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蒸究竟是不是粽?”《飞越广东》小姐姐rap给你听

南方+ 记者

通过一段带感的rap开始,广东电视台记者王硕为我们介绍肇庆特产——裹蒸粽,从外形上看,肇庆裹蒸个头更大一些,每只裹蒸都在一斤以上。在包裹的材料上,肇庆裹蒸用的是冬叶,普通粽子用的是竹叶。在馅儿方面,肇庆裹蒸的材料有糯米、五花肥肉和去皮的绿豆,而且只有咸的。

这是《飞越广东》肇庆篇直播的一个精彩片段。

8月18日上午,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飞越广东》肇庆篇在广东卫视、肇庆广播电视台和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肇庆,有着2200多年历史,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历史源头和粤语发源地之一,“一府一砚三名人”美誉古今;更是一座水秀山清的城市,七星美景就在城市之中;既延续千年文脉,又筑造大湾区新兴活力之城。

节目共设计六个直播点,将有六路记者,分别在肇庆包公文化园、白石村、肇庆古城墙、阅江楼、鼎湖山的蝴蝶谷、星湖湿地公园六个不同的地方,带大家去看不一样的肇庆。

包公文化园

包公与端砚的故事:包拯曾在肇庆任职三年,任职满三年的他准备乘船北上,当地百姓钦佩他的清正廉洁于是送了一方端砚,但包拯不持一砚归,掷于西江成为了今天的砚州岛。


白石村

端砚的故事: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兆砚、安徽敏砚、山西澄泥砚齐名。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上佳的端砚,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而肇庆,便被称之为砚都。

肇庆古城墙

肇庆古城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宋城路南侧,南邻西江,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古城墙在历史上防水患多于御敌,所以从明代开始,便将河堤与城墙相连,这样对保护城里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民国四年,西江河水暴涨,城外是汪洋泽国,城内却安然无恙,可见古城墙的建造不但起到了御敌作用,更显抗击洪水的功能。


阅江楼

阅江楼始建于明代,楼高二层,分东西南北四座,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1925年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这支队伍作为北伐先锋,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纵横驰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被誉为“铁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身后就是独立团士兵宿舍的复原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还原了当时士兵们生活的原貌,有叠放整齐的被褥、排列有序的水杯等。

鼎湖山蝴蝶谷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因保存了较完好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划定为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绿洲中的“明珠”,蕴藏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星湖湿地公园

肇庆星湖湿地公园2004年12月建成的,是我国首个湿地公园。如果您乘坐着游船进入湿地公园仙女湖核心游览区,一定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20多个小岛,18个主要湿地景观。湿地是肇庆的“肾”与“肺”,其中湖泊湿地面积有677公顷,包括了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及内陆岩溶洞穴水系等多种湿地类型。这对于肇庆市来说,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而且还孕育、滋养着肇庆人民。

7月10日上午8点14分,G6579次列车在鸣笛声中缓缓驶出肇庆东站,标志着肇港直通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肇庆与香港携手迈入高铁直通新时代,全面开启肇港合作新纪元。开通肇庆直达香港高铁,是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决心体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肇庆新区,也正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为在新形势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锻造核心竞争力。

《飞越广东》是广东广播电视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携手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系列直播节目。

节目将会展现广东各地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成就,展现广东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当中所体现的奋斗姿态。

【记者】施亮

【视频】广东卫视、肇庆广播电视台

图片由肇庆市委办提供

编辑 马喜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