因 

创建文明城市,必须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揭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示范引领,实施“文明细胞”工程。

志愿活动是“文明细胞”工程的重要环节。每周四,在揭西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不惧烈日、不畏风雨,有条不紊地开展卫生整治工作。这些志愿者,都是来自揭西各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揭西开展了“百局齐行动、助创文明城”活动,县城重新进行“网格化”划分确定管理责任单位、责任区域,每周四定期由党员干部带头整治城乡环境卫生。 

此外,揭西制定“千场志愿服务进社区(村)”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每周一至周五开展“一局一路口”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由志愿者在主要路口协同交警引导路人文明出行、车辆礼让斑马线等,让文明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贤德揭阳、揭阳进贤”定位下,揭西积极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群众。因公殉职的“扫黑除恶先锋”林金城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塔头镇吴文狮被推荐为广东省“南粤楷模”候选人,上砂镇庄小夸、棉湖镇陈展新等推荐为“南粤新乡贤”候选人。

揭西还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12个未实施全覆盖创建的镇(街)13所学校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通过“文明工程”,揭西形成“文明揭西、你我共建”良好氛围。 

【记者】唐楚生 林捷勇 

【供图】揭西县委宣传部 

编辑 刘晓维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