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一医院表彰“2019年十佳医生”,这十位医生以责任和担当诠释医者初心

非常医+1
+ 订阅

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记者带您走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日前表彰的“十佳医生”,聆听他们的从医经历、分享他们的责任与担当。这十位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以精湛的医术和医者仁心得到了患者的赞誉。

◎护卫生命“急先锋”

符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全科医学科 主任

“急诊工作是在挽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急诊科医生就是要有担当。”符岳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佛山市应急救援的重要窗口单位,多年来,每当有突发事件时,急诊科医生总是冲锋在前,而符岳也屡次参加重大事件的救治工作。在顺德13级超强龙卷风“彩虹”事件、勒流大爆炸、危重型H7N9人感染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季华路塌陷、台风“山竹”来袭等历历在目的突发灾难中他临危不惧,冲锋陷阵。

回忆起曾经参与过的惊险救治经历,符岳至今仍心有余悸。“有一次我参与救人要进入地下,当时环境很狭窄、我们只能贴着身后的墙行走,脚下积水已经没过膝盖,头顶上方的泥土还出现松动随时会崩塌。”符岳说,“抢救完第一名患者后,我们又再次深入地下查看有无受伤人员。”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还是本地区最大型的现代化抢救中心以及救治危重症患者龙头单位,担负着日常危重患者急诊救治工作。“在急诊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否有需要急救的病人被送来。”符岳说,“因此,心中的‘弦’一直是紧绷的。”作为急诊科主任他不断规范临床诊疗,改进就诊流程,提高绿色通道急救效率。急诊科仅有医护人员102人,但年急诊量达30万人次,抢救3.5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8%以上,就诊人次和抢救数量质量全市排名第一,在广东省内均名列前茅。他们的高水平救治,让无数生命转危为安。

他热心公益事业,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下乡义诊、急救技能义务培训等活动,为广大民众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2.8万人次。获评2018年佛山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8年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先进个人。

◎对心肌梗塞患者永不言弃 屡创生命奇迹

许兆延 佛山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主任助理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考验医生精力和耐力的地方,这里遇到的很多病人病情凶险,但得到及时治疗的话,好转得非常快,预后还是很好的。”许兆延说。

在心血管内科,经常可以看到许兆延那高高瘦瘦、步履如飞的身影。他架着一副眼镜,两个工衣袋总是塞得满满的,对同事和病人和蔼可亲。

在他心里,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是无距离的。只要患者出现紧急情况,他都会第一时间从家里赶到医院指导抢救工作,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二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他协助推动科室冠脉旋磨术,其手术数量在华南地区仅次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全国排名前20强;TAVR手术量在整个华南地区排名前列;医院获得了国家级胸痛中心挂牌单位,保证了胸痛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

“急性心梗病人需要及时抢救、实施介入手术,否则随时有可能面对死亡。这类病人对医生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许兆延说。

他曾经救治过一名40多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当时他反复室颤,但是我们依然不放弃救治,一边给他做心肺复苏,一边给他做介入手术。”许兆延说,“最后这么患者转危为安。如今10年过去了,他身体还很健康。”

◎坚守孩子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蒋苏华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副主任,PICU 主任

“在重症监护病房会遇到很多特殊病例。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都会为孩子去争取。”蒋苏华说。她从事儿童重症医学、儿童疑难杂症、儿童发育行为等专业已经有24年,对儿童重症病例的诊治和抢救、重症感染和高危手术围术期监护有经验的丰富。在她看来,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绝处逢生的病例。“有的孩子送过来时得了特别重的病,状态很不好,但是当我们把他救活时,是当医生最有成就感的一刻。”蒋苏华说。

她还协助政府首建佛山市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机构及学校;主持佛山市五区进行儿童自闭症筛查,取得关于佛山市自闭症儿童的一手资料,为佛山市残联建立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提供有力的数据;她在呼吸系统疾病、遗传性或基因相关性疾病、儿童自闭症等急慢性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持续肾替代治疗、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方面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先后被受聘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介入肺科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队重要职务。

蒋苏华带领儿科医疗护理团队,积极开展亚低温治疗、脑功能监测、连续血液净化、支气管镜等治疗及检查,开设儿童重症监护室以来,对市内各医院转运的危重患儿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通过与多学科合作,已开展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体外膜肺技术及细胞单采技术,在省内达领先水平。

◎精准医疗时代的超声医生

黄伟俊 佛山第一人民医院超声诊疗中心 主任

“过去,大家印象中的超声科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结合临床影像诊断病情。”黄伟俊说,然而,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让超声科医生离患者的距离越来越近。超声医生慢慢跨入了影像微创诊断治疗领域。

黄伟俊说,通过穿刺等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变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许多良性甚至是恶性的病变,我们可以利用介入超声在微创的条件下准确定位,直接找到并进入靶目标,进行相关治疗,以达到减少创伤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黄伟俊说。介入超声的不断发展,参与多科室会诊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通过介入超声,他们还处置了不少疑难病症。“最近我们救治了一名纵隔脓肿患者。他是被鱼骨头刺伤食道后发炎,被进入ICU(重症监护室)抢救。患者体内有大量脓液无法实施手术。”黄伟俊说,“我们通过超声引导下置管,把脓液及体内坏死的组织引流出来。再配合全身治疗,患者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了。”

黄伟俊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诊疗中心已有19年。他认真钻研,技术精湛,负责临床及科室疑难病例会诊工作,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好评。他带领科室超声团队规范诊疗,细分专科,并率先在佛山地区成立超声介入中心,开展活检、引流、消融、融合导航等技术,为学科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

◎手术室里生命的“守护神”

刘洪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兼内镜中心 主任

刘洪珍从医34年,对技术精益求精。2010年成功完成了首例肝移植手术的麻醉。至今共完成肝移植手术麻醉200余例,使患者重获新生。并承担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作为麻醉医生除了要懂麻醉知识,还要懂外科、内科知识。麻醉医生就相当于手术室的一个内科医生。”刘洪珍说,病人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机体内环境等都是由麻醉医生来维护的,同时,麻醉医生还需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因此,麻醉医生也是手术室里生命的“守护神”。此外,麻醉医生还承担舒适医疗(无痛胃肠、支纤镜检查等)、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疼痛治疗等任务,麻醉医生的足迹遍布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麻醉科去年共完成手术麻醉46966例、手术室外麻醉45492例、疼痛治疗5585例。

刘洪珍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肝移植手术麻醉、危重凝难病例麻醉、小儿及老年病人麻醉、日间手术麻醉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2018年9月,刘洪珍出任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成立了日间手术预约随访中心、日间手术室、麻醉评估门诊。目前参与日间手术的科室达23个,日间手术术式达46种,日间手术量占比由原来的5.62%上升到12.08%。

“日间手术一大优势就是减少无效住院时间。” 刘洪珍说。她指出,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可延长至48小时。日间手术加快了医院的床位周转,能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具有效率高、流程便捷、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日间手术还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比如家属陪护而产生的各项费用,还包括病人的等待成本。

◎核医学给你一幅更清晰的“病历”

冯彦林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主任

“30年前,告诉别人我是核医学科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门学科是干什么的,每次都要做很多解释。”冯彦林说,“而现在越来越多老百姓找我们看病,也说明了这门学科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作为佛山核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冯彦林擅长各项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尤其是PET/CT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核素治疗及骨质疏松治疗。在从事核医学这条道路上,冯彦林已经行走了33年,在行业内和患者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每当他出门诊时,总有许多患者前来看诊。有时一个早上他要接诊80名患者,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看病,他从早上7:30就开诊。

核医学是一门由核医学临床、放射性药物、设备三方面有机结合组成的学科,是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大小及形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的血流、功能和代谢功能性变化,被称为“功能显像”。冯彦林说,在核医学科30多年,最大的感受是,能帮助很多病人。“特别是在肿瘤诊疗方面,能更早期诊断疾病、判断疾病的性质及发展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手段和方法。”

在他的带领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获得2017年全国专科声誉榜提名,从省内到全国提名,科室影响力大大提升。冯彦林曾负责国家863课题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厅级科研立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二项,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多项,发明专利一项。编写专著四部,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近几年先后发表了数篇SCI论文,深得省内和国内同行赞慕。

◎光明使者

朱敏 佛山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主任

“小时候看《人到中年》这部电影,主人公帮助别人重见光明那一幕深深地刻在我脑海中,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成为一名眼科医生。”朱敏说,“成为眼科医生后,当病人揭开纱布那一刹那,他脸上露出重见光明的笑容时是我们医生最有成就感、最自豪的时刻。”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多年的朱敏,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及细腻的与人相处之道,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赞誉,被称为“光明使者”。

面对疑难复杂的病例,她会详细诊察病人并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眼科经常接待的是近视患者、白内障患者及其他疾病引发失明的患者,因为担心失明或已经被失明困扰多年,很多患者前来就医时会表现得比较焦虑,有的表现为脾气暴躁。“对待这些病人,我们眼科医务人员要温言细语,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斗争的信心。”朱敏说,“病人失明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因此,我们对病人要有耐心,解除他的焦虑心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的告诉患者他的病情。让他不要绝望,不要失去信心。”

进入暑假高峰期,眼科每天要面对超过300名病人,工作十分繁重。朱敏时常提醒科室的医护人员工作要认真负责。“如果对其中任何一位病人疏忽,那对病人来说,就是受到了百分之百的疏忽。所以,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也要真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朱敏说。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朱敏又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效果显著。

◎携手高科技 助力孕育新生命

张四友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计划生育、内分泌妇科 主任

“我原本很热爱数学,想成为华罗庚、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没想到,各种机缘巧合让我成为了一名妇科医生。”张四友说,“很少男医生愿意在妇产科,我不但留了下来,而且,工作十年后,又选择了很多妇科医生都惧怕的生殖内分泌科。”

“当时还没有试管婴儿技术,许多妇科医生做到主任级、做到退休时,对妇科内分泌疾病还会头痛、还可能‘不清不楚’”张四友说,生殖内分泌是复杂的系统,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因此,连妇科医生都惧怕。但是,张四友却毅然选择了这门学科,一干就是几十年。

从医34年的张四友如今对各种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高危妊娠等能熟练处治,对妇产科的一些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诊治心得,熟练掌握各种妇产科手术操作。从不孕症的检查流程、各种不孕病因诊断、不同原因不孕的治疗手段均有独到见解。

“门诊中我遇到许多求孕者,既有不孕的也有反复流产的病人,还有的是染色体(DNA)异常,他们是那么的无助。”张四友说,对这些患者,要想方设法解除他们的困扰。

张四友是国内较早开展不孕症腔镜手术,特别是精细的输卵管阻塞再通手术的医生;同时也是生殖内分泌专业+生殖外科专业结合开展手术较早实践者。除了精细操作,张四友还能鉴别隐蔽的不孕原因并进行系统的后续治疗;各种月经不调、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症、垂体微腺瘤(高催乳素血症)、性分化异常和发育障碍等有专门研究和较深的造诣,特别是对复发性流产有新见解,独树一炽,深得患者信赖。

“要想做一个好医生,既要钻医术,还要思辨。”张四友说,“从事生殖专科,帮人怀上是基本,生得健康是必须,怀得顺利应争取、怀得理想再进阶。”

◎寻找与生俱来的美丽

沈锐 佛山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一科 主任

“我曾经在烧伤整形外科工作,临床中发现很多病人虽然伤口治好了,却存在大量整形和修复的问题。他们虽然生命得到了保障,却失去容貌非常痛苦。”沈锐说,于是,机缘巧合,他被调到整形美容科工作。

沈锐从医22年来,医疗技术精湛,无一例医疗纠纷。曾救治一系列国、内外罕见外科危重症、疑难病患者。沈锐说,美容科除了满足部分爱美人士的需求外,还会为外伤、烧伤患者后期的瘢痕、畸形进行整形、美容修复。

就在几天前,他还为一名车祸伤的年轻女教师实施了精细的修复、缝合手术。这名教师开车在高速上行驶时,前面一辆运载着超长钢筋的大货车突然刹车,钢筋插入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导致该教师面部严重受损,面部严重开放性损伤:额部、颧部、颊部挫裂伤、割伤、擦伤以及口唇的撕脱伤。面部肿胀严重,还有很多碎玻璃。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很多疤痕。“我们立即为她实施手术,由于手术及时效果很好,如果经过后期激光治疗,她的容貌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恢复。她是可以重返社会、岗位。”

“从整形美容科角度来看,是希望大家活得有质量、活得美丽、活得健康。”沈锐说。

工作中,沈锐以身作则,带头节假日值班、带头周末加班、带头完成急诊手术,带头开展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科室技术进步很大。科研方面,2005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3部,参加翻译专著1部。获得省厅课题1项。申报医院登峰计划一项。

◎医术精湛敢担当

王军华 佛山第一人民医院胆道外科 主任医师

“作为医生,就是要治病救人。那边医疗水平相对落后,更需要我们。”王军华说。2018年8月王军华主动报名援疆,踏上了万里之外的新疆伽师县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刚到新疆不久就接诊了28岁的患者古丽努尔•阿不力米提。她剧烈的腹痛已经持续半年,她的体重从50公斤降到30公斤,瘦如“纸片人”。为了治病,古丽努尔•阿不力米提不得不辞掉喜爱的工作,而前后7次住院治疗花费数万元,一家人陷入了困境。考虑患者可能为肠粘连并慢性不全性肠梗阻,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但会诊意见不一,有声音认为,手术风险太大,王军华不应该冒这个险。但王军华迎难而上,最终,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王军华初到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时,科室专业力量非常薄弱。他就从细化科室着手,把原先的普外科细化分为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其中胃肠道肿瘤病人在胃肠外科专科专治。

在伽师县人民医院创立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及开展超声介入诊疗技术,填补了伽师县人民医院技术空白13项。同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伽师县人民医院逐步成长起来。

专业上王军华对技术精益求精,擅长腹部疑难疾病的诊疗,特别是再次和多次肝胆道手术。他精通腹部外科各种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超声介入等,率先在佛山开展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腹腔镜胆管囊肿切除胆肠内引流术、超声介入治疗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多次主持省卫生厅和市科委课题,参与的二项科研成果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发明专利4项。

“我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保证治好所有的病患,但我能保证我将尽我所能去诊治病患!” 王军华说。

【撰文】夏小荔

编辑 何锦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